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雪
【摘要】教師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找準教學的起點,巧用教材,就能打開一扇有效教學語用之門;教者不僅要清楚文體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文實踐中與體驗、感悟、理解等語文素養相互鏈接、交叉、滲透,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寫作和表達交際。
【關鍵詞】語用 語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58-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基本性質的定位,足以“稱”出語文課程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分量。對“語用”的解讀,中年級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解詞句能力的重要階段,指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進而理解課文。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還應重視其積累與運用,指導學生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結合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習慣。理解是運用的基礎,通過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也就培養了運用的能力。堵住內容分析的路,豐富地進行閱讀探究與體驗,加強閱讀方法、策略指導,保證交流、訓練、思考的學習空間,突出學生的學,讓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教師依據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巧用教材,就能打開一扇有效教學語用之門。
做法一:無痕的詞語教學策略。三年級下冊兒童詩《信》一文這樣教學“蜜、綿”。師:你們瞧,這兩個字(蜜 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能不能幫幫它們?課件出示詞語,選字填空( )蜂 茂( )。 師:那如何區別(蜜、密)這兩個字呢?蜜與昆蟲有關,密代表山洞或草葉茂盛。(綿 棉)綿:是啊,春雨細細小小,如千條線,萬條線,所以綿綿細雨的綿就是絞絲旁的綿。還有表示渾身長滿羊毛的“綿羊”。誰能給木字旁的表示植物的棉字組詞?延伸學習:老師這還有一組詞語,你能不能填上正確的偏旁呢?延伸練習:山( 夆) ( 夆)鳥刀( 夆)相( 夆)。這個教學片斷有兩點是值得學習的:一是教學的起點從學生起點開始,教師沒有教本課所有的生字,通過了解學生的起點和問題所在,然后從學生易混淆的字開始教學,重點教學如何區分形近字,簡潔高效。二是將拓展延伸納入生字教學的范疇。根據形旁理解字的意思這一方法來解決新的生字詞,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符合新課程標準,做到這一點,真是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之處。
做法二:巧妙處理賞讀和練說。三年級下冊兒童詩《信》部分教學環節:第一節:師:你們瞧,這是一個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女孩呀,她寫了這么多的信,你最喜歡她替誰寫的信呢?請找出來,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師:好,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小節讀給大家聽一聽 ?第二小節(喜歡這一節的同學讀一遍)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鳥想讓媽媽回家)問:為什么要叫媽媽快回家?(引出黃昏)眼看天就快暗下來了,媽媽還沒回來,如果是你一個人在家,你心里怎樣?雛鳥當時的心情是……(擔心、害怕、想念)讓我們急切地呼喚媽媽回家吧,讓幾個學生深情朗讀。第三小節:是啊,春天來了,花兒都披上了漂亮的衣裳,文中用哪個詞來形容?姹紫嫣紅:姹:美麗;嫣:妖艷;美好。形容各色的美麗花朵爭相斗妍。(課件出示配以解釋)你還想用什么詞來形容呢?(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千嬌百媚,嬌艷欲滴,花紅柳綠,五顏六色、含苞欲放……)我們也來給蜜蜂寫寫信吧,替花朵給蜜蜂寫,趕快來采蜜,花已________花園里還有哪些小動物呢?你想對它說什么?替花朵給_____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看,春到人間遍地都開滿了鮮花,多美啊。讓我們用動聽的朗讀把小蜜蜂吸引來吧,齊讀第四小節。師:我猜,你一定很喜歡大海。你們見過大海上狂風掀起巨浪時的樣子嗎?(洶涌的大海的圖片)誰能用詞來形容這時候的大海?——波濤洶涌,洶涌澎湃。讀這個詞的時候,聲音應該怎樣呢?誰來讀讀看?你們看(平靜的大海圖片),這里的大海,風平浪靜(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跟波濤洶涌比,要讀得——輕(學生體驗讀)。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當海面掀起巨浪時,大海又會怎樣跟小船訴說呢?出示寫話聯系:替大海給小船寫,____,____。
不同文體的文章學習都有其最佳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習不同文體的文章閱讀,從不同文體文章特點出發,關注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改變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教者不僅要清楚文體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文實踐中與體驗、感悟、理解等語文素養相互鏈接、交叉、滲透,這樣形成的文體意識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寫作和表達交際。一首新詩、兒童詩的教學,雖說一個“讀”字可以解決很多講不透的東西,多次含著問題去感知詩歌的意境,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活用在現實生活之中,表現生活情景,表達內心感受,經歷從課文語境到生活情景的漸變過程這才是最佳的仿寫、仿用。如果老師只是把《信》一文內容定位為誰給誰寫信,寫什么,為什么寫,一遍又一遍機械地讀,平淡無奇地教,而沒有在語言的體驗、模仿、積累、運用上下工夫,沒有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就意味著教材沒有實現其教學的價值。語用如花,教材如土壤,閱讀教學時要像園丁培育鮮花一樣在廣袤的土壤精心耕作,細心培養,才會采擷到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