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山
早知漯河美 何必下江南
“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這一充滿激情和期待的號召力,正激發著漯河人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美麗漯河夢想正悄然照進現實,生態漯河新畫卷引來八方貴客。
5月10日,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社等二十多家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中華環保世紀行”新聞采訪組蒞臨漯河。只見綠樹搖曳,碧水東流,細雨中的漯河美景頗具詩意。“早知漯河美,何必下江南!”“中原也有靈秀地,漯河之美賽揚州。”“生活在碧水綠樹之間,漯河人民真幸福,我們來了真的不想走。”……大家不禁連聲贊嘆。
漯河之美,美在內涵。采訪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環資委調研室巡視員何嘉平更是對漯河環保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我們來到漯河,的確感受到漯河人民在保護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名城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總結起來就是五個‘真:政府真抓、企業真干、環保(部門)真管、環境真好、百姓真樂。”
數字是枯燥的,但更能彰顯漯河環保工作新成效:2013年,沙澧河水質優良,是全省保護最好的河流之一;澧河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5條省控河流出境斷面水質綜合達標率比上年提高了30%,是全省提升幅度最大的市;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位列全省前列;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生態創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位居全省首位;2013年12月,河南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全省18個省轄市常住居民進行城市河流治理滿意度調查,漯河河流治理滿意度名列全省首位……
在不久前河南省政府召開的2014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漯河市榮獲河南省政府2013年度“環境保護責任目標完成情況優秀單位”,漯河市環保局榮獲2013年度“全省環保系統目標完成情況優秀單位”;2013年漯河市環保局被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 ……
世界環保日前夕,記者來到漯河,進城區、下企業、入鄉村,親身感受這座城市之美,探尋漯河蝶變的“環保路徑”。
守護碧水藍天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美麗漯河,既需要直面現實的勇氣,更需要創新發展的智慧。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所帶來的污染物排放量剛性增加。與此同時,受資金困難等因素影響,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難以適應新一輪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矛盾日顯突出;農村環境問題更呈現“面廣、量大、點多、源雜”等特點,也使漯河環保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面對壓力和挑戰,漯河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鄉村清潔工程”,把水污染防治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3年~2015年全市六項重大攻堅行動計劃之一進行部署,將環境保護責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縣級領導班子實績考評體系的重要內容……為打造“美麗漯河”,彈奏出了一曲曲呵護碧水藍天的恢宏樂章——
桃花水母現漯河 飲用水源保護出奇觀
近年來,在漯河飲用水源保護地——澧河發現桃花水母的新聞多次出現在報端。據專家介紹,這種具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必須水體清潔,不能有任何污染,酸堿度在6.5~7.1之間,水溫在28℃~32℃之間,水中有適合其食用的浮游動物。桃花水母的出現,足以說明澧河水質優良。
4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三里橋的漯河城市飲用水源保護自動監測站了解情況。
“澧河是我們漯河人的大水缸,水質達標率100%,是全省保護最好的河流之一,也是漯河人引以為傲的河流。在這里,能夠實現自動采樣、自動分析、自動保存、自動上傳,所有數據每時每刻都能在省環保廳網站發布,一旦有情況即自動報警,以便做到及時處理。像這樣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市已建成9個,目前都已投入運行。”隨行的漯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監測科科長賀金峰告訴記者。
“飲用水源有了安全保護神!”記者感嘆道。
不僅如此,該市先后建設完成了9座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在37家重點排污單位安裝了118臺(套)在線監控裝置,建成市、縣兩級自動監控平臺,進一步提升污水減排監控科學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
為了讓水更潔凈,尤其是去年以來,該市大力實施“碧水工程”,建成投運了郾城淞江、源匯區沙澧、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潁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沙南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中水回用等一大批環境基礎設施,新增污水處理能力相當于全市原有污水能力的40%,河流水質逐步改善。
為了解這一情況,記者隨后來到漯河市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沙南污水處理廠,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座假山噴泉,粉紅色的睡蓮花映滿小池,幾條觀賞紅錦魚在蓮葉下游動,煞是好看。
“這養魚養花的水用的就是我們廠處理過的循環水。”沙南污水處理廠廠長陳今朝告訴記者。
“我們這個廠占地120畝,總投資1.7億元,分兩期建成,是目前漯河市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一期是1998年9月開工建設,2000年5月投入使用,日處理污水規模8萬噸;二期于2007年4月開工建設,2008年4月建成投入運行,日處理規模5萬噸,現在日處理總規模達到13萬噸,基本上滿足沙河以南、107國道以東的市區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處理達標排放。”陳今朝邊走邊說。
“像這樣的污水處理廠,漯河有幾座?”記者向隨行的漯河市環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付祖江問道。
他說:“現在漯河市已建成投運的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共有9座,在建2座,基本覆蓋了每個縣區和產業集聚區。‘十二五期間,漯河市日處理污水能力將達到50萬噸以上,在全市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
給藍天白云裝上一道道“防火墻”
在漯河市水利局樓頂,記者看到一個三腳架支撐的倒扣盤子狀裝置,那就是用來測量PM2.5數值的自動采集、合成監測系統,業內俗稱“空氣切割器”。它就像一個捕魚的網,只要空氣經過,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立即吸附在儀器內的白色濾膜上。經過換算,屏上自動顯示PM2.5數值。不僅如此,這套設備還能監測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6項內容。
“不僅如此,今年我們又新建6座PM2.5空氣自動站、2座輻射自動監測站,實現了國家、省、市三級聯網。近期還準備與漯河電視臺、漯河日報社合作,實時向社會公布大氣環境質量,到時市民每天都能看到‘漯河空氣質量日報,滿足公眾環保知情權,著力構建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和運行工作體系。”付祖江介紹說。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久前,國務院專門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了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十項具體措施(簡稱“國十條”)。河南省政府也制定了《河南省“藍天工程”行動計劃》。漯河市委、市政府也相應制定了“藍天工程”實施計劃,建立健全突發大氣環境事件綜合預警和應急機制,采取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強制措施,為守護漯河這片藍天,筑牢一道道“防火墻”——
強力推進電力、造紙、化工等行業的廢氣污染治理。漯河華電、銀鴿二基地、舞陽金大地脫硝工程等22項重點減排工程已按期完成并通過驗收。2014年年底前,將完成華電、銀鴿、金大地、臨潁天冠、臨潁盛宏熱力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脫硫、脫硝、除塵提標改造,完成興茂鈦業、慧普化工、南街藥業等大氣重污染企業實行“退二進三”搬遷任務。
嚴格控制城市燃煤。2013年,漯河市在城區建設揚塵行動中,淘汰改造市區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52臺。到2014年年底,市區建成區將全部完成集中供熱供氣覆蓋區內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拆除工作。舞陽縣、臨潁縣城區完成集中供熱供氣覆蓋區內2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拆除。
嚴格控制城市揚塵、油煙等面源污染。加大建筑工地、構筑物拆除、物料堆放場、城市渣土、垃圾運輸等各類揚塵污染的治理力度,強化秸稈禁燒工作,嚴禁無油煙凈化設施的露天燒烤。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加強新注冊登記和轉入車輛環保管理,全面實施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測檢驗和環保標志管理制度。
邁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齊飛”,一直是困擾我國經濟界的一大難題。漯河能否破解這一重大歷史課題,走出“零和博弈”的怪圈,邁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之路,考驗著漯河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智慧。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該市做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齊飛”的智慧取舍:對符合國家產業導向、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開設環保“綠色通道”,做到程序不減、時間縮短、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權”,堅決不予審批。僅2013年,漯河共審批建設項目329個,否決了6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項目,建設項目環評報批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均達100%。
在具體工作中,漯河堅持以服務至上理念引領環保工作,全力做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服務基層。針對業務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的“環評”工作,環保部門擁有“第一審批權”,為把服務工作做扎實,他們把“第一審批”轉變為“第一服務”。
對有利于保增長、保民生但環評環節多的項目,在情況摸透、政策吃透之前,絕不輕言放棄,更不能簡單說“不”。
對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做到守好底線、從嚴把關。漯河地處淮河流域上游,排污總量指標控制嚴格,為確保重點企業項目建設順利實施,漯河環保局堅持把總量資源向重點企業傾斜,優先從區域替代削減騰出的總量中予以調劑。
強化環境監管 敢亮劍 出重拳 零容忍
環境保護是建設美麗漯河的主旋律,環境執法是推進美麗漯河建設的保障,更是一把利劍。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漯河環境執法監管部門不辱使命,敢于亮劍,對環境違法行為,出重拳、用重典、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漯河保駕護航。
實施深度治理再達標工程。今年以來,漯河環保局對流域內67家重點排污企業和13家醫療衛生單位進行了深度治理和再提高工程,對存在違法超標排污行為的企業,嚴厲查處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凡污廢水排放達不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及市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一律停產并限期治理,經治理仍達不到排放標準的一律關停,相繼關停了舞陽銀鴿、泰豐化工、華清紙廠等10多家污染嚴重的排污企業,有效解決了部分企業治污設施運行不穩定、設備陳舊、小馬拉大車、違法排污等問題。
加大執法監管力度。近年來,漯河市、縣環保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出重拳、用重典、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嚴查違法行為。對違法開工建設、違法投入生產、無證排污、違法排污、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查處。僅2013年,漯河市環保局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5600多人次,查處糾正違法行為160多起,依法關停、立案查處了23家違法排污企業,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的環境問題,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受理群眾有效舉報1239起,全部按時辦結,全市沒有發生一起環境污染事故,為美麗漯河建設作出了特殊貢獻。
創新體制機制。實行重點河流河長責任制。由縣(區)長任轄區內主要河流的河長,對河流水質達標負全責,分管縣(區)長、縣(區)環保局長分別任副河長,協助做好河流水質達標工作。
實行環境質量通報制度。及時把河流水質情況、生態補償情況通過短信、通報形式向市領導及各縣區政府和環保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通報。
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制定出臺《漯河市水環境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對各縣(區)責任河流出境斷面主要污染物超過控制性目標值的,由財政部門扣繳相應縣(區)生態補償金,進一步提高了縣(區)政府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責任感。
實行地表水環境質量預警約談機制。對河流水質連續超標、水質持續惡化的縣(區)政府領導進行預警約談,督促地方政府盡快改善河流水質。
漯河市環保局成立了環境質量提升工作合力團,由領導班子成員分包項目、分包河流、分包縣(區)、分包企業,嚴格兌現獎懲。
在搞好城區污染防治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自去年以來,通過以獎促治,完成7個農村連片整治項目并投入運行,8個畜禽養殖重點項目全部通過驗收,新命名省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村15個,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生態示范創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居全省首位。
如今,優美的生態環境、美麗的城市風光已成為漯河一張亮麗的名片,也為漯河培育出了世界500強食品企業——雙匯集團,相繼吸引來一大批像可口可樂、美國嘉吉、娃哈哈等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知名食品品牌企業落戶沙澧大地,為漯河經濟發展帶來生機與活力。從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上傳來喜訊,又簽約了67個項目,總投資326.5億元,其中包括20個食品項目和一批1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
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見東風卷潮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吹起改革號角,面對新情況、新任務,漯河環保工作將采取哪些新舉措?守護美麗漯河又添哪些新內涵?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漯河市環保局局長劉京安。
他說:“今年是全面落實六項重大攻堅任務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我市‘十二五環保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我們將按照漯河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突出關鍵環節、狠抓工作落實,堅持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科學發展、保護群眾健康、提高環境質量水平的‘三保一高方針,突出水污染防治和大氣污染防治‘兩個重點,著力實現確保省、市環保責任目標任務完成、確保環保各項工作有新進展、確保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三個確保,努力讓公眾對環保工作滿意;重點抓好飲用水源保護、水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污染物總量減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環境執法監管、創新環境管理機制八項工作。集中力量抓重點,排難奮進抓落實,以實際行動確保完成承擔的各項攻堅任務,以實際成效向漯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為建設美麗漯河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
藍天為卷,碧水為詩,在碧水藍天間留下的不僅是美麗漯河的華麗篇章,還有漯河環保人對環保事業的執著追求。昨天,美麗漯河,繪就生態新畫卷;今天,她所產生的“蝴蝶效應”,正全力推動漯河新一輪轉型發展,開啟漯河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