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頻
我采訪過很多企業家,包括中國先后的幾個首富。我也看過很多企業家創業經歷的報道文章,還有一些傳記書籍。這樣的文章和書籍看得越多,就越覺得這樣的創業故事不可信。原因是什么呢?容我娓娓道來。
傳記是對一個人的畢生總結,好的傳記應該是經過周密訪談、歷時多年才寫成的。《喬布斯傳》就是一本很好的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是一個非常資深的媒體人。他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采訪了喬布斯身邊的各種人——包括他的家人、同事、同行,還有他的對手,然后通過反復交叉求證,從而得以完整和相對客觀地呈現一個完整的喬布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說盡可能真實地還原喬布斯的一生,這樣的傳記是可信的。
但大多數企業家的傳記不是這么寫的。大多數傳記的寫作流程是這樣的:作者和傳主聊了幾個小時,然后結合一些公開資料,幾個月就寫成一本書。敬業一點的作者會對一些傳主的同行和同事做一些訪談,但總的來說這種觀察和描述是相對單向度的。這種傳記有很強的公關色彩,很多企業家之所以愿意寫傳記,也是希望能留下一些名聲,而他們很少有勇氣直面自己的所有過去,會有意無意地修飾自己的人生,因此真實性也是存疑的。
曾經看到一本首富的傳記,寫了他在五歲的時候看到一群螞蟻在搬家,然后作者就說該企業家的雄才大略在五歲時就看出來了,我當時就在想,這不是在扯淡嗎?!中國的史書有個傳統,一個人只要成就了一些大事情,他在出生的時候往往就是天有異象、電閃雷鳴……或者像傳說中的金正恩那樣,兩歲的時候就會打手槍,三歲的時候就會駕駛汽車之類的。
很多傳記故事往往只有開頭和高潮,卻沒有過程和低谷。其實,一個人的成功路上一定是有低谷的,只不過那些企業家不說罷了——就像心頭的一道傷疤一樣。
創業就像穿過一個漫長的隧道,你心中有一個信念,但是你看不到光明,你必須不斷地往前走,中間經歷了很多煎熬和掙扎,后來見到了一束光,你成功了,這是大多數真實的創業故事。
(仇仁薦自《時文博覽》)
責編: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