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者 (唐山市評劇團 063000)
淺析評劇“筱派”藝術的特點及演唱方法
江 者 (唐山市評劇團 063000)
由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筱俊亭創立的評劇筱派藝術,在豐富燦爛的評劇流派藝術中獨樹一幟。我有幸于2004年拜在評劇筱派創始人筱俊亭老師門下學習繼承筱派藝術。在恩師的精心指導下,我認真研習了她不同時期的代表唱段,使我受到很大教益,對筱派藝術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現從筱派藝術的主要特點和演唱技巧與方法兩方面,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通過對恩師不同時期的代表劇目如《珍珠衫》《楊三姐告狀》《劉翠屏哭井》《安安送米》《花魁從良》《打狗勸夫》《玉堂春》《羅漢錢》《井臺會》《打金枝》《楊八姐游春》《對花槍》《古國風云》《洪湖赤衛隊》《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小院風波》《包公審太后》等的不斷學習和認真揣摩,我深深感到,筱派藝術,從創腔到演唱到表演,都是從人物出發,從感情出發,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一)低回婉轉、剛勁有力的唱腔
低回婉轉,剛勁有力是筱派藝術唱腔的基本特征。筱派藝術更擅長表現中年女性,因此,在調式上,筱派藝術主張結合自己音域,發揮中低音特色,采用下四度的調式轉換移調手法。一反傳統的“商宮”交替調式為主的評戲唱腔特點,在“羽宮”交替為主的調式基礎上,創造出一套別具風格的唱腔。如,傳統唱法上句到“2”,下句到“1”,可是筱派常常下移四度上句到6·,下句仍然到“1”,使唱腔更加低回婉轉。筱派藝術曲調性強,它和傳統的格律,并沒有太大變化,但曲調性加強了,屬于評劇基調的加花;同時在基本曲調上加以花彩裝飾,豐富了原來的基本曲調,更加委婉動聽,增加了抒情性;筱派唱腔的第三個特點是銜接緊密,特別是上句第二小節與第三小節,下句第二小節與第三小節之間,因而顯得流暢自如,華麗俏皮,一氣呵成。而在音符力度上,尋求在一句之間的某小節,或在一小節之間的某一拍進行重點突破,形成鮮明特色。
筱派唱腔明朗、豪放,頗有“大口落子”的特點,又比早期“大口落子”含蓄、柔美、細膩。如《楊門女將》“巡營?乘月光”一句散板,吸收了昆曲音調的某些因素,增強了抒情性,同時也舒展了節奏,進行的又自由又有規律,鮮明地體現出佘太君博大的胸懷和泰然自若的神態。接回龍“百歲人……楊家將誓保邊關”體現出其武將的風度,和楊家將作為一代忠良誓保國家河山的那種豪情,給人一種振奮的感覺。現在評劇《江姐》中“熱血染紅滿天云”一段,用渾厚堅實的低音體現當時那種沉痛的心情,上板后的一句“挺立在山林”,突出“萬古長青”一詞,表現對英烈的頌揚和懷念,體現人物要復仇的決心!
(二)鮮明獨特的特性音樂和節奏特征
筱派藝術中的特性音樂構成其唱腔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如在慢板的曲調中經常出現一句特性音樂——小擻兒;中板(二六板、垛板)曲調中經常在上句唱詞的第三詞節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三聲(上聲),有時在一句唱詞中出現兩次,如《打金枝》中:“我的女,自幼兒生在皇宮里”。在不損傷人物、適合演員個人演唱條件下,不怕重復,而且還是構成獨特風格的重要手段,使觀眾一聽到這個音形馬上就意識到這是筱派唱腔。這個特性在《打金枝》“勸萬歲”一段垛板中體現的最多,例如: ““我的女不去拜壽怪她無有理”,再如:“我的父王見你聰明他的心歡喜。”
筱派唱腔節奏十分分明,變化豐富。筱派的特點是擅于運用“搶、閃、頂、垛、遲、急、頓、挫、搓”等手法變化節奏。“垛板”棱角清晰,抑揚分明,快而不亂,慢而不斷,靈活巧妙,別具一格。閃板,即板后張嘴(后半拍)閃著唱。例如:《洪湖赤衛隊》中“洪湖一只金鳳凰……”這種閃板的處理方法更適合表現人物悲戚痛苦的感情。掏板,即讓過紅板(強拍),在黑板(弱拍)掏著走。掏板是生腔二六板的節拍形式,垛板急促緊湊,而二六板則穩健大方,對二六板的吸收借鑒,豐富了垛板的表現力。搶板,就是把下一句的唱詞,搶在前一句的小節內演唱。這種搶板手法,在筱派唱腔里是常見的。另外還有頂板和垛字。垛字有兩種,一種是一般詞句的垛字,如《洪湖赤衛隊》中“歡天喜地回家轉”和“人人都夸她手巧”這兩句前四個字垛在一起。垛字,就是詞句緊縮,目的是為了與前后疏散的詞句形成對比。還有一種就是“大尾巴句”的垛字,如《打金枝》“為咱的江山東擋西殺南征北戰費盡了心血年邁蒼蒼……”五小節連頂,到“不容易”突然閃一下,頂閃交替,然后再甩腔。垛字要干凈利落,一氣呵成。
評劇流派藝術的風格特色主要由不同的演唱技巧和方法體現出來。同樣,筱派藝術獨特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形成了其獨特的唱腔風格和流派特色。
筱派的音域比較窄,但聽起來并不平淡。是因為筱派采用向下擴展音域,發揮中低音的嗓音特點,別有風味。筱派藝術吐字、歸韻比較講究,字正腔圓,吐字要求“快而清”“慢而正”,要做到字真、意切。演唱時采用小裝飾音、上下滑音、行腔等辦法把字盡量咬清唱正,而不是讓字捆住音。
筱派藝術十分重視聲腔裝飾,使唱腔豐富多彩,悅耳動聽。
1.顎腔(即疙瘩腔),筱派的顎腔特點是:軟、圓、多、快,彈力大,快慢清晰,高低自如。筱派顎音分兩種,一是慢顎,就是在慢板中使用的顎腔,演唱方法是以丹田氣為主,下顎和喉門相配合,唱出類似小頓音的顎腔,如《打金枝》中“她說她是金枝女”的“枝”字就是慢鄂。二是快顎,它多用于(二六板)流水板、垛板和迷子。演唱這種快顎的方法是以喉口開閉為主,氣息沖動,下顎輔助。顎腔是構成筱派演唱藝術特點的重要因素。
2.顫腔(顫音,也叫擻兒),筱派顫腔特點是:均衡自如,鮮明多樣。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大顫腔,它出現在“慢板”“搭調”“散板”中。大顫腔唱出來要均衡、自然,否則給人感覺像氣短哆嗦。二是小顫腔,它常出現在快板(垛板、流水板)中,它的特點是起伏小、速度快,有時欲隱欲現。三是特定顫音,它在特定的唱腔中出現,這種腔如果去掉顫音,就會失去光彩。例如:《井臺會》中“透骨冷……”的“冷”;《打金枝》中“上前去勸一勸哪”的“哪”,等等。這個顫音在傳統唱腔中也可見,但在筱派的唱腔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成為其特有的聲腔。因為這樣的低腔只有在筱派的嗓音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和表現出來。從以上的例子來看,筱派唱腔只要出現“4”音多數是用顫音演唱,它被使用在各種情感中而且是變化多端。
(二)發聲技巧
1.堅實的呼吸基礎
俗話說:氣是本。沒在正確的呼吸方法,想唱好唱腔根本無從談起。筱派藝術十分講究氣息的運用,其最鮮明的特點是:氣息長,并富于彈性,善于使用強有力的胸腹聯合式呼吸方法。吸氣時下肋骨和腹部快速擴張,氣息儲存在肋下、腹間,待演唱發聲時,利用腹部深處“托氣”方法使氣息均勻送出。筱派善用“偷氣”技巧,能利用短暫的休止符和句讀的間隙進行呼吸,在吐字的同時偷偷進行呼吸,因此常常在觀眾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呼吸交換。另外,在演唱“疙瘩腔”“顫腔”等評戲特有的技巧時,氣息都能給予很好的配合,大大減輕了演唱時喉部的肌肉負擔。筱俊亭老師在年事已高時仍能演唱,主要是靠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堅實的基礎。
2.豐滿多變的共鳴方法
筱派共鳴使用部位主要是口腔共鳴,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配合以適當的胸腔共鳴和鼻腔共鳴完成老年人的聲音要求,根據情感發展需要,隨心所欲地變化共鳴腔體,音色變化豐富,產生十分深刻的感染力。如《對花槍》“小丫環上樓來對我言講,她言說我的姑娘啊我的姑娘啊,咱們府內來了一個俊公子你何不去看看去”,就通過音色的變化體現出不同的人物。共鳴的取得主要是依靠準確又充滿表現力的吐字技巧,同時,口型的變化也是重要的方法。絕大部分轍口都要保持寬闊的內口腔,就是要打開內口腔,根據不同的字、轍口,唇、齒、舌、上口蓋、面部都要進入狀態,同時作用。而“天仙”“江洋”等轍口則用露齒、略橫一點兒的外口型。在采用鼻腔共鳴時,提高氣息在口腔中的沖擊關,如“東升”,以這些轍口的字為引起鼻腔共鳴的起點,其它轍上的字則順勢提高位置。在采用胸腔共鳴時,則加大呼吸量,深唱時胸腔擴大肋骨保持擴張狀態,胸骨有輕微的前凸和向上提的動作,使飽滿的氣息貫穿全胸,從而引起胸腔共鳴。
筱派藝術以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作為筱派藝術傳人,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展筱派藝術在今后的藝術實踐中,我將不斷探索,塑造更多的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使其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