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某600MW超臨界汽輪機組在安裝過程中,中間軸與#1低壓轉子正常連接后,中間軸電端聯軸器外圓晃度和端面瓢偏超標的問題,通過手工研磨中間軸兩端聯軸器端面,消除端面的偏斜,找正聯軸器端面與軸心線的垂直度,現場解決了需返廠才能消除的發電主設備制造缺陷,保證了汽輪機的安裝質量,節約了安裝工期。
關鍵詞:汽輪機;聯軸器;瓢偏;處理
某公司#3汽輪機為哈爾濱汽輪機廠制造的CH01型600MW單軸、三缸四排汽純凝汽式汽輪機,型號CLN600-24.2/566/566。該型機組整個軸系有9道支持軸承和1道推力軸承, #1、#2低壓轉子之間由中間軸連接。
該汽輪機的中間軸到現場后,各外形尺寸校核合格,將中間軸調端聯軸器按制造廠鋼印標記與#1低壓轉子電端聯軸器標記相對應連接后,當同心度在0.02mm以內時,測得中間軸電端聯軸器的外圓晃度為0.085mm、瓢偏卻在0.02mm以內,具體數據見表1、2、3。
從表1數據分析,中間軸的晃度在各斷面的最大值基本上都在①點方位,并且自調端至電端逐漸放大,電端聯軸器處的最大晃度值達0.085mm,遠超標準的要求(≤0.04mm)。
從表3數據分析,#1低壓轉子電端聯軸器的端面瓢偏值僅為0.005mm,最大值在⑥、⑦點方位,瓢偏度非常好。
從表2數據可以,中間軸與#1低壓轉子臨時連接后,中間軸電端聯軸器端面瓢偏值0.0175mm,符合標準(≤0.02mm)要求,最大值在③點方位;中間軸兩端聯軸器端面的平行度較好;結合表一所列中間軸的晃度數據分析,中間軸的兩個聯軸器端面與軸心線不垂直。
處理方案:經多方討論,確定了手工研磨中間軸兩端聯軸器端面來消除端面的偏斜,找正端面與軸心線的垂直度。
中間軸電端聯軸器①點方位晃度大,將調端聯軸器與①點相對的⑤點方位適當磨低,即可達到消除連軸后電端聯軸器晃度大的目的。查制造廠圖紙,中間軸聯軸器的外圓直徑為978mm,長度為1576.3mm。⑤點方位的研磨量Δ為:
Δmax=(0.085÷2)×978÷1576.3=0.026(mm);其它各方位的研磨量應自⑤點至①點沿直徑方向比例遞減,①點方位需研磨的理論值為0。如圖2所示。
具體研磨方法:
(1)準備一塊500×500mm零級精研平板,作為調端聯軸器端面研磨后的平面度檢測工具。
(2)將中間軸調端聯軸器向上置于大型立式車床夾具上,在車床刀架上固定一只百分表,并找正、將中間軸夾牢固,使①點百分表讀數為2.50,而⑤點讀數為2.526(2.50+Δmax);同時,以①-⑤點直徑線為對稱線,兩邊點位的百分表讀數應相同,防止磨偏。
(3)以最高點⑤點為中心,用油石沿圓周方向研磨聯軸器端面。
(4)在研磨幾次后,要盤動中間軸,用百分表檢查各方位的研磨量,并用平板涂紅丹粉檢查聯軸器端面的平面度。
(5)多次重復研磨、測量,防止過量研磨及磨偏。直至研磨量偏差≤0.005mm;聯軸器端面與平板的接觸面積≥80%且接觸均勻。
調端聯軸器端面研磨完成后,將中間軸連到#1低壓轉子上,測得中間軸電端聯軸器的圓周晃度值見表4。
上表數據表明,經過研磨中間軸調端聯軸器端面后,電端聯軸器的外圓晃度最大值為0.02mm,完全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但隨之而來的是電端聯軸器端面瓢偏超標,同樣采用油石對電端聯軸器端面瓢偏高點進行研磨。不同的是,因電端聯軸器端面的中部為凸臺結構,無法用標準平板檢驗端面的平面度,必須事先自制一塊弧形平板,其內外徑與電端聯軸器端面需研磨部分的內外徑相同,約80?~90?弧長。另外,研磨電端聯軸器時,可直接連在#1低壓轉子上,檢驗時盤動轉子檢測瓢偏,可省去一次拆裝中間軸的工序,節省了工期和勞動力。研磨后中間軸聯軸器電端的瓢偏為0.01mm,符合要求。如表5所示。
經過對中間軸兩端聯軸器端面的現場手工研磨處理,中間軸與#1低壓轉子連接后,其電端聯軸器的圓周晃度和瓢偏值都達到標準(≤0.02mm)的要求。機組啟動后,機組滿負荷工況下各軸承處的軸振和瓦振動都良好(如表6所示),這次中間軸制造缺陷的現場處理是非常成功。
對于這種汽輪機轉軸的制造缺陷,按以往返廠修理的常規處理方法,返修至少需要12~15天,將嚴重影響汽輪機本體安裝乃至工程建設的整體進度,損失較大。本次中間軸缺陷的現場處理,從確定方案到處理完工,僅用了3天時間,保證了現場安裝的工程進度,且成本費用也很低,在工程中遇到同類問題時,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山西電力工業局.汽輪機設備檢修[M].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
[2]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長沙理工大學.汽輪機設備檢修[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3]逯萍.鉗工工藝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郭延秋.大型火電機組檢修實用技術叢書(汽輪機分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陳習軍(1980—),男,湖南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火力發電廠汽輪機設備管理與檢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