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妹
一個學生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將嚴重影響這個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一、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
低年級作為關鍵的起始階段,20以內加減法、九九表內乘除法的熟練掌握,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計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經過多次反復訓練。在這一過程中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題量過少,訓練不足,難以形成技能,更難以形成能力。所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以上知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九九乘法口訣學生如能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程度,表內乘除法計算就基本沒問題了,如,例題“在后面一組數中(32、4、9、8)選出三個合適的數,各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如果學生能熟練掌握四八三十二的口訣,此題就沒有難度了。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計算部分(加與減)百分之七十的內容都控制在20以內,此知識點如能熟練掌握,第一學段的計算能力就基本形成了,所以強化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是我們教師必須攻克的第一道關卡。
二、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學校依托武夷學院的資源優勢,與學院課題組共同參與“1:1數字課堂”課改研究,課題組開發的學習軟件“雨滴”“二十四點”對學生的口算能力訓練有很好的幫助。低年級課本上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練習題量也不多,教師根據這些特點,在課堂上補充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采用開火車、猜拳、摸撲克牌、小組競賽等活動方式限時完成。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也會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口算不僅要計時,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辨別出對、錯,對那些能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完成的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起學生對口算的重視,另外要注意口算是低年級學生家庭作業中必做的一項,與家長密切配合,長期堅持,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
的。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可在學生出錯處加上評語導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把錯題重做一至二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認識鞏固。教師要因人、因題重點分析出錯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出錯的題目,教師就要重新進行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個別基礎較差、沒能掌握要領的學生,教師要利用課后時間進行針對性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也要進行自我反思,把每天作業中出錯的題目抄在專用本子上,尋找錯誤,分析錯因,及時改正。另外,要充分運用文本中“森林醫生”所編列的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錯題訓練,采用“醫生治病”的方式,讓學生在“治病”中獲取知識。重視錯題分析,不僅讓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能達到預防錯誤、鞏固新知、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在教學計算時,不但要讓學生會進行正確的計算,還要盡可能讓學生了解其中的規律,靈活運用計算法則,揭示題目中隱藏的特性,這樣,計算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如,“9+8=(9+1)+7=17、25×16=(25×4)×4=400”運用湊十法、湊百法等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就是其題目特性的體現。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占主導,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再如,在進行除法教學“分蘋果”時,每盤放6個蘋果,18個蘋果可以放幾盤?學生可通過學具的擺放,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正好放完,即18-6-6-6=0,運用口訣三六十八得出18÷6=3。這樣學生運用減法、乘法已有的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新體系,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像加算減、口訣求商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進行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好辦法。所以數學學得好、學得透的學生常常能享受到像猜出謎底一樣,瞬間恍然大悟所帶來的樂趣。
五、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1)讓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做到不錯不漏。(2)讓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讓學生養成計算細心、書寫規范的習慣。能口算的可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認真對待每一題,切勿眼高手低。如,計算題直接寫得數部分,內容都較簡單,但是,往往有許多優等生常常在這里出現了不該發生的錯誤。(4)讓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要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就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作者單位 福建省武夷山市新豐小學)
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