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梅??
摘 要:促進歐洲教育質量保證合作,是博洛尼亞進程的基本原則之一,而《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ESG)則是各參與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在這一原則和框架下,克羅地亞頒布了《高等教育和科學質量保證法案》系列法案,成立了科學和高等教育局(ASHE),確定了高等院校自治和質量保證主體地位,完善了高校內部自我評估機制,提高了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度,形成了信息公開制度,融入了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組織,從歐洲、國家、高校三個層面構建了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依法建設、外部質量保證機構獨立、利益相關者最大限度參與、高校主體作用、以發展和持續提高為目的、信息公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是對我國構建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啟示。
關鍵詞:博洛尼亞進程;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
1999年6月,歐洲29國教育部部長簽署《博洛尼亞宣言》,宣布十年內建成歐洲高等教育區。促進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合作,被確定為博洛尼亞進程的基本原則之一。此后通過歷屆部長會議醞釀,一系列相關思想、具體政策和行動路線陸續出臺。2001年布拉格會議,提出歐洲各質量保證機構之間應該建立相互認可、信任、密切合作的關系。[1]2003年柏林會議,做出從院校、國家和歐洲層面構建質量保證體系的具體部署,并授權歐洲質量保證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簡稱ENQA)與E4集團①合作,形成一套獲得一致認可的質量保證標準和程序。[2]2005年卑爾根部長會議,簽署《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簡稱ESG)②,要求到2007年,各成員國按照該標準建設國家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3]2007年倫敦會議,確定成立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注冊處(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Regis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簡稱REQA),為完全符合ESG的質量保證機構提供注冊認證。[4]可以說,從博洛尼亞會議萌芽到統一質量保證標準出臺,不僅對各參與國提出了構建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而且以統一標準規范了各國建設質量保證體系的內容與模式。在該標準框架下,各參與國進入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調整、改革和完善的進程。2001 年,克羅地亞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背景、過程、模式、內容與程序,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參與國建設過程與模式的縮影。對它的研究,不僅有助于了解博洛尼亞進程背景下,歐洲各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歷程與內容,而且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歷程 從質量保證主體及其活動的發展和變化看,其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③。
(一)傳統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階段(1993-2003年)
1993年,克羅地亞頒布《高等教育法》,根據法案成立全國高等教育委員會(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簡稱NCHE),負責了解和掌握全國高等教育狀態,為全國最高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教育和體育部(The Ministry of Science,Education and Sport,簡稱MSES)提供決策咨詢。本階段實際的管理、決策、評估等決策權均在最高教育行政部門MSES,高等院校沒有任何自主權,更沒有獨立的教育質量保證機構。雖然2001年克羅地亞加入博洛尼亞進程,但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方面,并沒有做出迅速的反應和改變。
·比較教育·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研究
(二)內外部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形成階段(2003-2009年)
根據2003年《柏林公報》要求,各參與國2005年前應成立質量保證機構,構建國家層面質量保證體系,并完成對高等院校和學習項目的評估。按照這一要求,2003年7月,克羅地亞國會通過《科學活動和高等教育法案》,高等院校依法獲得自主權,承擔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職責。2004年,科學和高等教育局(The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簡稱ASHE )成立,承擔起外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責任。
第一,政府設立多項調查研究項目,為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提供決策咨詢。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進一步促進科學和高等教育局在質量保證中的角色和信息支持系統的發展》(CARD 2003—QACHE)項目。該項目對國家集中型、混合型、合作型和松散型(自由不干涉模式)等各種質量保證體系模式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合作型質量保證體系模式的建議,并形成了克羅地亞高等教育審計程序和標準,制定了《克羅地亞科學和高等教育審計手冊》。[5]這些項目研究,為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第二,開展院校和學習項目認證,完善外部質量保證體系。按照博洛尼亞進程,2005年,新成立的科學和高等教育局開始對高等院校和學習項目進行認證。至2009年,完成了對1200多個學習項目(其中包括991個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習項目,103個學術型博士學習項目和178個專業型博士學習項目)、20所高等院校的認證和評估。[6]2006年,全國高等教育委員會按照《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和指南》,制定了《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手冊》。2007年7月,頒布了克羅地亞高等教育3年評估計劃,其中包括對高等院校質量保證體系進行評估。
第三,高等院校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從2004年開始,政府陸續為高等院校增設2500多個質量保證工作崗位,科學和高等教育局在高等院校陸續組織多次培訓,全國科學、高等教育和技術發展基金會(the National Foundation of Science, Higher Education and Technologic Development )則資助高等院校成立質量保證辦公室,為高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提供人力資源基礎、智力支持和物質基礎。[7]
由此,克羅地亞高等教育內外部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形成。但是,從效果看,卻并不盡如人意。對此,克羅地亞高等教育高層管理者這樣評價:雖然制定了質量保證標準和程序,組織了專家實地考察評估,評估結果也作為通過認證的基本條件,但是由于評估程序相當繁雜,而且行動總是比較拖沓,對高等教育質量沒有產生實質的影響。[8]而且科學和高等教育局只是“為全國高等教育委員會所開展的質量保證活動提供專家和技術支持”,所有評估活動,包括評估程序、標準以及評估結果,依然需要全國高等教育委員會決定,然后提交教育部。顯然,這與《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的精神和要求根本不相符合。所以,2007年,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申請成為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會員單位,因其不具備自主性而被否決。之后,科學和高等教育局就其自身地位、角色、競爭力、行動策略和規劃以及運作程序進行了重大改革,并向國家決策機構進行反映,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理解。2009年,新的《科學和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法案》頒布,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三)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趨向成熟階段(2009年至今)
2009年的新法案,確定了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為全國唯一外部質量保證機構,具有獨立自主開展外部評估活動的權力,具有獨立的人力、財務和專業技術資源。自此,科學和高等教育局開始向歐洲,甚至全球學習經驗,集中精力向專業化機構方向發展。[9]
首先,根據新的角色和定位,進行機構重組。第二,組織專家,研究形成《質量保證手冊》、《ASHE2010-2014戰略發展規劃》等關鍵性文件④。第三,對原有院校和學習項目認證程序、標準、頻率等進行調整改革,同時,做出高等院校5年一審計的決定,進一步豐富了質量評估活動體系。第四,加強自身建設,致力于向國際標準看齊。考慮到ISO9001:2008的變化,2009年重新邀請挪威船級社進行資質認證⑤。2011年初,又按照ISO9001:2002規則進行內部審計[10]。2011年,邀請國際專家評審團實地考察,再次申請加入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10月,成功獲得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會員資格[11]。11月,又成功在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注冊處(EQAR)注冊,其權威性和專業性獲得博洛尼亞進程的肯定。
總的來說,從2003年《科學活動和高等教育法案》頒布至今,經過10年的發展,克羅地亞已經完成按照博洛尼亞進程進行自我改革、自我建設的歷程,建立起了較為成熟完善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
二、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概況
(一)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證體系組織構架
科學和高等教育局是國家層面的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證機構,獨立行使外部質量保證機構權力,下設管理委員會(the Management Board)、董事(Director)和認證委員會(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成員由科學和高等教育系統相關利益者組成,包括學生。其中,管理委員會監督科學和高等教育局工作,具有決定權,由一名主席和克羅地亞國會任命的8個成員組成,任期為4年。董事是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的法人代表,參與認證委員會的活動,但是沒有投票權。認證委員會是專業機構,負責高等院校、學習項目、科學組織初始認證和再認證文件的制定,執行專題評估和審計,制定評估標準,建立外部評估程序運行規劃,任命外部評估專家委員會成員,對外部質量評估程序的最終報告提供意見,處理對外部評估程序的申訴,對董事提交年度工作報告和年度工作計劃,建立認證委員會工作運行模式。[12]認證委員會由11個正式成員組成,主要由校長會議、高等專業院校和職業教育院校委員會、克羅地亞經濟商會(Croatian Chamber of Economy)、克羅地亞學生委員會、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高等教育委員會等機構提名,管理委員會任命,4年為一任期。為保證高度透明和公眾信任,認證委員會保證有來自非政府機構或非盈利組織的代表(非正式成員,沒有投票權)參加,政府官員則不能成為認證委員會的成員。
(二)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證活動
從目前看,主要包括首次認證、再認證、外部審計、專題評估等,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科學和高等教育局負責的主要外部評估活動表[13]
其中,首次認證主要是針對私立高校和高等專科院校以及職業院校(公立大學由學校內部委員會審批),主要看申請院校或學習項目是否達到了教育部規定的最低標準。再認證在高等院校自我評估的基礎上進行,主要看是否保證了教育部所要求的最低標準以及發展程度。對沒有達到標準的院校或學習項目,給予改進意見和期限(一般最多3年,改進期間暫停招生)。對于通過認證院校,則要求制定繼續提升質量的發展戰略規劃,每年向科學和高等教育局提交執行情況。審計主要看高等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否符合《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與國內以及歐洲同類院校相比的發展水平和有效性如何。對于通過院校,頒發證書,提出進一步提高的建議;對沒有通過的院校,則在18個月內再次審計。專題評估則主要是根據教育部部長、科學組織、高等院校、學生委員會或ASHE的要求開展。
(三)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證標準
針對以上每一類別的質量保證活動,科學和高等教育局都分別制定了明確的程序和標準⑥,以高等院校認證為例,主要從七個方面對學校進行考察,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高等院校質量評估標準⑦
1. 有系統的發展戰略規劃且有利益相關者參與。2.有明確的組織架構,且有正式文件和程序。3.二級學院致力于學校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4.學習項目符合自身使命。5.質量政策、質量保證和提升活動。6.搜集、分析并使用相關信息。7.教學質量監控和提升機制。8.學術質量監控與提升機制。9.高水平教學和學術道德行為規范及有效機制。
學習
項目
1. 新設項目申請、批準和實施程序;現有項目發展、改革、提升、監控程序,保證利益相關者參與。2.招生數量和比例合理,符合社會需求。3.根據入學通過率分析確定招生數量和比例。4.各層次項目有相應學習成果要求,對畢業生應該達到的知識和能力有清晰描述和規定。5.確保根據所設學習成果對學生評價。6.學分分配反映學生學習負荷。7.內容和質量符合國際認可標準。8.有有效教學方法和策略,鼓勵學生成為自主、有責任的學習者。9.確保充分的教學資源。10.有實踐實習類課程。
學生
1. 選拔標準符合職業要求,且經常審查修改確保有效性。2.支持學生課程以外活動。3.提供咨詢、指導確保學生職業發展。4.關心并提高學生能力。5.公開公布學生評價方法和程序以及申訴機制。6.校友聯系,追蹤畢業生職業發展。7.有機會參與決策制定。8.定期公布學習項目、學習成果、學習資質及就業機會。9.學生能表達自己的意見。10.對學生所提意見及措施有及時反饋。
教師
1.和發展戰略相符合的教師數量和任職資格。2.教師成長和發展政策,確保學習項目和學術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3.每個學習項目確保充足的全職教師。4.考慮全職教師數量,保證合理師生比例。5.符合學校發展需要的教師發展政策。6.科學的教師評價方法。7.對所承擔工作量有相關政策規定,且公平、合理,教學和研究任務有合適的分配。8.確保教師全心致力于教學和學術研究活動。
科研
1.有學術研究議程,并根據明確指標對之監控、評估和審查。2.為研究議程的規劃和執行,提供與國內外科學研究機構、企業等的合作機會。3.學術研究活動是學校的組成部分,對學校聲譽具有很大貢獻。4.支持年輕研究者。5.有促進研究走向卓越的政策。6.有鼓勵學術出版物的政策。7.關注科學生產力類事宜。8.支持學術活動和服務活動,確保知識、技術相互轉化。
國際合作與師生
流動
1.支持與其他高校之間學生流動。2.保證學習項目的國際性,學生有機會在國外完成部分學分。3.鼓勵國際合作和教師流動,并經常分析獲取經驗。4.與國際高等院校或組織有積極聯系,并對相同目標有所貢獻。5.確保能吸引國外留學生。6.通過各種項目發展不同形式的國際合作。
資源
1.為學生提供有效性學習資源。2.專任教師和非專任教師有合理比例。3.對非專任教師有良好政策,確保適合實現學校的使命。4.確保實驗室設備和使用符合國際認可標準和條例。5.為資源的正確使用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6.圖書資源能確保師生有效學習和研究。7.具有穩定的財政來源。財務政策透明,具有自主性。8.資金用來提高教學和科學學術研究活動的質量。
審計則按照《歐洲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中學校內部質量保證標準,從質量保證政策、文化、程序、文件,學習項目批準與周期性審查,學生評價,教職工資質及對社會貢獻,辦學資源,數據搜集和使用,信息客觀公開7個指標對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審查,并給與相應的開始階段(Preliminary phase)、初級階段(Initial phase)、發展階段(Developed phase)、先進階段(Advanced phase)等級證書。這些標準不僅是院校外部認證和審計標準,而且也是院校自我評估和內部審計標準。所以,這些標準不僅規范了各類外部質量保證活動,而且引領了院校發展,成為學校發展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標桿。
(四)高等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2003年,高等院校依法獲得自治,成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主體,按照《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開始建設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首先,制定持續提高質量的發展戰略規劃,提出培育質量文化和質量意識的概念。第二,構建質量保證組織構架,形成相關章程規則。學校和二級學院紛紛成立質量保證委員會和質量保證辦公室,承擔起與國內和歐洲層面相關機構對接的各種相關工作。第三,按照科學和高等教育局要求,開展院校自我評估。第四,積極申請和參與科學和高等教育局以及國際組織的質量評估活動。以薩格勒布大學為例,僅2004-2005年,薩格勒布大學就先后開展了5次國際評估,包括1次歐洲大學協會/歐盟校長會議評估(EUA/CRE),2次薩爾茨堡論壇評估(Salzburg Seminar),1次歐洲學術評估(Academia European),1次歐洲大學協會評估(EUA)。2008和2011年,又先后申請了歐洲大學協會的院校評估(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Programme)[14]。
整體而言,對克羅地亞高校來說,評估、認證、審計,已經是學校常規質量保證活動。通過這類活動,對自我不斷進行審視,與他人不斷進行比較,從而進行持續性地反思與改進,已經成為促進院校發展的驅動力。
三、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經過10年的發展,克羅地亞從歐洲、國家、院校三個層面構建了較為系統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對我國建設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樹立依法建設的思想和意識,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則。從克羅地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歷程看,所有相關活動均在法律框架內運行,依法建設,依法保證。2003年的《科學活動和高等教育法案》,2009年的《科學和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法案》、2011年的《高等院校和學習項目網絡法案》及其他系列修正案等,都強有力地保證了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地有效推進。
第二,重視和激發院校質量保證主體意識和作用。院校自治是博洛尼亞進程的基本要求之一,院校的質量保證主體地位也是《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的基本要求之一。為促進院校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克羅地亞所有的認證、評估等活動均以院校自我評估為基礎,而且專門形成了院校審計制度,考察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效果。
第三,確保外部質量保證機構的獨立性。從克羅地亞看,科學高等教育局在依法獲得獨立自主地位之后,才迅速成長為一個專業的質量保證機構,評估、認證、審計等也才真正起到保證和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效果。
第四,保證利益相關者最大限度的參與。質量保證體系實施之前,克羅地亞政府先后在全國高校教師、學生、管理者以及社會不同團體等利益相關者中開展質量保證體系的可能性以及建議的大規模調查。[15]實際運行中,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更多利益相關者參與。不僅各級質量保證機構均規定要吸納各類相關利益者參與,而且所有相關文件會通過郵件、文本、網站等多種形式發放到各院校、學生組織、公司企業、社會團體、市民組織、各部委等利益相關者團體以征求意見。同時,每年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發布年度工作報告,并發送到高等教育委員會、國會、校長會議、專科院校理事會等利益相關者手中,電子版在網站公開公布,接受公眾監督。[16]
第五,構建循環型、發展性、持續提高為目的動態評估體系和機制。從克羅地亞看,不管是認證還是審計,均規定5年一次,而且要求任何一次活動,都必須提出改進建議,而被認證或者審計的院校和學習項目,必須制定后續改進程序并落實。科學和高等教育局提出,質量保證“不是個體接受審查的事件,而是為了持續不斷的改進和提高,不是靜態的終結,而是動態的發展和改進,不是終結性評價而是發展性改進”[17],充分體現了以評促建,重在發展和改進的目的。
第六,建立信息公開制度。不管是相關文件、標準、程序,還是評估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文件,包括專家組成、評估日程安排、議程、和標準分析對照、評估結果、自評報告、外部評估報告、認證委員會意見等,均在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網站以克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公開公布,并設立公共郵箱或者公共論壇,接受公眾評論和問責。
第七,積極參與國際相關活動,與國際組織、國際專家建立密切聯系,推進質量保證領域與國際接軌。以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為平臺,克羅地亞科學和高等教育局于2006年11月成為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簡稱 INQAHAE) 成員;2008年4月,成為中東歐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協會(Network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簡稱CEENQA )會員;2011年10月,通過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認證,成為其正式會員;2011年11月,成為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注冊機構(EQAR,the 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Register for Higher Education)成員;2012年6月,成為歐洲認證協會(European Consortium for Accreditation,簡稱ECA)會員⑧。正如科學和高等教育局自我評價所言,這些國際性成果不僅是對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的認可,而且是對克羅地亞高等教育系統的認可。[18]10年間,克羅地亞以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為契機和平臺,與歐洲和國際質量保證領域密切聯系合作,從而不僅對國內高等教育質量起到了再保證作用,而且直接推進克羅地亞高等教育更深入地融入歐洲,走向國際。
注釋:
①歐洲質量保證協會、歐洲大學協會(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簡稱EUA)、歐洲高等教育機構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Institu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簡稱EURASHE)、歐洲國家學生聯盟(the National Unions of in Europe,簡稱ESIB)合稱E4集團,在歐洲高等教育系統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②《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主要從高校內部質量保證標準、外部質量保證標準、外部質量保證機構標準三個方面對各參與國建設質量保證體系進行了規范。
③三階段劃分主要參考克羅地亞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的自我表述。參見其官網和提交歐洲質量保證協會的自我評估報告。
④《質量保證手冊》對科學和高等教育局的官方地位、組織構架、具體職責、活動規劃、操作原則,質量保證體系的程序、監測結果、利益沖突和管理機制、申訴機制等做了明確闡述。包括確保所有高等院校、學習項目達到最低標準,提高高等院校和學習項目質量,支持戰略規劃工作和專家團隊,為高等教育提供IT支持,為提高質量提供專家支持和培訓,促進高等教育機會平等,鼓勵學術流動等。《ASHE2010-2014戰略發展規劃》主要對ASHE的定位、使命、面臨環境、優劣勢、所開展活動及價值、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發展目標、和世界同類機構相比的國內和國際地位等進行了描述。
⑤2006年,科學和高等教育局按照ISO9001:2002標準建立了自我質量管理體系,同年,通過挪威船級社(Det Norske Veritas Adriatica,簡稱DNV)資格認證。
⑥如《高等院校認證程序》、《高等院校再認證程序》、《綜合性大學評估標準》、《高等專科和職業院校評估標準》、《綜合性大學自評估報告撰寫指南》、《高等專科和職業院校自評報告指南》、《審計手冊》、《審計程序》、《質量保證體系有效性及發展水平等級標準(審計)》等。
⑦該標準在2007年科學和高等教育委員會制定標準基礎之上修改而成,于2012年9月通過。參見:Criteria for 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ithin Universities, http://www.azvo.hr/images/stories/vrednovanja/reakreditacija_vu/Criteria%20Universities%2012.pdf.
⑧ECA成立于2003年,其目的是各認證機構之間相互承認認證活動及所做決定。其活動包括建立評估專家數據庫,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認可系統,建立所有通過認證的課程、學習項目數據庫,發展認證指標體系,進行專家培訓等優秀實踐,評估學習結果等。成為ECA會員,能夠提高ASHE的國際認可度,保證ASHE更直接參與歐洲層面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活動,進一步增強與歐洲乃至全球更密切的合作。參見:http://www.azvo.hr/index.php/en/news-archive/749-azvo-received-into-eca-membership,2013年3月31日。
參考文獻:
[1] TOWARDS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Communiqué of the meeting of European Ministers in charg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rague,May 19th 2001.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documents/MDC/PRAGUE_COMMUNIQUE.pdf.
[2] Realiz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Communiqué of the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Berlin, 19 September,2003.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documents/MDC/Berlin_Communique1.pdf.
[3]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Achieving the Goals, Communiqué of the Conference of European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Bergen, 19-20 May, 2005.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documents/MDC/050520_Bergen_Communique1.pdf.
[4] Towards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responding to challenges in a globalised world, London Communiqué, London, 18 May, 2007.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documents/mdc/London_Communique18May2007.pdf.
[5] Luka Juros. Bologna Process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Europe and Croatia- Trends and Future, Quallity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 edited by Renata Marin Kovic, translated by Mr.sc.Jasna Bilinic-Zubak, Published in A.Z.P.Grafis d.o.o Zagreb, 2007, Pp.24-25.
[6] Bologna Process Template For National Reports: 2007-2009.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links/National-reports-2009/National_Report_Croatia_2009.pdf.
[7] Luka Juros, Bologna Process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Europe and Croatia- Trends and Future. Pp.27.
[8] Luka Juros, Bologna Process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Europe and Croatia- Trends and Future. Pp.26.
[9] Review of the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August 2011, Pp.5.
[10] http://www.azvo.hr/index.php/en/kvaliteta, 2012-06-11.
[11] Review of the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August 2011, Pp.2.
[12] Referencing and Self-certification Report of the Croat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to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nd to the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of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Ministry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Sports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Zagreb, 15 February 2012, Pp.38-39.
[13] Quality Assurance Manual,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Zagreb, October 2010, P6-7. http://www.azvo.hr/images/stories/kvaliteta/Quality_Assurance_Manual.pdf.
[14]University of Zagreb Self-Evaluation Report,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January 2011.
[15] Ivan Mence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I Education [J]. Ekonomski Preglrd, 2005,vol.56:239-258.
[16] Review of the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August 2011, Pp.17-20.
[17] Review of the 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August 2011, Pp.21-22.
[18]http://www.azvo.hr/index.php/en/news-archive/728-2013-ashe-will-be-hosting-the-annual-conference-of-the-enicnaric-network.
(責任編輯 陳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