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長進,高方君,嚴新鑫
(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9)
2013-03-05,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了美國國防部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一份遠程反艦導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修訂合同,價值7 100萬美元,用于進行3次空射、2次艦射LRASM飛行試驗以及風險降低試驗[1]。
美國并不否認,中國在海軍建設領域取得的成就是美國研制新型反艦巡航導彈的主要原因,因此LRASM項目值得高度關注。
長期以來,美軍憑借著強大的航母戰斗群,遠程反艦作戰任務基本由航母上的艦載機負責,對反艦導彈的作戰能力的依賴程度并不高。20年前,美國海軍的反艦導彈家族還比較豐富,近程“企鵝”導彈、中程“魚叉”導彈和遠程“戰斧”導彈堪稱一應俱全。而現在戰斧導彈主要用于對陸攻擊,攜帶“魚叉”導彈的艦艇也越來越少,且“魚叉”的射程僅150 km,射程近、速度慢、威力小,作戰能力有限。所以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面艦艇上裝備的魚叉反艦導彈已成擺設,美國海軍在遠程反艦作戰領域出現火力空白[2]。而近年來,世界其他國家競相發展超聲速打擊武器射程卻不斷增加,比如中國的DF-21反艦彈道導彈,俄羅斯的“白蛉”、“紅寶石”等反艦導彈射程也遠超美軍現役反艦導彈。
過去美國依靠航母戰斗群對付一些裝備落后、缺乏大威力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小國游刃有余,但在美軍“空海一體戰”戰略中要對付的潛在對手卻擁有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一旦航母戰斗群遭到大規模大威力精確制導武器的火力突襲,很可能遭受難以承受的慘重損失。因此必須提升單艦制海作戰能力。為了更好地反制對方,美國開始研制具有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新型反艦導彈,并且要求具備“在敵方反艦導彈射程外發射該導彈,攻擊敵方主力戰艦的能力”。另外由于中國于2007年1月曾經進行了一次反衛星武器試驗,美軍也考慮到了作戰時對方干擾或者摧毀GPS系統的情況,因此美國軍方對性能提出明確要求:即使在潛在對手對美國海軍GPS全球定位系統實施干擾的情形之下,LRASM導彈也能有效擊沉敵方艦只。
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和海軍聯合實施的LRASM項目于2009年正式啟動,承包商為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該導彈的導引頭由英國BAE系統公司信息與電子系統集成分部研制,這也是整個LRASM項目的關鍵——可以說該項目許多方面的工作就是圍繞這種導引頭進行的。從性能要求上分析,總體上LRASM導彈將采用涉及雷達/光電/紅外等技術的多模導引頭技術,其彈載傳感器系統和制導技術將成為研發的關鍵和難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與火控分公司提出了2種原型武器系統設計概念(即LRASM-A和LRASM-B)。根據項目規劃,LRASM-A和LRASM-B都能夠支持空中發射和水面艦艇垂直發射。
LRASM項目共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完成了LRASM-A和LRASM-B的初步設計,并且由一個獨立的政府評估小組對其進行了評估。2010年11月,DARPA向負責LRASM-A型導彈和LRASM-B型導彈的設計團隊授予第2階段(演示驗證階段)合同,標志LRASM項目已成功轉入第2階段[3]。演示驗證階段主要進行導彈詳細設計、子系統研制測試、關鍵設計評審、系統集成、地面試驗等工作,最后將進行驗證彈的飛行測試,以驗證該型導彈能否盡快投入實戰部署[4-5]。
(1) LRASM-A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展的LRASM-A實際上是該公司為美國空軍研制的“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增程型”(JASSM-ER)的海上打擊改型,并在其基礎上又加入了新型傳感器以及相應的子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LRASM-A概念圖Fig.1 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A concept LRASM-A
LRASM-A是一種具備高生存能力的隱形亞聲速巡航導彈,由于彈體采用大量復合材料,可大大降低導彈的雷達信號,提高突防能力,憑借新型發動機和攜帶較大容量的燃料,LRASM-A型導彈的射程可能超過1 000 km,滿足防區外發射對射程的要求[6]。另外它配裝有射頻制導系統、武器數據鏈、光電導引頭。其中射頻制導系統使該導彈能夠在艦船反導防御手段的作用距離之外發現艦船目標(同時也有可能被用于導航),武器數據鏈用于和戰場指揮員進行通信,該導彈在末段能實現掠海飛行,依靠光電導引頭來目標識別和精確目標指示。該導彈也采用了一個改進的數字抗干擾GPS系統,用于探測和摧毀海洋中眾多艦船中的特定目標。
2012年7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功完成LRASM傳感器組件的首次系留載飛試驗,試驗在不同飛行速度和高度下進行,并成功達到各項指標要求。通過在試驗中拍攝濱海圖像并實時運行彈載電子系統的目標數據處理算法,表明了系統優異的性能[7-8]。
2013年3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再次獲得了DARPA 1份LRASM修訂合同。合同規定2013年將進行3次空射LRASM導彈試驗,比原計劃增加一次,美國空軍也將參與其中,該軍種將使用1架B-1B轟炸機作為空射型LRASM的試驗平臺[9]。另外,發展LRASM本身就是美國空軍和海軍踐行“空海一體戰”(ASB)作戰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同同時規定2014年將進行2次艦射LRASM飛行試驗,以驗證導彈與海軍艦艇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兼容性能。另外,該合同還包含了導彈電磁兼容測試和后續傳感器組件的系留測試等風險降低試驗。洛馬公司在美國空軍協會主辦的2012年度航空與空間大會及技術展覽活動中曾透露 LRASM的空射型和艦射型可能分別在2016年和2018年達到作戰狀態。
(2) LRASM-B
洛馬公司發展的LRASM-B是一款超聲速高機動型反艦導彈,飛行高度高,飛行速度可能超過4倍聲速,同時具有較好的機動飛行能力,射程與LRASM-A型不相上下,如圖2所示。采用沖壓發動機并集成了傳感器以及航電設備,力圖實現速度和隱身性能之間的平衡。然而從技術角度來講,LRASM-B存在比較大的風險,另外超聲速飛行時,惡劣的環境也會對其帶來額外的風險,鑒于此,DARPA于2012年初決定放棄LRASM-B的研制工作[10]。現在所說的LRASM其實為LRASM-A。
LRASM-A與LRASM-B性能對比如表1所示。

圖2 LRASM-B概念圖Fig.2 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B concept
LRASM是綜合了傳感器及系統,具有隱身和高生存能力的亞聲速巡航導彈,以降低導彈在電子戰環境中對情報、監視和偵察平臺、通信網絡以及GPS導航系統的依賴。根據近年來DARPA、美國軍方和洛馬公司披露的相關信息,LRASM的性能特點可以簡要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 多平臺發射
根據美國海軍需求,LRASM導彈將分為空射型和艦射型(采用Mk41標準垂直發射裝置發射)2種。根據以往美國同類導彈的發展情況推斷,不排除LRASM將來也可以由美國海軍核潛艇攜帶的可能性。
(2) 射程遠
為了擴大目標打擊范圍,尤其是爭取能在對方的防御/進攻武器射程之外打擊其水面艦艇,同時盡可能減少自身被對方反擊的危險,LRASM射程將較現役反艦導彈有顯著增加以便戰時實現防區外發射,洛馬公司副總裁吹噓LRASM導彈將具備非凡的射程,然而,所謂非凡射程覆蓋范圍迄今仍是一個謎。“相當遠的射程”也是美國對LRASM 導彈的首要要求,鑒于LRASM-A方案的彈體結構源自JASSM-ER,JASSM-ER導彈射程926 km,因此,LRASM-A型導彈的射程很可能超過1 000 km,滿足防區外發射對射程的要求。

表1 LRASM-A與LRASM-B性能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LRASM-A and LRASM-B
(3) 生存能力強
目前世界各國的水面艦艇防空/反導能力普遍提升,能否成功突破敵人防御系統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更是實現精確目標打擊的前提條件。鑒于此,LRASM導彈彈體采用大量的復合材料,具有先進的輻射特征抑制能力,這就大大降低了導彈的雷達信號,增強了導彈隱身性能,提高了自身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另外較強的機動性能和末端的掠海飛行性能也都有效規避了對方的攔截火力,大大提高了導彈生存能力。
(4) 智能化
作為反水面作戰中防區外發射的遠程反艦導彈,它不僅能夠有效突防進入敵方防御系統,而且還要在遠離發射平臺的情況下完成對目標的精確打擊。然而一旦信息網絡遭受打擊,依賴各種中繼平臺更新目標信息或進行輔助導航定位的導彈武器就不能完成對目標的精確打擊。LRASM導彈的最大特點也是非常智能化的特點是它在具備信息化和網絡化作戰能力的同時也具備單兵作戰的能力,即LRASM對情報/監視/偵察資源、通信網絡和GPS系統的依賴性低,能在傳感器及信息網絡完全切斷甚至GPS系統受到干擾的情況下仍能依靠先進的彈載傳感器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來進行特定目標探測和識別,在無任何中繼制導信息支持的情況下進行完全自主導航和精確末制導,獨立地突入敵方的防御系統,完全自主地完成對眾多目標中特定目標的識別和精確打擊,從而順利完成戰斗任務[11-12]。
本文通過對LRASM項目的概況介紹和性能分析,使大家對美國遠程反艦導彈項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LRASM項目是美國未來反艦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值得高度關注和認真研究。
參考文獻:
[1] Melissa Hilliard .Lockheed Martin Receives $71 Million 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 (LRASM) Contract From DARPA[EB/OL]. Orlando, Fla: Lockheed Martin(2012-03-05)[2013-01-25].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news/press-releases/2013/march/mfc-030413-LM-Receives-71million.html.
[2] 陳黎.美國LRASM“遠程反艦導彈”項目發展分析[J].國際航空,2011(5):26-28.
CHEN Li. LRASM Program in Progress[J]. International Aviation,2011(5):26-28.
[3] Tamir Eshel. New Missiles to Extend Offensive, Defensive Capabilities of the U.S. Navy[EB/OL]. Israel: Defense-Update(2010-11-21)[2013-01-25].http:∥defense-update.com/20101121_new-missiles.html.
[4] 文蘇麗,蘇鑫鑫.遠程反艦導彈——美國亞超并舉的遠程反水面作戰新方向 [J].飛航導彈,2011(7):64-71.
WEN Su-li, SU Xin-xin. LRASM—The US Subsonic and Supersonic New Direction of Long Range Anti Surface[J]. Winged Missiles Journal,2011(7):64-71.
[5] Craig Vanbebber. Lockheed Martin Receives $218 Million for 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 (LRASM) Demonstrations[EB/OL]. DALLAS,TX: Lockheed Martin (2011-01-20)[2013-01-25]2011.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news/press-releases/2011/january/LMReceives218MillionforLo.html.
[6] MATT COX. Navy Orders More Tests for Anti-Ship Missile [EB/OL].Washington:Defensetech(2012-03-05)[2013-01-25].http:∥defensetech.org/2013/03/05/navy-oders-more-tests-for-anti-ship-missile/.
[7] 文蘇麗,蘇鑫鑫. 洛馬公司成功完成LRASM首次系留載飛試驗[J].戰術導彈技術,2012,4(7):128.
WEN Su-li, SU Xin-xin. Lockheed Martin Successfully Completes First LRASM Captive Carriage Test[J]. Tactical Missile Technology,2012,4(7):128.
[8] Craig Vanbebber .Lockheed Martin Successfully Completes First LRASM Captive Carriage Test[EB/OL].Orlando, Fla: Lockheed Martin(2012-07-16)[2013-01-25].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news/press-releases/2012/july/mfc-071612-lm-successfullycompletes.html.
[9] Tamir Eshel. B-1B To Test New Offensive Anti-Surface Missile[EB/OL]. Israel: Defense-Update(2012-03-06)[2013-01-25].http:∥defense-update.com/20130306_b-1b-to-test-new-offensive-anti-surface-missile.html.
[10] Bill Sweetman , Christina Mackenzie, Andy Nativi. Net-Enabled Weapons Drive Sea Warfare Change [EB/OL]. Washington: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12-09-03)[2013-01-25].http:∥www.aviationweek.com/Article/PrintArticle.aspx?id=/article-xml/AW_09_03_2012_p04-486383.xml&p=1&printView=true.
[11] Admin. Next Generation Missiles:LRASM[EB/OL].Orlando, Fla: Lockheed Martin (2010-11-18)[2013-01-25]. http:∥defense-update.com/20101118_lrasm-2.html.
[12] Leighan Burrell. Lockheed Martin Announces Briefing Schedule For The 2012 AFA Air & Space Conference And Technology Exposition[EB/OL].Washington: Lockheed Martin (2012-09-10)[2013-01-25].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news/press-releases/2012/september/lockheed-martin-announces-briefing-schedule-for-the-2012-afa-a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