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媚佳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北京 100000)
瞬間印象的完美演繹
——鋼琴作品《京劇瞬間》的創作特征
李媚佳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北京 100000)
2000年作曲家陳其鋼先生受邀為“梅西安國際鋼琴比賽”創作曲目《京劇瞬間》。作品將中國文化京劇與西方文化音樂劇相融合,不僅賦有中國風味的“京腔京調”,而且還蘊含了十足的現代派風格。作曲家在創作中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京劇中“行弦”的音樂元素,并將其運用于作品的創作中,使人們更加熟悉了解中國民族音樂,同時也為將來使用更多的民族化的音樂素材,創作出的富有中國文化鋼琴作品拓展了新的道路。為了更準確的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內涵,本文將從和聲、曲式方面論述《京劇瞬間》的創作特征。
陳其鋼;《京劇瞬間》;行弦和聲曲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更是以京劇為代表。《京劇瞬間》,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主題的描寫運用了中國京劇素材。京劇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黃”兩大聲腔組成,然而作曲家并沒有運用這兩種最常見的唱腔,而是別出心裁地選用了京劇中最不起眼的“行弦”音樂作為此樂曲的主題。這些“行弦”音樂通常出現在京劇唱段的一瞬間,用來襯托演員表演動作或對白。但作曲家正是抓住了這一瞬間的美妙創作了這首《京劇瞬間》,因為一瞬間的微不足道往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這首作品的兩個主題均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因此這首作品遵循五聲調式的原則,運用平行和弦,成為多調的平行旋律。這些多調的平行旋律之間多為四度、五度關系,形成了一系列四、五度疊置的和弦排列。例如:第4-6小節的高聲部和次中聲部就是由四、五度疊置和弦構成;第78-94小節的高聲部也來源于四、五度疊置的和弦;第103-119小節中左手的和弦部分主要運用了四度疊置和弦。此外,這種和弦應用比較集中的地方還有第134-137小節、第138-139小節和第182-187小節等。
為體現作品的五聲調性特點,作曲家經常采用四度疊置和弦內加入二度音程的手法,例如:作品第7、8小節的次中聲部和第99-102小節的低聲部。除此之外,作品也出現了三度疊置和弦內加入大二度音程的手法,例如第95-98小節的低聲部。
這一點同時也體現在旋律方面。這是一首雙主題的變奏曲,因此,雙手始終在同時彈奏各自不同的音樂線條,所以要求演奏者左右手要有極強的獨立性和協調性。除此之外,作品從頭至尾表現出的連貫性,不給人以喘息的機會,對演奏者自身在把握作品完整性方面具有一定挑戰。
《京劇瞬間》的曲式結構與西方傳統曲式結構存在一定差異,是一首帶有變奏曲式特點的三部曲式結構的作品。作曲家用自己獨到的方式,將作品的段落結合點掩蓋的十分巧妙,給人以一氣呵成的感覺。作曲家通過在樂曲中運用音高與速度的漸變手法,使作品富有中國傳統音樂的韻味。
作曲家通過引子部分的描寫勾勒出作品的兩個主題材料,從而為全曲做了鋪墊。第一主題以散板的形式,通過旋律音高的變化來闡釋。接下來加入了第二主題,兩個主題相互重疊,織體調性復雜多樣。第9小節起,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又以平行五度方式發生變化,形成了四部和聲的效果。之后主題平穩地過渡到黑鍵上,音樂色彩發生改變,給人以無限遐想。引子結束部分作曲家將主題旋律分散到高音區的三個八度中,耐人尋味,而后引出樂曲的主題部分。
《京劇瞬間》的第一部分由主題、變奏與連接段共三個階段組成。
第一階段(19-50小節)是主題的十次呈現。作品通過演奏者右手在鍵盤上的十次變奏,由之前的八分音符漸變為十六分音符,使主題材料的速度和節奏每次都有遞增的變化。同時,左手的平行旋律在變奏中不斷改變和右手的音程關系,由最開始的小七度關系逐漸變成第十次變奏的小二度關系,樂曲的情緒也隨之發生改變,變得越來越激動。更巧妙的是,在第十次變奏后,作曲家運用了中國傳統音樂空拍、反拍的處理方式,將重拍移位,以此求得樂曲情緒的變化。此時左手則漸漸引入樂曲的第二主題,這個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部分就是連接部。作曲家出色的手法使樂曲主題交替流暢,給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覺。
第二階段(51-73小節)作曲家通過對樂曲主題節奏的擴大,使之前的緊張情緒有所緩和。空拍的出現使音樂聽起來更有力量。第59小節開始,運用前后呼應的手法,低聲部再次出現了第一階段的第一主題材料,高、低聲部成了復調關系。第67小節開始時,作曲家用小二度橫向運動表現此階段的第一主題,以此平緩的效果過渡到樂曲的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74-102小節)主題變為縱向敲擊風格的和弦,以一拍的節奏為單位,休止符的出現以及十六分音符的使用,使音樂聽起來短促有力。85小節時,樂曲節拍不斷發生變化,和聲效果隨之加強。
《京劇瞬間》的第二部分為兩個階段,由主題及其變奏和兩個連接段組成。作品運用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跑動來表現活潑、熱情的主題。
第一階段(103-119小節)主題運用高音遞進的方式,表現了樂曲活潑快樂的音樂情緒。作者連接部(120-127小節)的運用,將音樂的情緒再次發生變化,為引出下一階段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128-168小節)呼應樂曲引子部分開頭的主題,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和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動的使用,加上高低聲部相互交錯彈奏的連接部,這所有的變化為高潮的到來做了充分的鋪墊。
第三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樂曲在經歷了前面的層層推進后,出現了兩層、三層這種節奏拉寬的平行大和弦,音響遍布整個鋼琴鍵盤的高、中、低音區。在第190小節時,力度達到了最強的fff,整曲的情緒達到最高點。此時,樂曲最巧妙的地方出現了,作曲家并沒有將音樂結束在最輝煌的瞬間,而是在結尾處使用了三度重疊的和弦,這一使用升華了之前所有的激動,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尾聲與之前的引子前后呼應,被分解開的主題材料在尾聲中朦朧地展開,讓人回味無窮。
陳其鋼說過:“東方音樂是以線條為主,西方音樂更講究和聲;東方音樂注重氣息,西方音樂更講究節奏,東方音樂創作注重感覺?!睆年惼滗摰难哉Z中,我們對中西方音樂可以產生非常直觀的感受,他將中西風格進行了很好的融合。整部作品結構大開大合,氣勢十足又不失韻味,是一首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品。
[1]田志平編著.《京劇知識——聲腔藝術賞析》.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01).
[2]中西合璧完美演繹—鋼琴曲《京劇瞬間》的藝術賞析姚嵐名作欣賞2012(18).
[3]陳其鋼.最新鋼琴作品《京劇瞬間》的藝術創造趙冬梅中國音樂2003(04).
李媚佳,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13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