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益飛
摘 要: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基本是老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授課模式單一,教學方式缺乏新意,美術課的重點、難點都不是很明確,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低,甚至厭惡美術課。我們必須轉變美術課的教學方式,讓美術課堂更加生活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地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
關鍵詞:生活;教育;實踐;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在二十世紀初,陶行知先生非常有遠見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明確了學校的教育必須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創造一種新的生活、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從而堅定民眾改造社會、發展社會的決心。聯系他的理論到如今的課堂,不得不讓我們好好思考多少課堂可以做到深入人心,真正才能做到讓人賞心悅目呢?課堂中的美好情境哪里去了呢?
“如今的學生卻只會看作品不會鑒賞作品,美術教師只會講空話、講大話,卻不會畫畫。”這些話聽上去有那么點離譜,有那么點危言聳聽,但這確實是當今各級各類學校、美術教師存在的普遍問題。我校針對這些問題,近十年來,做了大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通過教師定期交示范畫、學生定期辦畫展、加大美術教室的改造與投入、專業畫室的改造、教師師徒結隊等途徑,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美術教育帶來的弊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繪畫基本功、學生的作品的質量,以美育人,展現個性,塑造人格,學有特長,辦出特色,描繪了學校藝術教育的春天。教育問題的解決,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解決方式,而僅僅采用一些良知式的教育方式的探索,是不會結出豐碩成果的。為什么會這么說。我個人認為這種“不敢為難別人,只好勉強自己”的做事方式有意地回避了教育的復雜性和深刻性,教育事業的成功決不是單憑學校教育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整個社會全方位地努力與變革。否則,你可能不是在培養人才,而有可能是害人。一提到“美術課”三個字讓人不得不百感交集。在小時候我們喜歡把美術課稱為圖畫課,普通高中的學生更喜歡把它作為休閑娛樂課,叫圖畫課的時候,在學生的眼里說明了它獨一無二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在叫它“休閑娛樂課”的時候,則更加證明了如今的美術課是如此的蒼白無力,沒有了正面的力量,只是起了休閑、緩解壓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無知帶來的羞愧感,難道當今的美術課果真是如此不堪一擊,自覺的完成了它的身份革變了嗎?
二、研究的策略
比賽與競爭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社會得以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有一次在外地,遇到幾個法國學生與中國學生在寫生,中國的美術課是要一直畫模特,研究骨骼、肌肉等,然后教師來看你畫的是不是準確。但法國的藝術教育則是你自己每天亂畫,老師來就是聽你談自己的想法,偶爾提一點建議,還是鼓勵你繼續亂畫。這一次上課,老師檢查布置的速寫作業,中國的學生畫了很多,但都很呆、不生動,而兩個法國學生畫出了這種具有寫實性的速寫卻比我們的學生生動多了。
從中法兩國研究生畫法的不同,可以發現這樣一個道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具有真正且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不是一個呆板的、缺少創造力的人。而這樣的人會和我們現在的許多文化觀念沖突的。真正且完整意義上的人一定是擁有獨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完善的人格的人,具備強大的理性精神和論證精神的人,掌握了豐富的現代知識和深刻的認識能力的人。為了驗證美術欣賞課的成果,我曾經讓學生寫寫怎樣上好美術課,讓他們談談對本學期主要內容和作品的鑒賞感受,借此形式我一方面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本學期美術知識掌握程度,又能夠及時聽取學生的課堂反饋意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十五分鐘內,學生的寫作水平都發揮到了極致,談及了自己喜好哪類藝術,當今藝術的發展究竟是走傳統路線還是走現代路線,令我振奮的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符合社會進步潮流的現代主義繪畫。這說明了學生的思想并沒有麻木不堪,每個學生的心里面都是有發展意識的。
“生活即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批判,是一種對未來的期盼。那么我們的學生該如何應對生活化的教育呢?在我的課堂上有個女生這樣寫道:“我個人喜歡野獸派的畫作,也不知道他畫的是什么,但我覺得畫得超霸氣,特別有‘feel,可能特別符合我們零零后的性格特點:不走尋常路。我們的美術課也應該向這方面靠攏,多上一些新奇的東西,不要講什么傳統了,傳統那些東西讓老學者去研究吧,我們新新人類已經不用研究傳統了,接受就可以了,美術課要多讓我們看些精彩的視頻,要好看點的,每節課都要,還要有音樂。”我覺的這學生寫得很坦誠,她對未來的美術課也充滿了希望。
三、實踐研究的方法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多畫示范畫,提升自己的技能。在一次外國靜物畫家的介紹中,我引導學生欣賞完外國的名家靜物作品后,又突發奇想,重點挑了一張適合用來臨摹的原始社會“陶罐圖片”讓學生進行創作練習,這節課如果僅僅按照課本要求的話僅僅是欣賞靜物畫的內涵而已,根本不會考慮素描的操作性。我故意加上這個環節,目的就在使學生通過欣賞與練習獲取更多的技巧與知識。在上該年級課之前,我在黑板上貼好了一張四開大小的素描紙,用膠帶粘好。在各項準備工作做好的前提下,開始我的教學進程,除了精心做好教學課件外,我在課余時間仔細研究了一張古代陶器的造型與表現靜物的繪畫技法,做到教師示范精彩,學生畫得同樣精彩,在我看來今天不需要我們把東西畫像、畫真了,時代對藝術的要求一直在變化,如果我們的美術課堂沒有什么創新力,那么還能對學生的發展形成積極影響嗎?
總的看來,生活教育思想在今天必須與現代教育理論緊密聯系起來,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達到一個最理想的狀態,路漫漫其修遠兮,愿生活教育思想永遠推動我們與學生共同成長,當我們的教學實踐真正達到一定的高度,就會理解這句話: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
參考文獻:
[1]胡國樞.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
江教育出版社,1991.
[2]梅汝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
(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