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杰華
【摘要】目的:探討腹部開腹手術后切口疝的預防護理護理措施。方法: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140例腹部開腹手術,手術切口長度為10-20cm,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40例開腹手術后患者中2例發生切口疝,138例患者順利康復出院。結論:護士要熟練掌握切口疝的各種病因,加強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嚴格控制、預防導致切口疝的各種病因,是提高手術質量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腹部開腹手術;切口疝;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168-02
切口疝是指腹腔內臟器或組織自腹部切口突出的疝。是剖腹手術的常見并發癥,多發生于腹部縱行切口區,見于切口裂開、感染、二期愈合的切口,少數發生于沒有切口裂開病史而出現在手術后較長時間后。腹部手術后,如切口獲得一期愈合,切口疝的發病率通常在1%以下,但如切口發生感染,則發病率可達10%,傷口哆開者甚至高達30%[1]。我們對148例腹部開腹手術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40例,年齡18~82歲,平均52.6歲;急診手術59例,擇期手術81例;手術切口:10-15cm患者108例,15-20cm患者32例。
2護理
2.1術前改善全身狀況、治療合并癥 手術前加強營養支持、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補充維生素C及K等,積極治療糖尿病、凝血機制障礙、呼吸功能障礙、肝臟功能障礙、腎臟功能障礙等影響組織愈合的合并癥或并發癥,改善病人一般狀況。治療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積極治療肺部感染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難等使腹內壓力增高的疾病。前列腺肥大病人應用α-受體阻滯藥解除排尿困難。
2.2 呼吸道準備 為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吸煙病人勸其戒煙,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應加強呼吸功能的訓練,向患者說明術前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對手術的意義,以便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對吸煙者勸其停止吸煙。肺部有感染者,術前予以超聲霧化吸入,促進排痰,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通氣功能。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者應用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療。
2.3腸道準備 術前需嚴格進行腸道準備,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充分的腸道準備可以減少術后腸脹氣和避免術后早期排便,以避免術后早期腹內壓增高,促進補片更好地與組織修復,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復發率。術前要將腸道準備的目的、意義向患者說明,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遵醫囑術前1天予流質飲食,口服甲硝唑、慶大霉素、甘露醇粉,術前晚、術晨予生理鹽水清潔灌腸。
2.4術前備皮 術區備皮剃毛可能損傷皮膚或引起微小的皮膚創口,護士對患者備皮時動作要輕柔、熟練,不可粗暴,備皮范圍要超過手術切口范圍,并盡可能縮短備皮至手術的時間,可以減少術后切口的感染幾率。
2.5術前心理護理 腹部開腹手術多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心理壓力,給患者造成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康復,因而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講述疾病和手術的相關情況,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
2.6術后預防護理
2.6.1加強術后呼吸道管理 對術前合并較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術后一定要加強呼吸道管理。術后鼓勵患者正確咳痰和深呼吸,予超聲霧化吸入協助排痰,或靜脈注射氨溴索化痰藥使患者痰液稀釋易于咳出。護士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進肺功能的恢復,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癥,這樣可有效控制咳嗽,防止腹壓增高,避免刀口張力增加而影響愈合。
2.6.2脂肪液化護理 患者于手術后3~8天切口出現較多黃色滲出液,局部皮下空虛,內混有脂肪滴、積血及壞死組織,切口邊緣及皮下無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對切口滲液較少,表皮未裂開,液化范圍小、淺者,一般不拆除縫線,由兩邊向中央擠壓切口,將滲液盡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紗條。若滲液較多,切口不愈合,應及時敞開切口,于皮下深層、前鞘前面放置硅膠引流管,剪多個側孔,全層縫合切口,固定引流管,使用持續負壓吸引,定期每日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引流管1~2次,保持引流管通暢,2~5天后無分泌物時即可拔除引流管[3]。雖然脂肪液化非細菌感染所致,但極易繼發細菌感染,所以在充分引流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應用抗菌藥物。對于營養不良應支持治療,改善營養狀況和和免疫功能,肉芽組織新鮮后行二期縫合。術后紅外線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預防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4]。
2.6.3術后的腹帶護理 腹帶護理是腹部開腹手術后預防切口疝的重要護理措施,腹帶護理可以對抗術后腹壓增高對切口造成的張力。護士于術后加強腹帶護理,隨時監測腹帶是否松弛失去減輕刀口張力的作用,給予及時整理。
2.6.4術后腸梗阻的預防 術后在嚴格護理好腹帶、患者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下床活動,減少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術后未及時排氣的患者可給予新斯的明進行穴位注射,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另外,要保持胃腸減壓通暢,防止打折、扭曲、脫落,懷疑堵塞時,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
2.6.5術后疼痛護理 術后刀口疼痛導致腹肌緊張,進而引起刀口張力增加影響愈合,所以護士應遵照醫囑給鎮痛藥,常握止痛藥給藥的最佳方法,從而有效地控制疼痛。
2.6.6防治切口感染 術后密切觀察切口有無紅腫及滲血、滲液情況,及時更換被污染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潔。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及量,更換引流袋時嚴格無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術后繼續應用抗生素抗感染2~3天。
2.6.7營養護理 術后給予禁食,待腸功能完全恢復后才可進食。飲食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半流質或軟食,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促進創口的愈合。
3討論
護士要熟練掌握腹部開腹手術導致切口疝的各種原因,于術前、術后及時采取全面的護理措施嚴格控制導致切口疝發生的病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手術成功,減少切口疝術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17.
[2]古麗紅,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1(4);214.
[3]張曉輝,丁志芳,外科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診療體會[J].臨床和試驗醫學雜志,2006,5:1763.
[4]王艷,雙峰,唐家廣等.紅外線治療頸腰椎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療效觀察[J]. 中國骨腫瘤骨病,2011,10(3):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