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全 (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現代山水城市景觀雕塑設計研究
張勝全 (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城市景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山水城市的景觀雕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對山水城市景觀雕塑設計的現狀與意義進行分析,并探討城市景觀雕塑設計方案,從而設計出令人們滿意的作品。
山水城市;景觀;雕塑;設計
湖北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R2014027
當我們進入一個城市后,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絕不是那些近似國際主義風格的毫無地域性可言的高樓,也不是那些近乎一個模式的綠地與草坪,而是那些佇立在公園、廣場、街頭具有地域符號的雕塑。自然,景觀雕塑就成為了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點睛之作了。近年來,我國景觀雕塑藝術發展迅速,在城市建設設計中,雕塑慢慢被引入其中,景觀雕塑是建筑環境中的一部分,將其進行科學的設計,可為城市增添美感,因此,對城市景觀雕塑設計要給予重視。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學構想,這是以中國傳統的自然山水論、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結合現代城市景觀規劃理論提出的,是對目前中國城市建設的科學設想。其中心思想是“把中國傳統的山水詩詞、山水畫、傳統山水園林融合在一起,創立山水城市。使遠離大自然的人們,返璞歸真,享受自然與物質之美。” 目前中國城市現狀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似,沒有足夠的空間和條件構建古代的大型山水園林。所以就要求景觀設計師有成熟的設計手法,根據各地的傳統文化各民族的特點,地理環境,建筑風格,借鑒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手法,以建設成環境優美,生活舒適,既有現代文明,又保留各地傳傳統的中國特色的山水城市,使園林生態和文化的理念熔鑄于景觀設計之中。
現代山水城市建設中景觀雕塑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環境景觀設計手法之一,世界上許多優秀景觀雕塑成為城市標志和象征的載體。根據景觀雕塑所起的不同停業整頓,可分為紀念性景觀雕塑、主題性景觀雕塑、裝飾懷景觀雕塑和陳列景觀雕塑等。不管是哪種性質的雕塑,我們設計師要做到是就通過特定的造型,表達特定的情感,形成一個有意味的形式,并使之與地面環境和周圍環境產生協調。
我國山水城市景觀雕塑都存在一個特點,就是以革命戰爭為主,進行設計,設計出的雕塑,多是一些英雄紀念碑等,這些雕塑讓人們不由自主聯想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起到了愛國教育宣傳作用[1]。具有紀念意義的雕塑作品,常常使人們深深感受到民族的精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人們認為,景觀雕塑風格不該只停留在革命戰爭上,應該實現多樣化。就我國目前的城市景觀雕塑設計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在雕塑的設計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而且盲目跟從,導致每個城市的景觀設計都大同小異,缺乏具有價值的雕塑作品。
城市景觀雕塑對城市形象具有直接的影響,人們常常通過景觀雕塑來了解該城市的發展進程,了解城市的特色與文化,但是,現在,我國山水城市景觀雕塑都是以革命風格為主,人們并沒有從盡管雕塑看到城市的獨特之處[2]。因此,在城市景觀雕塑設計中,要采用各種表現形式,例如象征、寫實等,將其運用到景觀雕塑的設計當中,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雕塑作品,使人們在生活中可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可體現出城市的內涵。
進行山水城市景觀設計時,要靈活選用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現如今,我國在城市景觀雕塑設計上存在的問題都比較突出,大多數是在設計方法上出現問題,因此,要從景觀雕塑設計方法上解決景觀雕塑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生活的人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常常渴望與大自然接觸,所以,設計師在進行城市景觀雕塑的設計時,可以將大自然的元素運用到其中,讓人們欣賞雕塑作品時,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當景觀雕塑完成之后,給觀賞者實景的感受,此時,雕塑設計師可在此構造虛境,達到虛實相互結合的效果,正好符合了我國傳統的美學觀。例如,當人們欣賞霍去病的雕塑時,仿佛看到西漢繁榮昌盛的景象,以及霍去病大無畏的精神,不由深深為其感嘆[3]。雕塑與樹木、花草相互融合,構成了一副具有歷史意義的畫面,另外,還采用了“因勢象形”的創作方法,將自然景色表現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在險境的設計上,把浮雕、圓雕以及刻線等雕刻技術都運用到其中,使得整副畫面都具有出若隱若現之感。在雕塑中所采用的各種形式,將大自然的虛實相生的景象,呈現給觀賞者。
在景觀雕塑的設計中,采用回歸大自然的設計方法,將樹木、草叢等融合入到雕塑當中,使景觀雕塑充滿大自然的氣息,當人們觀賞時,不但感受可使身心得到放松,而且還可從景觀雕塑中看到城市的文化內涵。
在城市景觀雕塑設計中,除了可采用回歸自然的設計方法之外,在設計上還可將加入感情化。感情化所指的就是在“人”的基礎上展開設計,將人的情感與雕塑相互融合,使雕塑作品具有情感。當人們欣賞這類雕塑作品時,可感受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與藝術家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感情化的設計方法主要有三種,即行為情感設計、本能情感設計以及反思情感設計,所謂的行為感情設計,指的就是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對場景與細節做深入的研究,然后展開設計,從而使人們在觀賞中觸景生情,深受震撼,主動參與到和景觀雕塑相關聯的行為活動當中
[4]。所謂的本能情感設計,就是說通過雕塑設計來使觀賞者在毫無意識之下所產生的直覺,是一種心理的直接感受,要達到這一目的,設計師在設計時,就要對作品做全面的研究,掌握作品的各種特征,尤其是感性特征,掌握作品和欣賞者的感情契合點,這樣所設計出的作品,必然會得到人們的認可。而反思情感設計就是要求設計師在設計作品時候,對雕塑的造型做適當的處理,使其更具有內涵,人們觀賞景觀雕塑,不由自主的進行聯想,景觀雕塑的價值由此得到升華。
采用感情化的設計方法來設計山水城市景觀雕塑,可讓景觀雕塑富有感情,人們欣賞時,會聯想起與其相關的事物,具有激發人們思考的作用,給人們深刻印象。
山水城市景觀設計方法較多,但是,傳統設計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而且傳統的景觀雕塑設計方法具有其價值,值得繼承。我國在景觀雕塑的設計上,傳統的設計方法注重的是線條的設計,在構圖上主要是以簡潔為主,設計時,多是采用一些傳統的材料,例如木、石以及粘土等,并采用雕刻的方式,進行作品的塑造工作。另外,在傳統的景觀雕塑中,還注重雕塑對象的精神面貌的刻畫,將其刻畫得栩栩如生,到達傳神的境界[5]。現如今,在進行山水城市的景觀雕塑設計時,依然可采用傳統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或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對雕塑所需的材料進行創新,讓雕塑具有時代的氣息。設計城市景觀雕塑時,設計師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是該城市的天氣環境,因為一些城市常常出現沙土或是冰雪等,設計師可采用這些自然因素,為雕塑營造意境,甚至是可以采用冰雪、沙土等,作為設計的材料。
傳統的雕塑設計方法,具有其獨特價值,值得傳承,在傳統景觀雕塑方法上進行創新,可獲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城市景觀雕塑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人們對設計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城市景觀雕塑設計師在設計雕塑作品時,要靈活使用各種設計方法,設計出令人們滿意的雕塑作品。
[1]梁家年,萬敏.《現代城市景觀雕塑規劃設計探討》[J].裝飾2012,17(7):98.
[2]王峰.公共化的設計—談城市公共雕塑與環境[J].江南大學學報,2011, 3(1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