文 《法人》記者 呂斌
“3Q大戰”未了局
文 《法人》記者 呂斌

(CFP供圖)
不正當競爭案的終審落槌,僅意味著“3Q大戰”暫告一個段落,接下來,還有反壟斷案等待宣判,且不排除新的戰場會繼續發酵,“3Q大戰”帶給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影響及思考,還遠沒有結束
2月24日下午,最高院就騰訊訴奇虎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一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奇虎公司、奇智公司的全部上訴請求,維持一審法院判決。這意味著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被認定,并需向騰訊支付500萬元的賠償金。
去年4月,該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360敗訴并隨即向最高院提起上訴。此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起涉及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的二審案件,也因涉及的公司名氣大、索賠金額高,被稱為“互聯網反不正當競爭第一案”。
終審宣判后,360宣布尊重最高院判決,但發表了一封措辭悲壯的公開信,認為此案判決結果將可能鼓勵企業進一步濫用市場地位,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而騰訊方面則稱,該案“慘勝如敗。除了些許寬慰和輕松,我們并無喜悅”。
敗者悲愴,勝者無悅。“3Q大戰”為何落到這般田地?
縱觀整場戰事,“3Q大戰”可謂完善演繹了中國互聯網從立法、監管、壟斷、不正當競爭到創新與商業底線的各個角落。功過無需贅言,但“3Q大戰”留給中國互聯網的思考,卻值得每一個互聯網企業認真體味。創新是行業發展與進步的基本要素,在BAT寡頭格局已基本形成的當下,中小互聯網企業如何發展?創新還能不能一如既往般充滿活力?
“扣扣保鏢案”的二審過程并不令人意外,作為“3Q大戰”的延續,騰訊和360均各盡其能展開訴訟攻略,但一、二審判決結果最終支持了騰訊的訴求。
“扣扣保鏢”是360于2010年10月底推出的一款創新型、反捆綁工具軟件,被認為是應對騰訊推出安全產品“QQ醫生”之舉。“扣扣保鏢”的“反捆綁”和“過濾QQ廣告”功能,受到用戶歡迎,也導致騰訊商業模式幾被毀滅,最終引發3Q大戰的全面爆發。
2011年4月,騰訊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起訴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并提起上億元高額索賠,360隨即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雙方訴訟大戰正式登場。
2013年4月25日,廣東高院對“扣扣保鏢”案一審判定360敗訴,并判令其賠償騰訊500萬元,這是中國不正當競爭案件的最高判賠。2014年2月24日,最高院的二審判決維持了一審判決,360未能扭轉敗訴命運。
該案圍繞“商業模式是否應該受到法律保護”、“扣扣保鏢是否破壞了QQ的完整性”“扣扣保鏢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和“技術創新與不正當競爭的界定”四個焦點問題展開。不僅360與騰訊就此在法庭上對壘,也引發了業內關于此問題的大討論。
IT與知識產權律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認為,“扣扣保鏢”案的二審判決,至少有兩點意義:
第一,明確闡釋了競爭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法律鼓勵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的良性競爭,但是創新本身不能違反法律,不能破壞正常的競爭秩序。這對于互聯網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相關案件的審理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二,一審法院通過創紀錄的賠償數額表達對制止和懲罰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明確傾向,最高法院維持了原判。這將有助于提高反不正當競爭案件的判決賠償標準, 對于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企業而言將有更大的震懾作用,也將鼓勵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權益。
而在資深互聯網專家方興東看來,該案的判決結果并無出彩之處。
“也就算是一個中規中矩、不功不過的判決。我覺得從中國互聯網來說,從產業競爭政策上來說,這樣的判罰還是比較讓人失望的。”方興東告訴《法人》記者,一個好的官司既能幫助訴訟雙方,又能促進業內的發展,使行業的基本規則能夠確定下來,最終真正讓消費者獲益。
方興東認為,“扣扣保鏢”案的判決并未從這些方面來考慮,不過作為中國互聯網業內頗具典型性的事件,“3Q大戰”無論如何都將起到標桿性的作用。
一位觀察者告訴《法人》記者,“扣扣保鏢”案從判決結果來看是騰訊贏了360,是給了360一拳,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給了國內互聯網法律體系缺失的一記重拳。
果不其然,在最高院二審宣判后,除360發表了措辭悲愴的聲明信之外,騰訊也發表公開信稱自己“慘勝如敗”。
趙占領認為,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司法結果出來后可能市場格局已經有了很大改變。所以,反不正當競爭法仍需要完善,以解決這類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起到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的作用。
“可以說是兩敗俱傷,當然騰訊受到的傷害更大——商業模式險被顛覆、‘二選一’的做法讓其形象大損、引發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質疑和訴訟。”趙占領告訴《法人》記者,該案也有重要啟示,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騰訊開啟了開放戰略,這對互聯網行業有重大影響。
此外,監管部門開始更加關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問題,并隨后制訂了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司法機構也對互聯網競爭行為的邊界進行了明確,這些都有利于推動互聯網行業良性競爭秩序的建立。
方興東則認為,“扣扣保鏢”一案,既可以說兩敗俱傷,也可以說兩個都是勝者。官司一路打來,盡管最終的判決十分平庸,但360與騰訊雙方對此案做所的努力,客觀上給產業帶來了更有意義的思考與警示。
從這一角度來看,該案的積極之處已與誰勝誰負沒有太大關系,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標本案例,整個行業、監管機構以及司法部門對于互聯網的競爭、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和運用、用戶的聲音等,都有了全新的認識。
毫無疑問的是,互聯網應該鼓勵創新,鼓勵競爭,這是有益于產業整體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當然,競爭需要有邊界,不正當或者說不恰當的競爭方式不應該被提倡。而從另一角度來看,任何一款軟件都應當給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對于相關捆綁行為,應不應該設置一個邊界?應不應該履行對客戶的告知義務?相信有關各方心中也已有數。
360對此事的質疑,集中于互聯網的創新不應被停滯,資源雄厚的企業不應擠壓創業公司的發展空間,截斷創業公司的生存之路。
隨著互聯網行業成為高新科技開發和利用最為集中的領域,近年來正成為知識產權糾紛和司法保護的“主戰場”。“3Q大戰”等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涉嫌壟斷等糾紛案絕不僅僅是個案,今后可能會有層出不窮的各種“大戰”在等待著我們。
其實,“大戰”并非壞事,至少從行業規范角度來看,一場又一場“惡戰”給監管和立法提供了樣板和研究基礎,必將促進產業發展更為規范,格局更加合理,企業行為愈加穩妥。更為積極的意義在于,用戶將從中得到真正的實惠。
從中國互聯網現狀來看,BAT三足鼎立格局已初步奠定,三家在各自主要的細分市場所占份額都超過50%以上,有的高達70%多。360這樣的企業盡管常常被看做“攪局者”,但也有觀點認為,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各互聯網巨頭的商業強勢才有所遏制。
方興東認為,中國互聯網的格局和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壟斷巨頭格局之下,如何保證行業的創新能夠一波又一波持續不斷?就成為重要議題。
“互聯網在中國的意義并不是培育出幾家大公司,而是整個國家的政治也好,經濟也好,商業也好,其創新源頭都在互聯網這個行業里。”方興東對《法人》記者表示,互聯網行業源源不斷的創新,最能體現出國家的創新能力。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決不應該是巨頭誕生以后新的公司就再也起不來了,而是新的公司應該如何脫穎而出。
方興東表示,希望通過“3Q大戰”的相關訴訟,一方面能在今后確保新興的公司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領先的公司不要濫用領先優勢、壟斷地位;另一方面,作為新興企業,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也應該有基本的準則。
“新的公司源源不斷地起來,其實也是有利于巨頭收購也好、激勵也罷,這是一個共贏的格局,如果這個行業沒有競爭活力了,那對大家來說才是一個真正的慘敗。”方興東告訴《法人》記者。
任何一款軟件都應當給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對于相關捆綁行為,應不應該設置一個邊界?應不應該履行對客戶的告知義務?相信有關各方心中也已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