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 (蘭州市文化館 甘肅蘭州 730000)
新時期如何加強群眾文化建設
胡曉燕 (蘭州市文化館 甘肅蘭州 73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逐漸成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最終目標。而要想更好、更快地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符合地域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為此,本文首先從群眾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出發,進而對如何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希望能夠為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與幫助。
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群眾文化
當前,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與此同時,大眾對文化的需求也越發強烈,原本單一、低層次的文化活動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人們對文化活動的追求。然而,仍有一些人對群眾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認識不足,沒有預見到其對于我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這些因素都促使我們必須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作為一名相關的工作人員,我認為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正確認識群眾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進而探索出一條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群眾文化事業是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開展群眾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更好地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科學文化素質。可見,只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群眾,使公共文化資源的效用最大化,從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實踐證明,人民群眾是基層文化建設的最終實踐者和受益者,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因此,群眾文化建設必須突出群眾這個主體,進而運用豐富多樣的載體和形式,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在具體的開展中,還應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將思想道德教育、科技衛生知識等有機地融入到群眾文化建設當中,多開展一些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科學普及、藝術培訓、歌舞音樂、琴棋書畫等方面的群眾文化活動,進一步促進人民群眾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必須與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相適應,進一步吸引人民群眾參與進來,為更好地推進群眾文化建設提供助力。
要想搞好群眾文化建設,基礎的文化設施必不可少。因為基層文化設施是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生活、進行文化活動的必要場所,是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基層文化設施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搞好俱樂部、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等文化設施的建設。同時,各地還應采取政府、企業投資、社企共建、民辦以及租賃等多種方式籌措相關文化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進一步完善。
1.實施“政團合一”改革,提升現有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實際的文化建設中,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與實施。具體而言,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采取聯合辦學、定向委培等方式,有計劃地將一批現有演職人員送至專門的藝術職業學院進行系統培訓,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2.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專業文化隊伍建設。各地主管部門應深入研究與制定文化單位從業人員的資格條件,嚴把人員入口關,配齊、配足相關的工作人員。同時,各部門還應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嚴格考核,進一步完善文化隊伍建設,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
3.建立激勵機制,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各地應充分發揮老年體協和專業文藝團體退休人員、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鼓勵他們建立更多的業余文化團隊。同時,各地還應在一定程度上,對業績突出的民間文藝團隊及個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不斷激發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對于那些在各類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門還應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輔導培訓,進而不斷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
要想更好地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我們就必須充分利用多種空間,拓展群眾文化的主陣地。比如,校園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街頭文化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活動空間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如校園文化,它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精神生活而開展的一種校園藝術活動,其主要內容是一種社會性文化,以校園為陣地,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文化的良性循環;廣場文化,它是人民群眾的主要精神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廣場開展文化活動,可以減輕人們因日常勞作而產生的疲勞和壓力,使人民群眾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僅局限于某一種文化空間,而應充分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間,加大對群眾文化的建設投入力度,使其成為弘揚時代旋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文化館可以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還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文化藝術手段,進一步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因此,各地區的文化館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工作職能,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具體而言,文化館可以組織開展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形式,如音樂、舞蹈、小品、攝影、曲藝等方面,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文化館還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職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建立、健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或者管理、聯絡一些當地的文化團體,共同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等,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真正發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時期,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我們更應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積極開展一些人民群眾樂于參與的文化活動。相信通過各方的努力,一定會打開群眾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并最終達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群眾思想情的目的。
[1]朱萍.群眾文化活動應貼近群眾[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6).
[2]徐金輝.和諧社會視角下群眾文化建設的路徑[J].科技創新導報,2008(27).
[3]劉新平.淺談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學理論,2010(07).
[4]袁恒梅.淺談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J].群文天地,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