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喬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重慶 401331)
淺析舞蹈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孫 喬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重慶 401331)
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無疑對當前我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舞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隨著社會的進步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從發展來看,舞蹈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出幾個新的趨勢。
舞蹈;教學模式;發展;趨勢
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知識創新、應用以及持續發展的全球化時代,而掌握與使用全面知識的高素質人才是參與國際間、行業間競爭最強勁的力量。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等院校不但是知識傳遞與知識創新的基地,也是國家創新體制的支柱。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更應該加強高等教育的建設與發展。在長期的舞蹈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些課堂教學的模式,這些教學模式在教育實踐中得到了積極的應用。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無疑對當前我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
“教學模式”一詞最初是由美國學者喬伊斯和韋爾等人提出,他們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高教學活動的一種范圍和計劃。在我國,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借鑒國外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和創建了各種教學模式。
舞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隨著社會的進步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從發展來看,舞蹈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舞蹈教育一直以經驗教學為主導,這種教學模式具有相當的“祖傳”特點,在繼承前人經驗的過程中,有時候也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與局限性。在傳統教學模式里,常常不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規律、學習狀態,往往從教師如何“教”這個角度來探討教學。在這種教學觀念影響下形成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產生“要我學”的消極影響。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中應當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出發點,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而是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思考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我們當代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認識學生是有巨大發展潛能和需要充分理解的人。一切教學工作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強調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將學生看作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單向的灌輸扼殺了對學生發散式思維的培養。在現代教學中應當把學生看作是能動的主體,既重視舞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既訓練其全面的舞蹈體能,又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注重提高全面素質,也努力發展其個性,著重培養創新精神。對于這個時代、對于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對于舞蹈這門特殊的藝術種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更顯得尤為重要。
幾乎所以關于教學模式的定義都強調了一點——“穩定性”,它也是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之一。穩定性絕不是指刻板、單一或一成不變,如何理解“穩定性”需要我們正確認識,舞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教材的穩定性,授課方式的穩定性,也要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隨著教學環境、授課內容、授課對象的不同,相同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差異性,這是舞蹈教學模式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共同特點。
以人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國內外廣泛受到重視。舞蹈課堂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現代教學模式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沒有缺陷的發展外,也能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間斷的持續的發展,這中情況下,個別化教學的模式也就應運而生。個別化教學的概念是與傳統的統一化教學相比較而言的,目的是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個別或一部分學生進行舞蹈教育,為了使學生在最有利的教育資源支持下不遺余力的創造條件讓他們得到最適合他們的教育和發展。這種綜合運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不拘一格地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使個別化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各自的特點而靈活調整教育內容。
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現代教學模式在教學手段上也趨向于多媒體化,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把舞蹈課堂教學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在舞蹈課堂里,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等有效的手段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感官進行綜合刺激,有利于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提高。在過去,受傳統的授課方式的影響,舞蹈教師的講授常常以示范動作要領為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且死板,學生也只是單純地對老師“依樣畫瓢”地進行模仿,聽聽教師對動作的分析和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被充分激發。現如今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更加豐富多彩的舞蹈世界,逼真的畫面讓學生對舞蹈風格、特點、環境、情緒都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運用多媒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授課,能夠讓學生易于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不僅可以把舞蹈藝術中較為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也可以使難理解的東西變為易于理解,而且還可以把時間的間隔縮短或延長,或者把空間放大或縮小。比方說,當講解有關北方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時,南方的學生肯定對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域性、民族性沒有直觀的了解,但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冬天白雪飄飛的景色同時,了解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域特點、民俗習慣和居住環境,學生們也就自然而然明白了蒙古族舞蹈腳下的舞步為什么是這樣的;藏族舞蹈的體態為什么是這樣的;朝鮮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廣闊,專業知識的學習將不再是單一的知識點,而是從綜合的知識面上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舞蹈教學模式的構建是舞蹈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舞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中間樞紐。既是教學理論濃縮化和可操作化的體現,也是對教學實踐概括化和理性化的提升,通過對目前舞蹈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探討未來舞蹈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可以對未來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總之,舞蹈課堂教學模式應該具備多樣性、民主性、靈活性、個別性以及全面性,這已經成為新時代舞蹈高等教育的必然趨勢。
[1]賀兆林.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1(3).
[2]彭杰.普通高校體育課改革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2).
[3]曲宗湖.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孫喬(1982- ),女,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文學碩士,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教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