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文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因素及交往準則研究
姜文文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人際交往好壞影響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大學對大部分學生來講是學校生活的終點站同樣也是跨入社會的起點站。因此大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的性質和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們社會化的程度。有人作過研究,一個人成功,百分之十五靠專業知識,百分只八十五靠人際交往,可見沒有人從旁幫助,任何人無法成功。目前的經濟體制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其中人際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條件,而大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作為進入社會最后鍛煉更應引起注意。本文從同學關系視角研究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因素以及交往準則。
大學生 人際交往 影響因素 交往準則
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復雜多樣,人際關系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人際關系出現障礙,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即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或稱環境因素與心理因素。客觀因素包括交往雙方社會背景差異及交往外部條件差異。社會背景差異指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出身、經歷以及地區差異;外部條件差異指交往雙方信息傳遞方式與交流場所、使用的交際工具和交往手段等客觀因素差異。主觀因素包括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人格因素。認知因素影響我們對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從而影響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水平低的人常常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或他人。把別人的諷刺看成贊揚。從而產生讓人難以接受的行動。破壞了人際交往的發展。情感因素是人際關系最鮮明的特點,決定著人際交往的遠近。人格因素導致交往障礙是常見的人際交往不良的表現,人格差異帶來交往中的誤解和矛盾,人格不健全造成人的沖突。因為人格不健全的人常常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放縱自己。苛求他人,不能容忍他人,內心充滿矛盾。行為反復無常,難以相處,因而不能保持協調的人際交往。
大學生常見的交往障礙有:社交恐懼,孤僻,嫉妒,猜疑,四種類型。
(1)社交恐懼:指在交往中出現的一種恐懼色彩的情感反應,最大的特點是,怕見人,交往是害羞,說話緊張,甚至會比任何交往,社交恐懼有的屬于氣質性恐懼,比如抑郁氣質類型的人,性情內向敏感多疑,害怕與人交往,有的因兒童時期遭受意外挫折,成年后演變為恐懼癥,也有人過分關注別人評價,總怕別人發現自己弱點,或擔心自己講話傷及別人,留下不好印象因而不敢交往。
(2)孤僻:即不愿與人交往,其表現為不隨和不和群,封閉自我獨來獨往,其原因,一是不能正確的評價愛自己,或是評價過高,孤芳自賞,或是評價過底,低人一等。二是興趣愛好貧乏,與別人缺少共同語言。三是過分沉迷于自己的嗜好,很少與人交往。
(3)嫉妒:指在交往中因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感,一般表現為,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無端誹謗別人,嫉妒有百無一害而無一益,即給對方造成傷害,又折磨自己,巴爾扎克說過:“嫉妒者這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4)猜疑:是一種由主觀猜測產生的不信任的復雜類型體驗,一個人猜疑心過重,對誰都不放心,對什么事都不放心,整天疑心重重便會成為社交障礙,在交往中,心存一定的猜疑沒有什么問題,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但是猜疑心過重則是不好。猜疑者一般是先下結論,而后只攝取那些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從而越看越像,更加信以為真。假如宿舍里有一位同學猜疑心過重,大家平時不敢隨便開玩笑,一舉一動都很拘謹,不可能處好同學關系。
大家都經歷過小學、中學也都交往過朋友,可是大學同學間交的朋友有時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朋友多是好事,但真正影響你的能有幾個?所以,大學生交往并建立起友誼的關鍵是擇友。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就提到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一損矣。一是就是政治朋友、城市朋友。知識淵博的朋友,交這三種朋友對待自己有益;阿諛奉承的朋友。當面恭維背后誹謗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交這三種朋友對自己有害。孔子的這段話,是說明“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在他看來,好的朋友有三種,不好的朋友也有三種。一方面告誡人們交友要慎重,另一方面告訴人們如何去辨別自己身邊朋友的好壞。
大學生選擇朋友時要注重對方的道德品質,多同助人為樂,辦事公正,有責任感的同學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朋友崇尚美德才不會使自己偏離道德。
朋友可以有知心朋友也可以有一般朋友,知心朋友還可以分為摯友、益友、諍友。可以說沒有一般朋友就沒有知心朋友。廣交朋友不僅有助于尋覓知音,更重要的是可以開闊視野、增加信息、增長知識,從而促進情感升華。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的培植與發展不僅需要通過交往而且應該遵循交往的準則,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保持如同種花一樣,需要經過播種,澆灌,培養,護理,接下來就以種花的方式講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培植與發展。
(1)友誼這種親密關系表現為對朋友推心置腹,以誠相見,要靠誠信播下友誼的種子。《論語.學而》中說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古代,朋友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一樣,是基本的倫理關系,統稱為“五倫”誠實守信是維持朋友間友誼的基石,朋友間以誠相處,沒有真誠就換不來友誼。
(2)友誼需要雙方以熱情來投入,用熱情澆灌。相互了解,關心愛護,分擔憂愁,分享快樂,如果真誠就換不來友誼。
(3)和同學交往要靠講原則來培養,交往不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那種不分是非,哥們義氣只能破壞人際交往,真正的朋友應該講原則,《禮記,中庸》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和而不流。對待別人要寬和但絕不盲從,正確的就支持鼓勵,錯誤就反對批評,要有自己的信念,不隨波逐流。品行和善,看似溫順,然而內心剛毅,這樣才是真正的君子,才能更好的培養人際交往關系。
(4)友誼還需要以諒解的態度來護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古語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也就是水對于別人的好事,要極力支持和贊譽;對于別人的壞事,不要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朋友之間難免產生矛盾,發生分歧,只要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不在小事上糾纏,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友誼就能渡過難關,長存下去。
[1]曾仕強.《圓通的人際關系》.
[2]電子圖書《社會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學生素質教育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