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爽 (無錫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 江蘇無錫 214000)
數字技術在舞蹈藝術上的應用探析
鄭 爽 (無錫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 江蘇無錫 214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技術已經逐漸融入到各個行業和各門藝術當中,舞蹈作為一種傳統藝術,與新興的數字技術相結合必然會產生獨特的具有現代氣息的舞蹈藝術形式,即數字舞蹈。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舞蹈創作、學習等方面是新時期舞蹈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主要介紹了數字技術在舞蹈藝術中的創新和數字舞蹈帶來的視覺沖擊,以及數字舞蹈在現代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數字技術;舞蹈藝術;應用
數字舞蹈是利用新興的科技與傳統舞蹈結合形成的藝術形式。將數字技術融入到舞蹈藝術當中,最早來源于視頻舞蹈。數字舞蹈的編導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效果與傳統舞蹈相比有很大的差別。目前,數字舞蹈的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但是它為舞蹈藝術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與傳統舞蹈相比具有很多現代意義,它是現代藝術的一種體現,因此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舞蹈藝術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它還是人類情感的表達,是知識的載體。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舞蹈藝術中,其實就是舞蹈和現代媒體相結合的過程。在舞蹈藝術中融入數字技術能夠讓舞蹈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互動性和創新性,而這種創新是舞蹈藝術與高科技相融合的產物,是傳統舞蹈藝術融入到現代科學技術必然要發生的改變。
數字技術在舞蹈藝術上的應用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數字舞蹈的空間受到人為的控制,它完全聽人的指揮并且能夠完全按照操控者的意愿進行表演;第二,數字舞蹈的創作手法有很多,它可以利用無限虛擬攝像機機位,隨意的移動機位,實現全視角觀察,還能夠在創景里面添加各種角色、聲音、光線等,甚至可以利用函數的變化控制場景中的人物動作腳本、人物智能反應以及舞臺效果;第三,數字舞蹈改變了人們傳統觀看舞蹈的體驗,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讓觀舞者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駕馭,觀舞者不僅僅是坐在舞臺下觀看舞蹈演員的舞蹈,而是通過自身感覺、視覺和觸覺與舞蹈者一同體驗表演的舞蹈中所具有的魅力,讓觀舞者與舞蹈之間形成互動。
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舞蹈藝術當中的意義的主要核心是互動和虛擬。利用數字化技術擴展了舞蹈的表現力,采用了高新技術和設備,例如無線設備、動畫系統、動作跟蹤系統、三維立體投影系統等。而動作跟蹤系統的應用作為舞蹈藝術學科中的一種工具系統和創作系統,對于舞蹈教學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藝術的發展要符合現代人類的審美要求,狂歡和華麗從來都是藝術的主旋律。在現代人類快節奏的生活中,想要抓住大眾的品味心理,那藝術就必須要與現代生活節奏相一致。舞蹈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要想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就必須重視視覺感受的表達。對視覺感官產生沖擊必然會在人們的心理、生理甚至感情的表達上引發共鳴,這樣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感知。
現代科學技術中能夠進行視覺傳統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維立體視覺、LED屏幕以及全息顯示技術,各種各樣的現代技術為數字舞蹈藝術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制作出更加出色的舞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場景和更大的選擇空間,產生更多的視覺效果,吸引觀眾的眼球。而全息顯示技術就具有這些優點,全息顯示技術作為一種顯示技術,能夠制造出多角度的立體效果,甚至能夠進行360度全方位還原。將數字技術在舞蹈技術中的應用還有很多,例如2011年美國達人秀(AGT)上由 Team iLuminate 團隊表演的一個超級有創意的熒光影舞蹈,利用電腦編程控制LED光影的閃爍,再加上巧妙絕倫的排舞,其視覺效果讓許多人為之震撼。這是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舞蹈領域的一次成功的嘗試。
教育是舞蹈藝術傳承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舞蹈藝術的教育方式對舞蹈學習的質量和理念有很大的影響。一般的舞蹈教育都是采用學習者與舞蹈教師面對面授課的方式,學習者學習過程就是完全模仿舞蹈教師的動作和風格,這種教育方式完全是由舞蹈教師的能力決定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需要舞蹈教師擁有很好的舞蹈功底,還要能夠迅速指出學習者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掌握舞蹈的學習標準。而數字舞蹈的教育模式與傳統舞蹈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區別。采用數字技術中的體感技術和教學終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例如應用數字技術能夠讓學習者在練習舞蹈過程中實現人機互動,學習者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平臺進行自主的舞蹈學習。而且可以在計算機中輸入舞蹈的標準,在計算機的監控下,學習者舞蹈動作的標準性能夠有很大的提高,還能夠讓舞蹈愛好者擁有更多學習和聯系舞蹈的機會,使得學習的舞蹈動作更加標準,這也是舞蹈教學最主要的目的。
21世紀是一個多媒體時代,數字化技術逐漸已經融入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舞蹈藝術中,是傳統舞蹈藝術向現代藝術轉變的需要。現代數字舞蹈豐富了舞蹈的藝術種類,改變了傳統的舞蹈形式,滿足了現代人類的審美要求,為人類帶來了視覺的沖擊,也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舞蹈教育模式,使得舞蹈愛好者擁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是科學技術和傳統藝術的結合,創作出了更加優秀的舞蹈作品。
[1]劉春.中國舞蹈藝術之虛擬身體——數字技術和舞蹈[J].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9(11).
[2]劉冉.“新視覺”體驗——舞蹈影像[J].上海戲劇學院,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