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明
摘 要:近幾年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表明,我國學生的耐力、爆發力、力量、柔韌等素質呈繼續下降趨勢。中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正在受到教育、體育等部門和社會各方的關注。現階段增加學生每天的鍛煉時間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關鍵。在新的素質教育形勢下如何搞好學生早鍛煉是關鍵,要學生自覺、自主地投身于早鍛煉中去,提高早鍛煉的質量,在早鍛煉中受益,增強體質,培養終身體育思想。
關鍵詞:陽光體育;身體素質;早鍛煉;必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強調了增強青少年體質對于民族興旺、國家強盛的重要意義。給學校體育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早鍛煉是清晨起床后進行的一項體育鍛煉。清晨空氣新鮮,早鍛煉有助于加強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鍛煉的效果;清晨起床后,大腦皮層往往處于抑制狀態,通過體育鍛煉可使整夜處于睡眠狀態的神經細胞迅速地運動起來,可適度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有利于有組織地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
我校早鍛煉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校教研組就提出了要建立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早鍛煉在我校已實行了多年,在其他學校陸續取締早鍛煉時,我校還保持著該制度,自有其存在的意義。
我校作為一所省級示范性中學,雖然歷來學校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學生的自我學習壓力還是相當的大。每天上課、看書、做作業,把課余的時間排得滿滿的,休息時間偏少,運動時間更少,課表排定的每周兩次的體育課,是學生最開心、最放松、最積極的時刻。學生學習緊張,大都不愿把多余的時間花費在學習之余的運動場上,學生每天的運動時間很難達到要求的一小時。從小學開始,學生每天的運動量、運動時間就嚴重不足,身體素質每況愈下。“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快樂生活一輩子。”看來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很難實現。堅持早鍛煉卻能適當增加學生的運動量,彌補每天運動量、運動時間的不足,又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課堂教學內容與方式不斷變化。早鍛煉在我校已實行了多年,可作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早鍛煉,鍛煉內容和方式卻沒有發生變化。多年來,早鍛煉就是跑步,起床洗漱后快速到大操場集合。而后來由于學校場地的限制加上學生人數的增加,早鍛煉被迫改成了做廣播體操。學校的初衷和用意是好的,是為了學生著想,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能,提高綜合身體素質。但數年如一日的早鍛煉,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只是敷衍了事,也有一部分學生起床時間早,到操場的時間也早,在集合地點等到查完人才一起運動。在學習緊張的情況下,學生認為早鍛煉效率不高,有點浪費時間,甚至有了一定的厭煩心理。
針對學生厭煩的心理情況,我校教研組適時對早鍛煉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只要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到就行,使他們有個比較寬松的選擇范圍,在做完廣播操后可以從內容豐富的早鍛煉中找到自己喜愛的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早鍛煉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一個人人都樂于參與早鍛煉的新局面。做早操能使大腦神經細胞很快進入興奮狀態,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也能很快提高,有助于振作精神,為新的一天做好準備;打太極拳可以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得到很好的調整,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安定情緒,提高學習效率;長跑能增強全身的肌肉力量,使心臟的工作能力強而持久,平時精力充沛,學習效率高。
早鍛煉是反映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窗口,為提高早鍛煉的質量,做好早鍛煉的管理工作,把早鍛煉列入了工作計劃,排入作息時間表,政教處還把這些分數作為班級考核的標準之一。早鍛煉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使早鍛煉變得富有創造性和藝術性,讓學生在自己喜愛的形式中找到樂趣,提高早鍛煉的質量,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最終目的。
學生體質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下降的趨勢已經引起教育部門、體育部門和社會各方的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已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有關部門也已相繼出臺了對應政策,保
證學生每天的活動時間,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不再只是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第二中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