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基礎教研室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裝飾藝術設計課題式教學模式的建設研究
王海玲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基礎教研室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本課題通過針對裝飾藝術設計的課題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實現具備明確的教學目的,以及融合性的培養方案,用藝術設計領域前沿課題把不同藝術設計專業貫穿起來,整合藝術設計各專業方向,將綠色化設計觀念輸入設計者的血脈,使學生的設計創作緊密聯系社會,在社會環境中建立藝術設計綠色生態圈。
專業特點;相互聯系;課題式;教學模式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 立項編號:JKA2012-029
近年來,隨著裝飾藝術設計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強,全國各院校都開設了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但由于很多院校沿襲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采用學歷教育體制,使得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畢業生專業技能不強。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專業特色、強化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成為了藝術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命題。基于現階段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基礎教學與課題教學相結合的課題式教學模式。高校需要打破學科界限,兼容并蓄,為“設計學”的學科建設以及教學活動建立標準。將針對學科升級及建設、專業教學及改革、設計文化及市場、學術研究及方法、產學研的模式建設等層面舉行專題講座,針對設計教學、實踐與項目運作系統研討,深入討論。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無論在專業理論的廣度,還是在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預見性、系統性、特色性、創造性、適應性。結合裝飾藝術專業的特點,提高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水平,應根據社會市場的需要,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根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我院獨有的教學模式,本專業采用理論、示范、實踐三種教學模式。并將教學過程的重點放在示范和實踐上。裝飾基礎、裝飾雕塑、綜合材料繪畫與設計、纖維藝術、漆畫等裝飾等課程設置。根據我院整體教學要求,及本專業課程自身特點,現將本專業課程劃分為四個結構:基本素質、專業基礎、專業技能及專業實踐環節。
藝術設計相鄰專業的分類:字體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園林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裝禎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工業設計、招貼設計、標志設計、花卉設計、游戲設計、界面設計等。通過針對裝飾藝術設計的課題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實現具備明確的教學目的,以及融合性的培養方案,用藝術設計領域前沿課題把不同藝術設計專業貫穿起來,整合藝術設計各專業方向,將綠色化設計觀念輸入設計者的血脈,使學生的設計創作緊密聯系社會,朝著人——設計——社會——人的優化方向發展,在社會環境中建立藝術設計綠色生態圈。
目前關于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側重于各藝術設計形態及其創作技術的本體性研究居多,而對于整體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建設及其必要性進行探求性的研究則很少。國內各高校在結合自己的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的藝術設計教學的方針和政策,資料顯示:中央美術學院是兼有設計與藝術創作并且二者互為學科支撐;清華美院則以信息設計服務為自己的辦學特色;中國美院是以數碼藝術創作為主要創作團隊;浙江大學主要依托“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數字技術支持與藝術表現的結合上進行辦學模式的探索;北京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則更多從教育體系的研究出發,強調學科理論體系的研究以及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等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這些高校是國內藝術設計院校及專業的典型代表,是國內藝術設計教學研究領域的領軍者,具備一定的權威性。
課題式教學模式的建設對于提高和加強各專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知識共享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已建成版畫工作室、漆畫工作室、纖維工作室、雕塑工作室、攝影工作室。各工作室擁有較完備的教學設施。針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多而雜的特點,學院在課程設置上要求各專業具備的基礎技能、創意能力、項目實現能力等一系列核心技能。形成了以專業負責人或課程負責人主持領銜的工作室制模式的課程體系。裝飾藝術課程體系已逐步將“創新、技藝、技能、生產”融為一體,具有系統性,關聯性、互為促進性、知識生長性與均衡發展性等特點。“工作室制”的成立,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升高校一線藝術設計專業中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改善高校藝術設計課教學狀況,提高中青年教師的藝術設計業務能力及學術水平,都有極大的提高。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是實踐,“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進行實踐為教學的模式,課題式教學模式的建設是關鍵。課題式教學模式”以在工作室中進行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課題式教學模式為核心,注重傳承與創新,以在工作室實習為平臺,模擬真實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形成以應用為主,注重工藝制作和思維創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以裝飾藝術設計中漆畫藝術為例,在研究漆畫課題式教學模式研究中,漆畫工作室積極向其它藝術學科汲取養分。綜合繪畫、雕塑藝術、視覺傳達等專業的視覺理念和特殊材料的運用,都為漆畫帶來新的思路。同時學院積極舉辦各種研討會,探索與運用“產學研”的教學改革與課程運行模式。
在裝飾藝術課題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中,佳木斯大學漆畫藝術收獲頗豐。2003年在學校和美術學院大力支持下,漆畫藝術工作室成立。2003年首屆漆畫展到今天的2010年第十一屆國展,佳木斯大學漆畫藝術從無到有業已走過幾個春秋,學校以黑土文化為底蘊,繼承創新,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省展不計,全國美展入選獲獎34幅。其中單項展最高獎“鳳凰獎”一次,優秀獎3次,五年一次全國美展提名獎一次。改革傳統裝飾藝術課程模式。漆畫創作依托創作基地為平臺,教學、培訓、研創融為一體,使教學、社會經濟、藝術價值同步得到了提升。
21世紀的設計人才肩負著為人類創造合理生活方式的任務,也承擔著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共同繁榮關系的任務。裝飾藝術設計課題式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不同的是,它不在于技法和技能的傳授,而更注重學生對過程性知識的體驗和累積,更注重學生對課題的過程性知識的體驗和累積,因此,課題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培養設計創新的新型人才,有很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