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培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初探
田培培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主題和靈魂,也是公園區別于其他的特色所在。本文通過分析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的相互關系,闡釋地域文化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原則、表達手法,解讀地域文化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要素,以此來揭示地域文化對于公園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城市公園;景觀;表達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類型的公園出現在市民的身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改善了自然生態環境,增強了城市的文化魅力。但也不難發現,城市公園景觀具有明顯的趨同性,地域和民族特色也在逐漸消失和減弱,導致人們產生這樣一種印象:公園都是一樣的。如何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城市公園已經成為擺在園林設計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地域文化也被稱之為“區域文化”,最早出現在西方文化地理學派的著作中,用來研究人類文化與空間地域之間的互動關系及規律。不同的地域空間形成不同的文化內容,而獨特的文化模式就是地域文化的內涵,具體來說,每個地方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質,而這種文化特質一般來自于這個地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
地域文化對城市公園具有限定作用,也就是說在城市公園景觀營造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該區域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地形、地貌、氣候、植被物種等,還要充分挖掘該區域的社會人文要素,如歷史、經濟、語言、風俗、宗教、生活生產方式等條件,只有將自然與人文要素充分納入公園的環境設計之中,才能打造出賦予合理怡然、別具風韻的城市公園景觀。
地域文化對城市公園的限定作用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地域文化限定了公園的內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之間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區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景觀,例如迪斯尼樂園展現的是美國的娛樂文化,西安的大唐芙蓉園展現的則是中國歷史的古典風韻。另一方面,地域文化限定了公園的形式。如哈爾濱的“冰雪文化”,內蒙古的草原文化,這些地域自然環境都對城市公園的形式有所限定。此外,地域社會環境也會對城市公園的形式有所限定,如北方規模宏大、奢華貴氣的皇家園林與江南體態輕巧、婉約秀麗的私家園林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公園不是城市中單純的一片綠地,一個旅游景點,它還是延續地域文脈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由于近年來我國文化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更加注重對本地區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方式之一就是將地域文化融入公園景觀的營造之中,打造精品文化公園,使之成為對外展示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窗口。
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表達地域文化須遵循三個原則。首先,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每個城市都有它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這種條件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輕易變更與改造,這就要求園林設計者在規劃初期就應充分考察該區域的地形、植被、氣溫等自然特征,因地制宜,從而減少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的阻力與成本。其次,突出地域文化風貌。文化是公園的精髓及價值所在,沒有文化的城市公園如同復制的模板一樣,呆板而枯燥,缺乏生機與活力。在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將其作為公園的表現主題,可以有效地展示城市的地方特色。再次,倡導人性化,融入時代特色。人是公園的游覽者,一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成功與否,主要由人的主客觀評價所決定,從這個意義來講,倡導人性化是公園景觀設計內在要求。在塑造地域文化景觀時可以利用現代先進科學的設計理念、手法與技術,與時代銜接,有利于打造出完美的景觀藝術。
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表達手法是多元化的,如直接、抽象、隱喻和模擬等。直接表達是無需經過任何藝術加工就能夠清晰直觀的展現給游客的一種表達手法,如小橋流水、雕塑、噴泉等都屬于直接表達。抽象即通過對地域文化符號的提煉與整合,改變其原有的形式,以不是文化內涵的全新方式呈現出來,給人一種歷史文化的時代感。這種手法多用于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之中。隱喻是指在場所的設計中帶有敘述主題或視覺上帶有文化或地方印記,具有表述性,使作品會說話。用隱喻手法設計的景點通常帶有濃厚的地域性特征的印記。模擬手法更加側重對文化環境的營造和與游覽者的互動性上,因此這種手法在運用過程中更加復雜,也更加立體化和富有趣味性。
地域文化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需要多種要素的相互配合。建筑、水體、山石、植被、地形、小品等景觀是公園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筑景觀是定位公園景觀風格、主題、特色的關鍵所在,建筑的形式、材質對地域文化的表現至關重要,中西方公園中的建筑形式截然不同,西方的建筑更多的是以尖頂拱門的石砌城堡為主,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建筑構建,如裝飾多樣的石柱等,中國的建筑則更多以斗拱為支撐的木框架結構為主,如亭、廊、塔等建筑形式。就國內而言,南北方的建筑也各具特點,帶有濃厚的地域性。
每個城市都有適合該地域種植的植被,所以在植物景觀營造時,應該因地制宜的選載合適的物種,采用多種配置方式,如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從而達到各異的景觀效果。植物的多種形態和剪裁方式對于地域文化景觀的表現也有重要意義。如上海世紀公園的立體花壇《通向2008》,用植物花卉塑造出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長城、天壇及御道,形象生動的突出了北京城市與奧運文化。
水體作為公園景觀設計要素,可營造出體現多種地域文化和人文意境的水景,中國和日本的理水手法就有很大的區別,日本的園林藝術在經過本民族的歷史融合后,其傳統的水景更多的是以禪宗意境的枯山水形式予以呈現。而中國則是以河、溪、湖、潭的“有水”形式為主。
中國的公園景觀中離不開山和石,堆山疊石是公園造景的重要手段,自古而今,山石被文人與造園者賦予了豐富的文化意蘊和內涵,或以石作塑,或以石明志,表現方式別具匠心,耐人尋味。
在公園景觀設計中,小品雖然屬于配套設施,但對于景觀的氛圍與環境營造卻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設計小品景觀時,也須合理把握,貼切地域文化景觀表達的主題。
路易斯?芒福德曾經說過“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公園作為城市地域文化表現的載體,更是如此。在社會文化不斷蓬勃發展的今天,探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未來的景觀設計師,我們應立足現實,在傳承地域文脈的基礎上,真正地把地域文化以自然的形式和嶄新的面貌融入到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去。
[1]譚暉.城市公園景觀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2](美)塞薩?洛,達納?塔普林,蘇珊?舍爾德.魏澤崧,汪霞,李紅昌譯.城市公園反思——公共空間與文化差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孫繼民.郝良真.先秦兩漢趙文化研究[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4]史曉松.現代城市廣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6.
田培培(1987年2月–),女,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