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萱
經國家教育部門批準,201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將在10個省市共招收本科生330名。招生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科大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其前身為成立于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她培養了新中國首個理學博士、工學博士、女博士、雙學位博士,至今為國家輸送了10萬余名碩士、博士畢業生;目前,在讀研究生規模近4.2萬人,其中博士生約占一半。
這樣一個以培養研究生著稱的高等學府,在本科生教育并非稀缺的背景下為什么開始了本科招生?而在宣布招收本科生剛滿兩個月,國科大怎么會引來這么多“尖子生”競相追捧呢?在國內越來越重視本科教學改革的當下,國科大本科生培養會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帶著諸多疑問,筆者對國科大進行了走訪。
一、為什么招本科生
國科大新任校長丁仲禮院士是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教育委員會主任,在平時和中科院的科學家們交流時,聽到最多的就是:中科院有沒有辦法把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再提高一點?
研究生生源質量問題的主要表現之一,是學生的數理基礎不夠扎實。國科大副校長王穎說,國科大招收的研究生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盡管這些學生數理方面的成績也很不錯,但對于像國科大這樣一所以培養高端科研人才為主的高校來說,總覺得還欠些“火候”。
科技創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中科院作為國家科技研究的“火車頭”,一直是國家杰出人才的培育搖籃。近年來,每年都有數千名青年才俊入職中科院各研究所,他們中的很大部分將成長為我國各領域的科研骨干,但領軍人才的不足,仍是中科院以及全國科技界共同面對的一大挑戰。
國科大招收培養本科生是中科院人才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教育部要求“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的具體舉措?!拔覀冏罱K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更是要為我們國家培養未來科技領軍人才。國科大招收本科生的目的就這么簡單?!眹拼笮iL丁仲禮院士說。
國科大此次招收本科生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和材料6個專業,都是中科院的優勢學科。王穎副校長告訴筆者,“選擇在國際上有‘發言權的6個專業招收本科生,就是要用最強的學科基礎和師資力量培養拔尖人才?!?/p>
二、重點培養學生什么
國科大的本科培養目標可以解讀為兩個關鍵詞,就是培養未來的“科技創新人才”和“學科帶頭人”。而這類人才要具備哪些素質呢?丁仲禮校長給出了答案。
一是情懷與氣質。古往今來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具有創造力和領導力的科技創新人才,最重要的情懷是愛國情懷,為民族復興無私奉獻的情懷,為追求真理的無畏情懷,同樣重要的是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翱茖W家需要具有特殊的素養和氣質,如獨立思考、質疑批判、坦誠包容等等,這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特別要著力培養的。”丁仲禮校長說。
二是能力與思維。丁仲禮校長認為,科技創新人才需多種能力,其中極為重要的是自學能力,對所學、所思內容作邏輯構建的能力,把一本書“看薄”的能力。比如,你晚上躺在床上,可以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的概念、定理、框架、要點等等,像放電影一樣放出來。這些能力老師是教不了的,要通過自我學習的訓練獲得。當然還有合作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等等。
三是知識與興趣。丁仲禮指出興趣培養的目的最清楚,其主要培養方式可以是學術大家們針對有挑戰性科學問題的各類講座,以及到相關研究所參觀體驗。知識的學習就涉及知識體系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把培養未來科技創新骨干作為目標,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就需要重視三個方面,即扎實的公共基礎知識,寬廣的專業基礎知識,深入的專業方向知識。
面對國科大公布的本科招生簡介,很多校內在讀研究生都感慨,“國科大的本科培養比我們研究生師資還要強啊”。本科階段是塑造人格和能力最重要的階段。國科大為本科生量身定做的精細化培養方案,就是要在這個時候為學生夯實基礎、培養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三、培養研究生的學校如何教得好本科生
“能教好研究生就一定能教好本科生嗎?做得了科學家就能當個好教師么?”對于國科大首次招收本科生,社會上有不少質疑的聲音。
其實,國科大近幾年已經開始了本科生培養的探索與積累,并非完全從零開始。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珠峰計劃)提出后,國科大已與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等40余所大學合作開展了近80個聯合培養本科生的“菁英班”。
如今,國科大開始了自己的本科生教育。在本科課程設計上,國科大主管本科教育的副校長、數學學院院長席南華院士和相關領域專家一起,對國際上最有聲望大學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深入思考與研究。在此基礎上,根據國科大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席南華告訴筆者:“我們課程設計的一個原則,就是學生既要掌握其專業的基本內容,又要有足夠的自由空間按照個人興趣發展,所以每個專業的專業課基本要求不宜過多。比如數學專業的數學課程基本要求是在指定范圍內的12門課。每個學生在人文課程方面還有基本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素質;非本專業的理工課程也有基本的要求,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樣,學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既可以在某個方向深入下去,也可以朝幾個學科交叉的方向發展,期間學生可以得到導師的指導和建議。”
筆者發現,在第一學期課程表里,總共30門課程中,英語專題提高類、哲學社會類、歷史文化類、文學藝術類、身心健康類等5類通識選修課占了3/5。王穎副校長解釋說,這些通識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拓展學生視野。比如,“英語專題提高課,全部由外籍教師授課,不是為了應對四六級考試,而是為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文學修養”。
先進的課程體系,應有一流的教師授課才能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國科大授課教師必須是知識生產者,而不能只是知識傳授者,決不許照本宣科的老師來教本科生。丁仲禮認為,“只有在一線搞研究的科學家,才真正有能力做出正確判斷,知道該如何對知識進行取舍和講解”。在國科大,名師授課已經成為學校的特色和傳統。事實上,像中科院這樣的國家科研機構承擔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任務,也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通例。如,德國馬普學會鼓勵研究人員去大學兼職授課,其80%的所長和室主任都在大學任兼職教授。
四、這里的導師制有什么不一樣
“導師制”“三段式”“小班化”,是國科大本科生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從字面上看,這些培養方式并不新鮮,國內很多大學特別是“珠峰計劃”高校也施行了類似的培養方式。
王穎副校長曾對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洛克菲勒大學已經培養了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生理醫學研究領域首屈一指。但研究的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洛克菲勒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表面上看與我國一些知名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什么差別。他們為什么能培養出那么多諾獎得主,我們卻不行呢?
“關鍵還在具體的實施環節。比如導師制,國科大擁有約1.2萬名研究生導師,具備實行導師制的獨特優勢?!蓖醴f說,“國科大是依托中科院的100多個研究所、以科教融合的方式來辦學的,研究所的科學家都深度參與學生的培養工作。目前,國科大已從北京地區的相關研究所遴選了400多位科學家,作為本科生的導師人選?!?/p>
這400多位導師主要由三類科學家組成:第一類是75歲以下的院士;第二類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簡稱“杰青”),大都在45歲以下;第三類是“千人計劃”入選者。國科大本科生導師更像是家長,通過和學生深度交流,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值。
國科大的導師制,實行導師和學生之間雙向選擇的機制。導師不只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也是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科學啟蒙者,在本科培養的全過程,陪伴學生成長,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思維。
國科大對本科生實行“三段式”的培養模式。第一階段為公共基礎課學習,重點學習數學、物理類課程,以及思想政治、語言文化類素質教育的課程。第二階段為一年半左右的專業基礎課學習,重點學習本專業基礎性課程。第三階段為第四學年的專業學習和科研實踐。在本科生學習期間,學校安排了很多由中科院的著名科學家參與主講的前沿講座。這些講座主要討論尚未解決的前沿問題及其社會意義,其中不乏科學家們成功背后的故事,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三個培養階段,導師都將發揮關鍵的作用。比如,課程選擇、學生專業興趣評估、專業方向確定、未來人生規劃等,學生都可以咨詢導師。學生也可以進入導師的科研團隊,參加科研實踐和課題研討。
“這并不是一上來就把本科生當成研究生培養?!蓖醴f說,“學生較早地參加到導師的科研團隊,可以直觀感受一下研究的氛圍,培養科研興趣,而對他們沒有科技創新的硬性要求?!?/p>
五、什么樣高中生適合報考國科大
因為是第一年招收本科生,國科大特別重視,不僅精心選取了10個省市進行試點,還實行“綜合評價”和普通高考兩種選拔方式。國科大希望能借此收獲那些真正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
無論學生畢業后選擇在國科大還是出國繼續深造,學校都會支持。但是,如果學生本科畢業就想工作,“未免太浪費本科階段的投入”了。對此,國科大的態度很明確:不希望這樣的學生來報考。
“我們希望招到平民學生,他們淳樸、吃苦、好學?!倍≈俣Y在北京四中的招生家長咨詢會上坦誠表示?!安蛔放醺咝E琶粎⑴c名次競爭,不攀比高分考生”,是國科大在2012年更名時提出的一個原則。中科院副秘書長、國科大黨委書記鄧勇說,這并不會因為招收本科生而改變。國科大當然歡迎高分考生,但不會把“高考之冠”作為錄取目標。
國科大校長丁仲禮做過一個統計,1977年恢復高考后上大學的學生中,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150余位。這150多人里,畢業于知名大學的比例50%多一點,其他大學占不到50%的比例。這一批院士包括前面提到的袁亞湘院士和席南華院士,他們分別畢業于湘潭師范學院和懷化師專。這個統計足以說明高分并不一定代表什么。國科大最為看重的,是學生想要成為科學家,有志為國家科學事業貢獻一生的遠大理想。
在清華附中的宣講會現場,丁仲禮問現場的高中生:請同學們一定要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很能靜下心來的人,是否真正具有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集中注意力的素質,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勤奮的人。因為科學家需要勤奮,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犧牲精神,這些是必備的素質。丁仲禮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們,國科大的本科學習肯定不會好“混”。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