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娜娜
小學美術教學一方面要讓學生學習美術理論知識,以提高學生美術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進行操作訓練,將美術的技法變為學生的技能。筆者在近幾年的農村小學美術課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采用“五步法”即“識、議、助、練、評”,完成教學任務。筆者不揣固陋,寫作此文,意在拋磚引玉。
一、識畫
所謂“識”,一般指認識、了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稱之為“識畫”,也就是讓學生了解范畫。要求同學們在正式動筆作畫之前,先對范畫的布局、景物、色彩、內涵等認識一下,從中得到美的感受。例如,教學《美麗的熱帶魚》,首先讓學生觀察范畫,并圍繞畫面提出幾個問題:畫面上畫的是什么,背景有什么,背景有什么特點,等等。問題提出之后,再要求學生識明圖意,從而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培養觀察能力。通過“識畫”,促使學生加深對畫面的感受,并由感受導入理解,讓他們在形象、感受、理解中來回碰撞,從中提升各種能力。通過“識畫”,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使他們對教材范畫有深刻理解,從形象思維到抽象的概括,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議畫
在了解圖意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討論交流,并且要求他們對范畫的內容進行探究。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探究”只能是淺層次的。例如,學生在討論交流《美麗的熱帶魚》畫面背景時,討論為什么要用淡藍色,用哪種方法能使“魚進水”,如何處理。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可利用他們急于求知的欲望,在黑板上作三種背景色的畫法(斜涂、豎涂、橫涂)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適合畫水。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美術的基礎知識,又掌握了繪畫的技巧,同時為“練畫”作了準備。“議畫”之后,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描繪技能。
三、助畫
助:指幫助,每課教學都會有重點和難點,這時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了。如教學《美麗的熱帶魚》,由于學生年齡小,繪畫技巧差,教師就要教會學生借助基本形來完成。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例如,神仙魚的構造是由兩個三角形拼接組合而成,但其位置的變化,形狀的變形可以演變更多的姿態。這時,運用活動幻燈片讓學生隨意拼擺,教師加以講評。不僅可以了解神仙魚的身與尾、頭與鰭各部位的位置關系,而且啟發學生還可以用哪些基本形擺出其他種類的熱帶魚,這樣不僅發散學生的思維,而且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繪畫技巧,并為“練畫”作了準備。
四、練畫
在“識”“議”“助”之后,隨著學生知識方面的積累,引導他們把學到的一些知識、技巧運用到課堂作畫中,這是整堂課教學效果的鞏固提高階段。如《美麗的熱帶魚》,學生畫魚的大小與位置等問題,還需教師在示范畫中解決。因此,邊放活動幻燈片邊演示畫法,讓學生學會畫法。在“練”時,教師還為學生創設情境,播放小河流水聲,讓學生入畫。教師還要及時糾正學生在作畫中所出現的差錯。
五、評畫
“評”,既能了解教師教學效果,又能反饋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情況。同時,在評的過程中,學生又進一步鞏固知識和技法。
美術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兩大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方法,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欣賞美是感性認識,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后,就可以指導學生去創造美。也就是說只有學生掌握了審美標準,知道什么是美,才可能去創造美。為此筆者把學生帶到野外,去感受自然美,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告訴他們,要讓家鄉更美,只有靠我們動手去改變她,要改變她就要有科學文化知識,就必須努力學習。而美術作業筆者則要求學生一定要整潔,要美,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實踐證明,“識、議、助、練、評”五步教學法體現了“三主”教學思想,使小學生學習美術的過程不單單是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發展自己的審美能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的過程。
農村小學上好美術課的關鍵還在于學校領導的支持與重視。學校領導重視以后,教師才能按計劃分期分批地購置一些必要的器材和設備,使教學具備起碼的物質基礎。然后再科學地安排教學時間,為美術課的教學工作創造有利的客觀條件。當然,提高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主要靠我們工作在農村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們,作為美術教師更是責無旁貸,任務光榮而艱巨。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讓我們積極探索、共同努力,為培養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江蘇省新沂市窯灣鎮窯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