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絲
贗品致禍
◎ 青絲

明清時期,中央集權加強,皇帝對文化思想進行高壓控制。處于威懾下的士人,為了避禍,也盡力淡化世務,趣味趨向于世俗化,對古物辨偽、版本校勘之類的事務更感興趣。各種古董珍玩、文房清供不僅是士大夫爭以搜求的搶手貨,甚至還成為了苞苴賄賂的媒介。
處于這樣一種收藏熱潮下,仿古制偽也是空前泛濫。一些專門偽造贗品的古董販子,還把眼光盯到了官員的身上,將之作為行騙的首選對象。
明嘉靖年間,嚴嵩、嚴世蕃父子把持國政,狼狽為奸。嚴世蕃貪財好賄之余,還喜歡古器文玩之屬,一眾官員為了討好他,都想盡辦法搜取古玩書畫進獻,以謀仕進。當時傳聞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在已故相國王鏊的家里,嚴世蕃見獵心喜,想據為己有。可是王家廣有田產,無意出讓家中的舊物。嚴世蕃無處下手,遂委托門客湯臣運作此事。湯臣又找薊遼總督王忬想辦法。然而,不管王忬開出怎樣的天價,王鏊的子孫都表示不賣。見名畫不可得,王忬就想了一個歪點子,找來專門偽造名畫的蘇州畫匠黃彪,臨摹了一幅偽作,精心裝裱后拿去送給嚴世蕃。
黃彪是丹青妙手,偽造的《清明上河圖》細節精巧、逼真傳神,一般人很難辨別真偽。嚴世蕃得畫后大喜,視為家藏書畫中的第一品,每當宴請賓客,都會把畫拿出來炫耀一番。后來,有知情者與王忬有隙,就告知嚴世蕃這是假畫。嚴世蕃知曉后大怒,認為王忬是偽造的首惡。嘉靖三十八年(1559),王忬領軍在灤河戰役中失利,嚴世蕃遂借機將他下獄,次年處斬于市。
清代名臣阮元也雅好古董,他以大學士致仕后,大肆搜羅各種鐘鼎彝器、碑碣石刻,并常以鑒賞古物的能力自矜,夸耀各種真假古董,只需眼目所及,就如同慧眼觀法,頓然洞悉明澈,且從來沒有看走眼過。某日,有人拿了一個帶足的青銅鐺上門求售,阮元反復鑒賞,見青銅鐺僅容一升,用水清洗掉表面的銅銹后,色純青如瓜皮,撫之瑩潤,具有入土千年的古物特征。阮元認為這必定是秦漢時期的器物,遂以高價買下。有一天他宴請客人,以青銅鐺作為餐具,盛了鴨子上席,果然引得座客驚嘆聲連連,眾人都不住手地去摸青銅鐺。阮元正暗自得意,青銅鐺突然發出一聲脆響,裂成了數瓣,滾燙的湯汁濺得座客一身都是,好生掃興。
阮元對于被騙的錢財損失,倒在其次,關鍵是他此前在友人面前多次夸口自己的稽古學問,沒承想卻當眾出了洋相,失了面子。自覺丟不起人的阮元遂派手下將制偽者拘捕,羈押于密室,讓他詳細解釋制作贗品的每一道工序,了解自己是怎樣被騙的。而在被囚禁的數年里,制偽者還必須應阮元的要求,制作出贗品青銅器若干件,作為“危機公關”的禮品,供其贈送友人,挽回顏面。
這些以贗品古玩行騙的人,本以為能夠玩弄一時的小聰明,沒想到卻自貽伊戚,招致禍端,甚至丟了性命。從本質上說,他們與為了滿足私欲,剔異搜奇,乃至憑勢脅求的官員,也都是一丘之貉。其實,只有寓意于物卻又不沉溺其中的人,才真正符合孔子所倡導的“好古敏求”的宗旨,才能真正地“斯得其閑”。
(選自2014年1月21日《北京青年報》,薦稿人:塵中塑)
1.今年是馬年,古人用相馬來判斷馬的優劣,以下哪個歷史人物不是相馬方面的專家?
A.伯樂 B.王良 C.九方皋 D.田忌
2.評書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下面哪位不是評書表演藝術家?
A.駱玉笙 B.袁闊成 C.連麗如 D.劉蘭芳
3.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下面哪一項不是春分的傳統習俗?
A.吃春餅 B.豎蛋 C.吃春菜 D.送春牛圖
4.景泰藍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景泰藍的名字從何而來?
A.產地在甘肅省景泰縣 B.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間C.北宋將領景泰發明 D.外語的音譯
5.下面哪一部著作不屬于“處世三大奇書”?
A.《忍經》 B.《小窗幽記》 C.《菜根譚》 D.《圍爐夜話》
6.中日甲午海戰是世界海戰史上裝甲艦隊的首次決戰,那么,這場海戰的地點在哪兒?
A.渤海 B.日本海 C.黃海 D.東海
7.2014年2月7日索契冬奧會在俄羅斯聯邦索契市開幕。冰上運動一直在我國的體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冰上運動興盛于何時?
A.唐朝 B.宋朝 C.明清 D.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