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張紅波
近年來,鶴壁市教育系統把“人民滿意”作為工作的首要標準,緊緊圍繞“優質”“均衡”兩大核心,以提高質量、內涵發展為重點,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穩妥推動區域內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整體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優質”“均衡”就是要求鶴壁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小學生一生幸福奠基”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創新教學管理,使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重心轉向教學質量均衡,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
內涵發展 把教育辦在孩子們的心坎上
遵循規律 做全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鶴壁市教育局局長王朝莊看來,要推動鶴壁教育優質、快速發展,就必須要遵守教育規律,進行改革創新。均衡發展,是破解教育發展難題的關鍵。
鶴壁市教育局從2011年起,以為全市中小學生打造幸福人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在全市中小學推進高效、生態化的“生命課堂”,構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體系。
作為構建“生命課堂”改革的發起者、課改戰略部署的規劃者,鶴壁市教育局局長王朝莊,曾任鶴壁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副院長,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曾獲教育部曾憲梓高等學校教師獎、河南省教師培訓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011年夏,王朝莊在《鶴壁日報》上連續刊發了8篇關于“構建生命課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小學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論文章,把構建“生命課堂”的目標體系、價值體系、探究體系、評價體系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理論闡述。這不僅標志著鶴壁市新的教學改革頂層設計的成型,同時也掀起了全市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高潮。
構建“生命課堂”,讓孩子快樂學習,幸福成長。“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點,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離開了育人,教育就不能稱之為教育。”王朝莊認為,“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理念,把豐富師生生命內涵作為宗旨,把對生命的終極關懷作為本質特征,把成全每個生命各不相同的發展目標作為根本目標,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異,開發每一個生命蘊藏的潛能,提升每一個生命的價值,讓課堂上的每一個生命都煥發活力,享受生命的快樂和學習生活的樂趣。”
“生命課堂”是教育理念,它要求課堂教學以師生共同的生命活動和生命交往為基礎,以師生的共同發展和生命價值弘揚為目標。與傳統的“知識課堂”相比,“生命課堂”具有人文性、和諧性、整體性、自主性、體驗性、創造性、生成性、獨特性等特性。“‘生命課堂既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價值理念,也是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和行為表征。它不僅體現為一種教學的風格,更體現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境界。”市教育局副局長王荔如是說。
基于這樣的認識,鶴壁市教育局在分析全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對全市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力爭通過3~5年,在全市中小學實現由‘知識課堂向‘生命課堂的轉變,打造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體系,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構想。
因校制宜 新課改“百花齊放”
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如果在課改初期,模式是生產力,那么在課改步入“深水區”后,創新的沖動和先進的理念將釋放更大的力量。
2013年,鶴壁市啟動了“生命課堂”展評活動,之后,在全市掀起了一場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生命課堂”構建的熱潮。例如,淇縣教體局全面推進“教改大課堂”活動,先后聘請國家知名教育專家為全縣教師作專題報告,開拓思維,更新觀念;組織校長和骨干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借鑒經驗。鶴壁市蘭苑中學啟動“生命課堂教學改革實驗”,讓全校教師參與“生命課堂”的實踐和探索。鶴壁市第五中學大力開展“同課異構”課堂比武活動,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周三、周四下午校本教研時間,積極探索“生命課堂”的實踐途徑。總之,通過各級教育部門、學校對教改實踐工作的大力推進和各項教改活動的深入開展,鶴壁市課堂教學改革呈現了良好態勢,取得了明顯成效,引起了社會和業內的廣泛關注。
“以心育心” 關注師生的“內在成長”
在“打造生命課堂、中小學生健康成長體系”的構建中,鶴壁市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整體架構。王朝莊認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是“身心合一的健康”,教育的本質是“以心育心”,因此教育必須關注師生的“內在成長”。
“今年,我們將用168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全面啟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室建設,年內21所市直屬學校全部按照標準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室。”王朝莊局長在談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建設工作時如是說。
近年來,在推進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體系構建中,鶴壁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著力點來抓,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心理咨詢室建設等多項措施,大力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
今年,鶴壁市教育局將從深化示范校創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教師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在示范校建設上,該市將繼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創建活動,并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盡快建立一批有一定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室建設上,投資168萬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全面啟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室建設,年內市直學校全部建成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室,并指導縣(區)大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室建設,努力形成“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網站或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
均衡發展 把教育辦在百姓的心坎上
城鄉統籌 實現“四個一樣”
2013年年底,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組對河南省18個縣(市、區)進行督導驗收,鶴壁市淇濱區、鶴山區、淇縣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這標志著鶴壁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跨入了全省先進行列。
“近年來,我們學校新建了教學辦公樓,整修了校園,班班安裝了電子白板,辦學條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學校管理、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同步提升,學生越來越多。”鶴壁市第十八中學校長李莊平談起近年來學校的變化時說。
鶴壁市第十八中學僅是鶴壁市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的一個縮影。2011年以來,為全面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鶴壁市在全市推進“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全、教師素質一樣好、管理水平一樣高”的“四個一樣”現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市教育局采取“全面推進、分類實施”的原則,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別的學校,采取不同的措施,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
打造教育“民生工程” 改善辦學條件
針對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區學校,鶴壁市教育局鼓勵補足短板,新建擴建增容,著力解決“大班額”“擇校熱”等問題,投入近3億元,為城區中小學更新計算機多功能網絡教室設備、課桌凳,補充實驗設備和圖書等,為鶴壁市淇濱中學、淇濱小學等5所學校建設教學樓、辦公樓,進行優質資源擴容。同時,還在淇濱區規劃新建了7所中小學。
針對辦學條件相對較弱的農村學校,實施校舍安全、校舍改造、現代遠程教育、實驗室裝備、課桌凳更新等多項工程,補足缺額,縮小其與城區學校差距。3年來,鶴壁市財政累計投入資金4億多元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其中,投入農村學校校舍改造資金4000余萬元,新建教室面積1.3萬平方米,改造教室面積1.3萬平方米;投入近8000萬元,為農村中小學建實驗室,購置音體美器材等;投入5000萬元,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實現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全覆蓋。
一種創新的思想,一種先進的理念,必將帶來認識和行為的重大變革。現如今,鶴壁市各中小學以生命教育為引領,大力推進“生命課堂”,努力打造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體系的實踐,必將徹底顛覆教師的“習慣教學”,推進鶴壁市教育事業在新的起點走向新的跨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