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會
【摘要】孩子三歲之前是屬于家庭的親子關系培養期,但是三歲之后應該開始進行幼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必經的教育第一環節。幼兒園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家長應該配合學校,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起點。
【關鍵詞】幼兒園 家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23-01
目前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幼兒教育都做了大量準備。從選擇幼兒園到適應幼兒園再到各種習慣的培養,很多家長都積極的全程參與了。在這個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比較順利的接受,有的孩子也會出現初步的抵觸情緒。但是筆者認為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是教育的一個起點。無論家庭經濟條件的優劣,孩子都必須經歷幼兒園教育。
孩子在3歲之前是親子關系培養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應該屬于家庭,但孩子在3歲之后,無論家庭條件如何,也無論孩子是否情愿去幼兒園,家長都應該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接受教育,這是孩子未來走向社會,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學會和各種人打交道的重要一步。
1.幼兒園生活比家庭生活更具有規范性。目前,中國很多家庭都是眾星捧月的結構,即一個孩子集全家的愛于一身,孩子成了家庭成員的中心,孩子的需要成了家庭行為規范的標準,這種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而幼兒園里采取的是社會化普遍的行為規范:按時吃飯、按時活動、按時休息,任何小朋友都無權要求其他人必須為自己做什么;盛飯,洗手,去衛生間需要排隊等待;對別人要有禮貌,接受別人的幫助后要說謝謝,打擾到別人或讓別人不舒服了要說對不起……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學會了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并養成了良好的規則意識。
2.幼兒園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在家里,孩子接觸的人是有限的,而幼兒園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集體生活環境,讓孩子有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小朋友間的交往,小朋友與老師的交往,小朋友與孩子家長的交往都是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寶貴資源。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幼兒園給孩子提供了更多在矛盾與沖突中成長的機會。在家庭中,成人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很少會發生真正的沖突。而在幼兒園里任何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小朋友間本來就容易發生矛盾,這樣就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比如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幾乎不會發生有人跟自己搶玩具的情況,而在幼兒園里這種問題差不多每天都能遇到。一般當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老師都不會直接幫忙處理,而是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去解決,這樣,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迅速提升。
4.幼兒園更適應幼兒社會化心理發展的需求。兒童3歲便有交朋友的需要。比如,媽媽帶孩子去一個陌生人家中做客,一般情況下孩子是待不住的,但是如果主人家剛好有個跟他年齡相仿的孩子,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也許大人都要走了,兩個孩子還玩得不亦樂乎,有小朋友在玩耍的地方總是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伙伴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大人替代不了的,他們之間的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社會化。而只有在幼兒園里,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同伴交往機會。
那么是不是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家長就萬事大吉了,將來送進學校后就更加高枕無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無論幼兒園和學校教育多么發達,都不可取代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家庭教育這項工作,讓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為孩子成長提供最佳環境,我們家長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一,孩子是獨立存在的人。從孩子呱呱墜地之日起,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作為家長應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使之健康地成長。孩子成長中對這個世界進行初步認知,很多生活中的小問題需要自己克服。例如吃飯將飯粒灑在桌上,扣子扣不好等等,遇見這種問題家長不要訓斥,不要埋怨也不要一手包辦,而應該鼓勵,當孩子及時糾正了之后要進行表揚和肯定。每一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不等于包辦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因為怕孩子摔交而總抱著他,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也要鼓勵他自己站起來。
第二,兒童是兒童。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了解孩子,其實不然。孩子有孩子的思維,他們有許多想法和大人不同;孩子有孩子獨特的天性,孩子有孩子獨立的王國。作為家長,我們只有把孩子當孩子看,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學家早就告訴過我們,兒童的智慧來自于游戲,孩子的心智在玩耍中得到提高,孩子的各種能力在游戲中得到發展,孩子的人格在集體游戲中得到健全。調皮搗蛋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調皮那還叫孩子嗎?孩子不調皮怎么有靈感的萌發呢?孩子不調皮怎么有創造性呢?但我們的教育總是鼓勵孩子做乖乖兒、乖乖女,這都是家長和老師們自私的表現,因為好養,好管,不給自己惹是生非,自己不用替孩子“擦屁股”,因此,有些幼兒園把小朋友關起來教育就不難理解。
第三,兒童是成長過程中的人。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規律。在兒童的智力發展中,遺傳是自然前提,環境和教育是決定條件,其中教育起著主導作用。抓住兒童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施行早期教育,為兒童創造更為優越的客觀條件,兒童的智力潛力就會得到更大的發揮,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提高兒童的智商。超常兒童雖然有比較好的先天素質,但如果不在關鍵期給予教育,將永遠達不到他們原來應該達到的水平。所以,關鍵期對孩子一生智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千萬不要錯過。而在關鍵期內施行的教育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有心的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和愛好,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注意不斷嘗試新的做法,尤其要充分利用游戲,通過做游戲教會孩子各種知識和技能。注意及時對孩子的進步進行表揚和強化,給孩子一些成功的感覺,以使孩子保持學習的興趣。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而家庭是人才成長的源頭。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我們全面的了解我們的孩子吧,做一名合格的、稱職的家長,為孩子的終生發展與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