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兵 (淄博市群眾藝術館 山東淄博 255000)
齊魯建筑文化精髓
——論淄博磚雕藝術的發展與價值
閻 兵 (淄博市群眾藝術館 山東淄博 255000)
淄博磚雕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新石器時代先期雛形以來,迄今已有近萬年歷史,她留給我們今天的文化遺產可謂洋洋大觀,帶有濃郁地域色彩的淄博磚雕文化傳承至今,成為我們解讀歷史、溝通先人的重要依據。
磚雕是建筑文化的精髓,是東方文明的象征,對研究開發中國建筑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中國的古典建筑比喻成龍,那么磚雕就是晴。磚雕在古建筑中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
據考古發現,從齊國故城出土的建筑文物上看,周代齊國已經有了磚雕的雛形和作品。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證明,淄博是最早掌握燒陶工藝技術的地區之一。商周時,淄博的制陶工藝有了顯著進步,不僅生產出大量陶器,而且開始向磚瓦、下水管道、建筑陶方面發展。生產組織形式極為嚴密,出現了官營和民營制陶、制磚瓦的作坊,并設有主管制陶手工業的官吏——陶正。由于官民共同的努力,在制陶技術日趨成熟的基礎上,出現了雕磚產品。隨著歷史的發展,磚雕逐漸從建筑材料中游離、獨立出來,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建筑藝術。
論證磚雕的起源,要先探討和研究淄博在中國早期城市建設中的突出地位,這與磚雕的起源有密切的關系。齊國都城,從公元前十一世姜太公封齊建都開始,到秦統一中國,前后長達800余年。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淄博始終是我國規模、人口、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從其早期城市發展的歷史看,最繁榮和鼎盛的時期是戰國至西漢這五百年間。在這一時期,其繁榮盛況,史籍多有記載。《戰國策?齊策》中記載“臨淄城中七萬戶”,還借張儀之口道出“天下強國無過齊者,大臣父兄殷重富樂無過齊者”。這都足以說明,戰國與西漢時間的臨淄其規模之大,文化之盛,影響之巨,確非那個時代的其它城市能夠比肩。磚雕起源于這樣一個大城市之中,是歷史的必然。
磚雕工藝的起源與陶器的形成和發展密不可分,磚雕屬于陶的范疇。位于淄博的后李文化,距今8300—7800年,是山東地區文化的源頭。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證明,淄博是最早掌握燒陶工藝技術的地區之一。從商代到西周大約900年的時間里,淄博的制陶工藝有了顯著進步,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制陶作坊,制陶、制磚瓦技術更趨成熟。磚瓦技術的發展為齊國的城市建設和宮殿建筑奠定了物質基礎。
青磚是磚雕技藝的為基本材料,是建筑裝飾獨有的一種形式,被廣泛應用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磚雕原屬“磚作”之內的工藝,宋代《營造法式》中已有磚雕工藝的記載。明代初期,民間府宅的裝潢設計開始廣泛應用磚雕技藝 ;到清代 ,磚雕形成獨立行業,從事磚雕藝術的老藝人被稱為“鑿花匠”,而磚雕工藝就成為“黑活”,不受社會等級的限制,磚雕藝術在全國迅速發展起來,達到磚雕發展史頂峰。由此,各磚雕派別開始興起,異彩紛呈,“北京磚雕”“徽州磚雕”“蘇派磚雕”等均有強烈影響。淄博磚雕藝術就是植根于全國磚雕藝術的土壤之上蓬勃發展起來。淄博的地域文化給磚雕藝術提供了崇儒興文的文化氛圍;豐富多樣的藝術題材、匠心獨具的設計,包括有花鳥、人物、走獸、魚蟲、八寶博古、書法以及各種藝術圖案等, 注重畫面構圖,在一塊磚雕藝術中,往往浮雕、平雕、透雕、圓雕、貼結、堆磚并用,層次分明,構圖嚴謹,刻畫細致,風格特色別具一格。工匠藝脈負薪、身懷絕技,技法融浮雕、透雕、線刻為一爐,使磚雕畫面氣勢更加宏大。
藝術之至妙是意境,意境要達到統一,必須做到“物我相融”和“天人合一”“寓景于情”,使環境的表現得出神入化,使人“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從“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的環境中得到游目騁懷、怡然自足的雅興。從磚雕藝術的一般技巧來看,做到形似并非難事,但要達到更高的藝術要求,則要做到“神似”。因此衡量磚雕的品位標準就是:神形兼備。這牽涉到許多因素和條件,而其中“意境表現”和“虛實相生”是兩個重要方面。先秦哲學家荀子有句話說得極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謂美。”這話用于對磚雕的形容就是:磚雕的美,既要極為真實塑造,又要提煉概括的處理。由于“粹”,磚雕表現里有了“虛”;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實”。“虛”和“實”在磚雕中的辯證統一,才能完成形神兼備的表現,形成磚雕藝術的美。
磚雕藝術在技術上不但運用了具象的表現手法,而且始終包含均衡 、韻律 、對比 、系統連貫一致的變化規律。在廣泛吸收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習俗等各類文化精粹的基礎上 ,在實際創作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其利用繁縟縝密的基本美術的點、線、面排列組合 ,使均衡對稱反復等規律貫穿于雕刻之中。在雕刻中尤其注重線的組合作用 ,無論是浮雕還是平雕,構成輪廓的線條大多具有飄逸流暢 ,連綿不斷的藝術美感。在技術要求上,則是技巧嫻熟,游刃有余。
作為傳統建筑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磚雕藝術,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同時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它匯聚著大量藝術的、歷史的、民俗的文化信息,也深刻的反映出社會、文化特征,蘊涵著深廣而復雜的文化積累。它題材廣泛,有山水、花鳥、人物、禽獸、博古、文字錫聯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題材以人物為主的有文學故事、名人軼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間傳說、民族風情和社會生活等。題材為山水的主要是名勝等有代表性的山水風光。以動物、花木、圖案為內容的,一般呈連續圖樣形式,亦能獨立成畫,雅俗共賞。在內容的選擇上,它不是隨意拈來,唯美是圖的,而是十分注重題材的人倫性表現和社會教化意義,并將此作為善、惡、美、丑標準之一,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教育性。
在現代建筑中,磚雕主要應用于酒店賓館、茶樓、園林、別墅豪宅等高層次的建筑物。可以用來裝飾門樓、墻壁、影壁、窗臺等部位。由于磚雕耐風雨、耐腐蝕、千年不壞,而且它可以將個人特性、文化及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等集中體現出來,所以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選用磚雕來裝修。
現代社會迅猛發展,建筑業也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新材料不斷出現,出現了不銹鋼、合金、鍍鋅管等各種金屬架構。但是人們建筑裝璜的思維趨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開始崇尚古樸典雅、自然神韻、注重環保等各種品味。磚雕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這些需求,它利用古今結合地技巧進行雕刻,造就了堅固耐用,古色古香的外表,同時透露著古代神韻。磚雕的材料取材于天然,成品最后也最貼近于大自然,它在環保角度上來講也是無公害綠色環保的上等佳品。當今社會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與發展,內在思想和品味也被更多人所重視。磚雕藝術因其自然樸實的特點,蘊含吉祥的風水文化和豐厚的人文色彩,成為廣大人群在裝潢上對環保和藝術要求上均符合要求的藝術品,它實際的應用范圍也在迅速擴大。
淄博磚雕工藝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過代復一代的努力,創造了許多藝術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藝術精品。它以其精湛的工藝,充實的構圖,深入的刻畫,獨具特色的植根于全國磚雕藝術蓬勃發展的土壤之上,形成了獨特的工藝特點,有其獨特的科學與藝術價值,成為了齊魯建筑文化的藝術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