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葵葵 (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表演系 湖南長沙 410000)
我國鋼琴制造行業的現狀及對策
張葵葵 (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表演系 湖南長沙 410000)
我國的鋼琴制造業起步晚,發展迅速,鋼琴年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但產品做工粗糙、質量相對落后,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為此,相關部門需在培養人才,注重環保,加強管理等方面做足文章。
鋼琴制造業;品質;人才
鋼琴源于歐洲,屬西洋鍵盤樂器。18世紀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發明,后經歐洲鋼琴制造家不斷改進完善而成,在西方已有300年的歷史。由于它音域寬廣,音色優美,表現力極其豐富,既能演奏和聲與復調音樂,又能擔任獨奏、伴奏與重奏,還能與大型交響樂隊進行協奏。任何一種音樂表現形式,它都能融入其中,且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頗受作曲家的鐘愛。鋼琴制作的質量決定了作品的演奏效果與音樂表現力。因此,鋼琴對制作的要求非常之高,要經過500多道工序,是一項涉及多門學科的系統工程。德國的“施坦威”和奧地利的“倍森朵夫”鋼琴以其上乘的質量享譽全球,一直為當今國際音樂舞臺上的首選用琴。上世紀50年代,日本雅馬哈、卡瓦依以現代工藝生產,使鋼琴成為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品,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
我國的鋼琴制造業雖在建國后才起步,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鋼琴生產國,產品出口到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筆者經過多年的調研,發現我國的鋼琴制造業還存在做工粗糙、質量相對落后等一系列的問題。提升鋼琴制作工藝水平,任重而道遠。相關部門尚需在培養人才,注重環保,加強管理等方面做足文章。
建國以前,中國的鋼琴制造業還是一個空白。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相繼建立了四大鋼琴生產基地:北京的星海鋼琴廠、遼寧營口的東北鋼琴廠(現已退出國有企業,加盟外資企業)、上海的聶耳鋼琴廠和廣東的珠江鋼琴廠。當時全國的鋼琴年產量還不足一萬臺。改革開放特別是我國成為WTO的第143個正式成員國后,外資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因為這里不僅僅有世界上最大的鋼琴消費市場與學習市場,還有豐富而又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國內“鋼琴熱”迅速興起,全國學習鋼琴的人數突破4000萬。加入WTO不僅給中國的鋼琴制造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促使中國成為鋼琴生產大國。鋼琴生產廠家由建國初期的4家迅速發展到近130家,品牌已有兩百多個。我國鋼琴年產量在短短幾十年間,登上了世界頭把交椅。現今我國已成為全球鋼琴業生產中心,年產量達30多萬臺,約占世界鋼琴總產量的73﹪。我國生產的鋼琴有20%左右出口到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全球高端鋼琴產地主要分布在歐洲地區,如世界排名位列第一檔的最佳質量演奏用琴:蓓森朵夫/伯森多Bosendorfer[奧地利]、佩卓夫/佩洛夫Petrof[奧地利/捷克]、法奇歐利/法奇奧里Fazioli[意大利]、斯坦伯格Sterinborgh[德國]、福斯特Forster August[德國]、布魯斯諾/布呂特納Bluthner[德國]、斯坦格列泊索納Steingraeber Sons[德國]、貝茨斯坦 Bechstein.C.[德國]、格羅川Grotrian[德國]、斯坦威/施坦威Steinway & Sons[德國-美國]、美森翰林Mason &Hamlin[美國]等產地均在歐美。我國鋼琴年產量雖排名世界第一,但超過九成是中低端鋼琴,全球知名品牌或高端產品無一中國制造,從而出現“中國制造”的通病,即產量處于絕對優勢,質量處于產業中低端。
木材是鋼琴制造最主要的原材料,木材的使用量占到80%。生產一臺鋼琴約需一個立方的木材,而且所需木材的種類也較多。如鍵盤用材:椴木或東北松木;擊弦機用材:色木;木支架用材:東北的各種松木(落葉松、紅松、白松等)或各種硬木;音板、肋木用材:云杉徑向板。隨著鋼琴制造業的興起,木材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我國人均木材擁有量本來就很低,加之家具、造紙等行業的擴張,可用木材數量越來越少,木材的供應日趨緊張,不得不向國外進口,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鋼琴生產除主材木材外,生產琴凳的皮革,控制音量所用的呢氈、琴弦與音板的鋼板與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上升。受物價指數上漲的影響,組成鋼琴的輔材料的五金、化工、紡織材料價格都普遍上漲。2007年總平均價格上漲79.73%,其中木材價格上漲106%,五金材料上漲49.71%,化工材料上漲60%。
在現階段,不少行業有這樣的通病:只要有利可圖,不管是否具備必要的條件,就一哄而上搶市場,對行業造成沖擊。目前,相當多的鋼琴企業根本不具備生產條件,規模小,質量意識淡薄,一味追求效益,純粹靠抄襲與模仿,照貓畫虎做出來的,撈一把算一把。不惜以低廉的價格搶占市場,導致國內鋼琴市場混亂,國內鋼琴支柱企業難以做大做強。鋼琴是一種追求高品質的樂器,一架鋼琴需要300多種材料、8000多個零件,經50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涉及金屬、紡織、木業等行業以及機械、律學、聲學等學科。這種一哄而上的企業,怎能造就世界一流的鋼琴產品呢?
在亞洲,日本的鋼琴普及率達到了20%,韓國的鋼琴普及率也比我國高,這兩個國家也是亞洲的鋼琴生產大國。但是日本鋼琴生產廠只有“卡西歐”“雅馬哈”“卡瓦依”三家。韓國也只有“英昌”“三益”“世正”等幾家。而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鋼琴擁有量卻只有 2.65架,全國平均起來只有百分之零點幾。然而國內鋼琴生產企業卻多達130家,鋼琴品牌更是舉不勝舉。根據我國的現狀,僅廣州珠江鋼琴、北京星海鋼琴、上海鋼琴、營口鋼琴四家企業的生產能力就足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但由于目前國家對鋼琴行業沒有設立市場準入機制,鋼琴制造行業魚龍混雜,造成了鋼琴產業結構嚴重的供大于求的狀況。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本,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與源泉。馬克思曾說過:“要發展生產力,首先要把生產力的各種要素科學地組織起來,協調好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關系。”
要做好一個企業,首先必須靠科學的管理。面對現今競爭如此激烈的鋼琴制造業,不實行科學嚴謹的管理,就難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因此,人才的管理就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其次,要著重提升企業職工的綜合素質。對于鋼琴制造業,無論是從鋼琴的選材、設計、制造,還是后期的調律、整理等方面,都需要高技術的專業人才。而我國的鋼琴企業普遍存在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缺乏與企業職工素質低下的現象,這是造成我國與國際先進鋼琴制造強國水平差距大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拿我國第一大鋼琴企業珠江鋼琴廠來說,該廠還是國內鋼琴制造技術的領航者。雖然聘請了國際知名的鋼琴設計工藝大師托馬先生、坎貝爾先生,但公司的高級制作技師只有5人,中級制作技師只有32人,高級技工只有52人,國家技能鑒定考評員只有27人。對于這個年產量10萬臺的大企業,這點人才儲備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全國其他鋼琴企業高端技術管理人才就更缺乏了。
要想提高國內鋼琴制造業水平,必須在高等院校開設鋼琴制造專業。因鋼琴制造涉及面非常廣,精確度要求高。必須系統地開設鋼琴設計與制造專業、涂裝工藝、鋼琴調律等專業課程。如鋼琴音質的主要部件之一的音板,要想使它的音色得以改善,就必須考慮到所處地區的溫度與濕度等因素,采用特殊的加工技術。又如鋼琴的“心臟”——擊弦機,其加工精度和錘頭的密度均要達到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才能賦予每架鋼琴不凡的音樂表現力。
由此來看,一個好的鋼琴企業必須通過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鋼琴制造業所亟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與此同時,高校與鋼琴企業不僅要聘請國外知名鋼琴制作大師實地講學與坐鎮指導,還應聯手建立研究機構,高校為企業培養高素質人才,企業為學校提供學生進修、實踐的良好環境。這才是提高鋼琴制作質量的最佳舉措。
森林具有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防治風沙與水土流失等功效,是最寶貴的環保生態資源。我國的森林總面積雖然居世界第五,但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與世界差距巨大。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僅居世界134位和122位。
鋼琴制造雖需多種木材,但還是以東北松為主。但東北松屬亞寒帶針葉林,因緯度較高,冬季漫長而嚴寒,一年中有 5~7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夏季短促,月平均氣溫10℃以上的月份只有1—3個月,年平均氣溫-4.4℃。這種氣候環境下的樹木生長緩慢,成材要上百年。因此必須有計劃地采伐,采伐的同時要注意及時補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擴大林地面積。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做到發展經濟與環保兩不誤。
政府相關部門對鋼琴產品的質量要加強監管,設立準入機制,規范市場競爭秩序,規定鋼琴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必須達到國家標準,并明確界定生產經營范圍,對達不到產品質量要求及注冊資金和生產規模要求的企業,工商及輕工業管理部門應不予登記注冊,并及時向社會曝光,勒令其停產。
鋼琴雖然是舶來品,但隨著鋼琴制造業的發展和鋼琴藝術的普及,它促進了我國的教育、經濟和文化發展。它作為一種外交手段,促成了國際間的交流;它作為制造產業,促進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它作為一種文化媒介,培養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在未來的發展行程中,我國的鋼琴制造業應該以成本領導型戰略為主,以產品差異型戰略為輔,在大力提高鋼琴制造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同時,積極整合外部資源,謀劃鋼琴企業的升級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的鋼琴制造業將成為經濟發展廣闊天空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愈強愈亮。
本文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階段成果之一,課題項目名稱:《西洋鍵盤樂器鋼琴的“和合”功用研究》項目編號:(11YBB205)
田永官(1990—),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賈慶軍(1975—),男,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院。
作者簡介:
張葵葵,女,(1984—),湖南永州人,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畢業,研究生學歷 雙碩士學位,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表演系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室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