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淺析嘉陵江(南充段)鄉村旅游規劃的發展策略
李巧玲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本文通過對嘉陵江(南充段)鄉村旅游資源發展現狀,筆者對南充鄉村旅游資源的進行了實地調查,提出自己的開發思路和對策。
嘉陵江;鄉村;旅游
嘉陵江(南充段)沿線鄉村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農業基礎優良,鄉村氛圍濃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嘉陵江(南充段)以南充本地市民為主,鄉村旅游市場廣闊,鄉村旅游具有一定基礎。但經過幾年的發展,嘉陵江(南充段)鄉村旅游發展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1.鄉村旅游產品單一,主要以大眾休閑娛樂為主,多為當地社區居民自發經營,缺乏高端度假體驗項目。
2.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由于鄉村旅游為能得到過多重視,其基礎服務設施未能得到統一建設和提升,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旅游區未來鄉村旅游發展趨勢。
3.旅游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旅游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健全,使得旅游區鄉村旅游發展存在一些體制上的障礙,缺乏與區內以及周邊區域的聯動和溝通。
4.鄉村旅游形象不夠突出,南充市對于鄉村旅游市場開拓和宣傳促銷力量不夠。因此,使其鄉村旅游總體形象概念模糊,游客對鄉村旅游認知度不足,市場影響力不強。
鄉村旅游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主導是必然選擇。政府主導行為必須建立在對鄉村旅游開發特征的深刻理解基礎上,尋找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明確目標,持續優化,才能真正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開發與發展。
嘉陵江(南充段)鄉村旅游的發展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快速啟動鄉村旅游的重點項目,打造鄉村旅游的精品景區,并以此為引擎和動力,拉動周邊區域和相關旅游線路的建設,最終實現嘉陵江流域鄉村旅游“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鄉村旅游品牌是鄉村旅游目的地核心競爭力所在,只有走品牌化的發展道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遴選出8-9處資源特色明顯、示范帶動性強的鄉村旅游景區,明確品牌定位、搞好品牌形象設計、深挖品牌文化內涵、注重品牌推廣、加強品牌管理,實現鄉村旅游的優勢互補。
嘉陵江(南充段)鄉村旅游的發展要積極推進線路統籌戰略,要實現由“重點抓景區景點建設”向“景區景點建設與旅游線路統籌開發并重”轉變,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各種資源和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嘉陵江鄉村旅游產業的整體效能和綜合競爭力。
開發思路:擬定了“五村連片、整體開發、產業帶動、五園一體”的幫扶發展思路,確立了“鞏固養殖業、壯大種植業、發展鄉村旅游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和12511”產業發展計劃。
形象定位:嘉陵江畔的幸福鄉村。
開發思路:南部縣蓮博園應以觀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主題,以立足蓮花種植,完善種植-加工-銷售-觀光產業鏈條,實現三產互動,帶動四龍鄉、建興鎮、三官鎮等鄉村旅游發展。
形象定位:愛蓮者的夢中天堂。
開發思路:雙龍橋中國有機生態循環第一村未來應以“精品鄉野”為定位,以臺灣生態農場為模式,立足循環有機技術,融入鄉村旅游酒店和休閑會所。建立“有機西充”鄉村旅游景點、項目庫,打造各式各樣的與有機農業相關的旅游產品,推出各種精品旅游線路。
形象定位:田園深處的綠色家園。
開發思路:蓬安縣河舒鎮桃花村位于縣城近郊3公里,是遠近聞名的桃花源,桃花村應立足于其桃花種植資源,以節事帶動旅游,完善旅游景點打造,同時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農業旅游示范點。
形象定位:碧水嘉陵桃花源。
開發思路:中壩新村因立足本地,實現“新農村游樂”部分和“新農村展示”兩種功能,其中展示部分為主。游樂部分主要設計于中壩村的內渠周邊。
形象定位:濕地深處的田園牧歌。
開發思路:青林村以千畝橙園為依托,孕育出了果州之源——滄桑橙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旗農莊等一批獨具特色的青青青林景點。
依托其生態的環境、綠色的食品,融入休閑運動、養生度假、醫療保健等內容,開展老年休閑運動旅游。
形象定位:果州之源,江畔青林。
開發思路:依托嘉陵區鳳埡山農業產業基礎,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鞏固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建設高科技農業產業園區,開發專項種植,建立紅豆杉養生基地,融入鄉村旅游項目,同時,依據區內農產品生長時節,定期舉辦各類果蔬節。
形象定位:嘉陵花果第一山。
開發思路:依托西河沿岸豐富的田園景區濕地資源,按照城市觀光走廊、生態旅游水鄉的總體定位,將西河沿線打造成為南充城市休閑觀光走廊,城市近郊鄉村旅游第一鄉,與西山風景區形成大西山旅游圈,建成為山水園林城市的樣板區,城鄉統籌的試驗區,新農村綜合體的示范區。
形象定位:南充人自己的開心農。
開發思路:依托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基地,展示現代農業生產成果,建設集生產、研發、銷售、交流和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化農園,用工業化去改造傳統農業,搞農業工業化,全力發展專業化、園田化、標準化、機械化、定單化、高效化的現代農業和現代食品工業。
形象定位:家門口的鄉村嘉年華。
依托嘉陵江(南充段)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通過線路統籌,連點成線,實現區域鄉村旅游環線,為游客提供豐富的鄉村旅游產品。線路設計如下:
閬中——蓮博園——儀隴——雙龍橋村——桃花村——中壩新村——青林村——鳳埡山——西河生態觀光農業旅游產業示范帶——康健國際農博園。
李巧玲,1980,籍貫,河南開封,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現任教于四川省南充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