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不斷促進本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增進高職課堂的教學效果,中美對課堂有效教學行為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取得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在教學領域展開了廣泛的運用。由于中國學者在研究時間、研究深度等方面與美國學者之間具有一定客觀差距,因此雙方在高職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上存在差異性,包括師生關系的經營、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以及教學目標的明確性等。為提升教學效果,我國的高職課堂有效教學還需要長足的發展與研究。
【關鍵詞】中美課堂 高職 有效教學行為 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33-01
中國對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的運用存在不成熟現象,美國的研究則經歷了較長的研究歷程,在理論和時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為促進我國高職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以中美高職課堂教學實際為基礎,對中美中職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
一、課堂有效教學的含義
課堂的有效教學,即課堂教學進程中的效益性。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引入進步性的教學理念,包括重視學生地位的主體性、教學目標的明確性以及學生知識接收的高效率性,使課堂的教學方式合乎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達到有效教學[1]。課堂有效教學的有效性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衡量基準,實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取得預期的進步與發展成為新教學理念下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其關鍵點包括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處理、教師是否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二、中美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的比較分析
美國學者對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開始時期較早,因此研究得到了長期的發展與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該研究也在美國高職的教學領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運用。中國在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發展時間較短,發展成果尚不成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高職教學進程中的應用日趨擴大和深入。中美的高職教學的教學目標均針對各崗位職業的需要,培養技術型人才,為完成目標,雙方在課堂有效教學的多個層面進行著不斷的探索與改進,其中存在著以下差異:
(一)師生互動的效果
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有效教學的目標之一即幫助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進行更加高效的接收。其中重要的環節在于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產生的舒適課堂教學氛圍。中國的部分高職課堂有效教學,在師生互動的進程中受傳統師生地位觀念的慣性束縛,對形成和經營相互切磋型師生關系的實踐停留在形式層面,師生缺乏心靈交流,教師主要以威嚴維持課堂紀律和經營師生關系。在美國高職的課堂教學中,強調淡化教師的權威性,在課堂中注入民主氛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角色的扮演促進師生間的友好互動,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2]。
例如中國高職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表現向學生提供學習建議,這種溝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師生互動,但在辦公室環境下,教師扮演主導者角色,易導致溝通停留在語言的表面交流上;美國高職教師在學生中進行互動,在課堂上走入學生之間,問候近況:“我昨天觀看了你們隊的足球比賽,很精彩!”、“上次你請了病假,現在好些了嗎?”在教學過程中大膽通過唱歌、表演、肢體動作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通過一系列的課堂的有效教學行為進行師生間的友好溝通。
(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課堂有效教學的有效性依據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是否達到教學要求,中美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課程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但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是素質教育下中國高職院校教學的要求之一,也是美國個體本位教學思想的體現。有效教學在美國高職課堂中得到了良好的踐行,教師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思考、解決課堂問題,教師講解為輔助[3]。在中國高職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較之傳統的被動接收模式已有明顯進步,但教師主導地位的占據持續束縛著學生的主動性發揮。
例如一家美國教育機構在中國高職院校進行講習活動中,機構的領隊教師在演講過程中將時間分配為十分鐘、三十分鐘及最后十五分鐘,分別用來進行演講、邀請學生上臺互動及學生提問,這種安排形式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然而在最后十五分鐘的學生提問環節,臺下卻無人舉手,學生在中國教學模式中處于被動地位,習慣性被動接收問題答案,在學習中不能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
(三)實踐性教學的地位
課堂有效教學的內容之一是教師需明確教學目標,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明確針對性的職業技術型人才,面向具體的崗位和職業向高職學生傳授專業技能和就業指導。美國高職課堂的有效教學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方面的運用體現在注重實踐性教學,在課堂進程中教師對純理論知識的灌輸較少,教學內容更注重實際應用價值,強調學以致用[4]。中國高職院校的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問題,表現在實踐性課程教學中,即高職教師過度重視理論傳授,高職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實踐性教學時間較短。
例如在美國高職教育中,高職教師把握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對理論知識講解較少,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對設備的掌握以及對技能的練習。美國加州一所高職院校組織學生學習葡萄酒的釀酒工藝,安排學生在釀酒廠進行實訓,幫助學生掌握每道程序;洛杉磯一家高職院校以培養汽修工人為辦學目標,教師通過安排學生進入車間生產學習,讓學生熟悉剎車片的調整、離合器的檢測等職業技能,以實踐代替理論知識的純粹講解,發揮實踐性教學的作用。
高職課堂的有效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接收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準確實現高職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中美的有效教學研究中,中國存在有研究程度相對較淺、實際應用不充分的問題,需要高職教師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與靈活大膽的運用,實現職業型人才培養高效率性和高質量性,完成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鄧新云.高職教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及策略[J].職教通訊,2013,18(9):20-22.
[2]王虹.美國課堂教學模式解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2.29(1):120-122.
[3]高欣.美國教學課堂之管窺[J].內蒙古教育,2013,20(11):72-74.
[4]李莎莎.中美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的比較分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1-59.
作者簡介:
尚晉(1986年11月-),男,漢族,河南省開封市人,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運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現任河南大學國際交流處外事科副科長、工商管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