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蔣永寧 楊濱
【摘要】 中國經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資本主義國家卻在經歷經濟危機之后艱難前進,經濟增速緩慢;正是基于這一現狀,人民幣走向國際化被提上日程,這不僅成為保護實體企業的一項短期應對措施,而且成為中國一項重要的國際金融戰略,但是資本賬戶的管制卻又成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障礙。如何在保證我國經濟穩定的前提下,逐漸放松資本賬戶的管制,讓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成為當前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當前我國資本賬戶管制的前提下,分析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面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而簡要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問題。
【關鍵詞】 國際金融戰略 ?資本賬戶管制 ?人民幣國際化
一、引言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后逐漸趨于平穩,增速保持在7%到8%之間,并且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而中國要想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不斷的增強在國際經濟的影響力以及提高相應的地位,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是必然趨勢,而且也是其它經濟體所希望的;在經歷了2008的經濟危機之后,人們開始懷疑持有美元以及其他世界貨幣的安全性,而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使人民幣的比值也相應堅挺,所以持有人民幣成為他們的新選擇;但是我國對于資本賬戶的管制,使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遇到了障礙,也使其它經濟體想要持有大量的人民幣的愿望難以實現。因此,讓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之需,也是其他經濟體所望。
二、人民幣國際化內涵與現狀
對于貨幣國際化有兩種解釋:一是將貨幣國際化界定為貨幣的跨境使用,二是將之定位于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貨幣體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性;實際上,這兩種理解反映了貨幣國際化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跨國化和全球化。前者通常反映了貨幣國際化的初始狀況,后者則是貨幣國際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只有少數貨幣才能發展及此。而我國也僅僅能稱得上是跨國化,離全球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國的貨幣要想走向國際化,首先必須有較大的經濟規模和較強的對外貿易的實力,這一點我國基本已經具備;其次就是國際社會對貨幣的信任,雖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較快,人民幣相對堅挺,但是由于我國經濟基礎還是薄弱的,所以國際社會對于人民幣還沒有到完全信任的程度;最后就是具有有深度、流動性和開放性的金融市場,這一點對于我國當前的狀況是很難達到的,因為我國對于資本還沒有完全放開,還是實行管制的,金融市場相對發展遲緩,開放度不夠,所以這也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必須克服的一大障礙。
人民幣的國際化首先是一個市場行為。雖然在很長時期內,中國對外經濟的主體是借助于外幣來實現對外經濟循環的;但是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幣也越來越溢出國門,在比較小的局部上成為實現對外經濟循環的載體。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地位、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循環中的比重的日益擴大,世界經濟對人民幣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的期許也日益增強。再加上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人們對一些重要的國際貨幣的信心呈現下降趨勢,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要求在世界市場上日益強烈。
為了順應市場的這種要求,過去幾年里,中國開始推動人民幣的境外流通,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并制定政策推動在國際貿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我們看到,這些措施已經對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很長時期內,中國對外經濟的主體是借助于外幣來實現對外經濟循環的;但是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幣也越來越溢出國門,在比較小的局部上成為實現對外經濟循環的載體。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地位、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循環中的比重的日益擴大,世界經濟對人民幣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的期許也日益增強。再加上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人們對一些重要的國際貨幣的信心呈現下降趨勢,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要求在世界市場上日益強烈。為了順應市場的這種要求,過去幾年里,中國開始推動人民幣的境外流通,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并制定政策推動在國際貿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這些努力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但是要想真是實現國際化,我們需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
三、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面對的障礙
1、商業銀行金融服務能力有限
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需要我們更多的跨境交易用人民幣來結算,而這又需要較高的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力。為解決人民幣結算和資金管理需求,境外企業需要通過向中國銀行購買金融服務,這相當于中國金融服務的出口。服務于與中國國際貿易無關的境外消費的人民幣金融服務,則意味著中國金融服務的進口。由于中國國內金融產品開發不足,市場開放度較低,境內金融機構對外服務能力較弱,致使中國的金融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隨著越來越多的境外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貿易渠道獲得人民幣,這些存在中國銀行體系內的人民幣,使得中國銀行可以提供越來越多的跨境金融服務,推進金融服務貿易的出口。但是從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結算的銀行主要集中在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這些銀行相對來講能夠提供相對較好的金融服務。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跨境客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客戶以及出國留學、定居、經商的個人客戶;二是其它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有往來的企業和客戶。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擴大,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商業銀行在需求挖掘、產品開發、定價策略、服務提供等環節建立起服務鏈,滿足對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貿易金融業務、并購和項目金融業務、個人金融財富管理方面仍然面臨較大的挑戰。
2、境外人民幣匯率波動大
在外匯儲備的選擇中,匯率穩定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在境外人民幣交易沒有形成規模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會很大。比如,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形成階段,由于存量及交易量較小,匯率波動非常大。針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各企業均會或多或少持有一些人民幣。如果將來人民幣出現貶值,持有的人民幣將對資產及盈利有重大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將會惡化貿易環境。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商愿意采用人民幣計價,但是進口商不愿意采用人民幣計價;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其情形則正好相反。中國與東盟國家和地區主要是貿易逆差,所以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將會增強進口方接納人民幣計價的意愿。但是短期的價格因素并不是貿易對方接受人民幣計價的唯一因素。
3、境外人民幣來源不足
非居民獲得人民幣可以從居民境外的消費中獲得,可以從貿易交易中獲得,也可以從金融交易中獲得。當前境外人民幣來源主要包括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資金,內地居民境外消費的人民幣,中央銀行貨幣互換的人民幣資金。在境外人民幣處于供不應求的失衡狀態,人民幣的可獲得性還是很難滿足。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流通性很差,所以現階段人民幣還是很難國際化。
四、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1、逐步開放資本項目
為了維持政府控制匯率的能力,應該根據對利率的敏感程度開放資本項目,以此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一開放策略有助于降低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崛起的不利影響。具體而言,優先開放對利率變動相對不敏感的投資項目,這類投資項目不會因為利率的變動而引發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和流出,因而,有助于避免匯率的大起大落。延遲開放對利率敏感的投資項目,這類投資項目容易引起套利資本的大進大出,從而引起匯率的過度波動。
2、提高金融市場開放程度和服務水平
因為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決定了其對外貿易的程度,只有金融市場足夠開放,才能支持巨大的國際貿易量,也只有這樣才能加大人民幣的跨境結算量。當國際結算運用人民幣結算之后,就能夠解決人民幣短缺問題,也能夠促進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這也是實現國際化的必經之路,所以首先要開放金融市場,當然這要在充分考慮國際游資沖擊影響,在能夠保證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逐漸的走向開放,不能只為了人民幣國際化而不顧整體經濟的平穩增長。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本身金融服務的質量,只有在較高的金融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為跨境交易以及國際交易服務,讓人民幣逐漸實現自由兌換,成為其他國家公民和經濟體的外匯儲備首選,從而走向國際化。
五、結論
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化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其規模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相去甚遠。為了我國能夠在世界經濟中得到自己應得的那份利益,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必需的。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問題更多的是一個世界市場接受的問題,而不是國家直接推動的問題。而要市場接受,就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做后盾。市場參與者都是趨利的,只要讓他們能夠確實感受到中國經濟、中國的力量,發現持有人民幣對自己有確切的好處,人民幣的國際化便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因此,國家所能做的主要是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中國的經濟做大,把人民幣及其配套制度做強,相信最后我國能在保證經濟平穩的基礎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參考文獻】
[1] 高海紅、余永定: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與條件[J].國際經濟評論,2010(1).
[2] 劉誼、胡國正、閆曉茗:國際貨幣體系非主流貨幣國際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基于德國馬克模式的思考[J].經濟參考研究,2010(22).
[3] 李若谷: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4] 李曉:后危機時代的東亞貨幣金融合作—人民幣與日元的協調是可能的嗎?[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5]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小組: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途徑及策略[J].中國金融,2006(5).
[6] 鐘陽:亞洲市場中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因素[J].當代亞太,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