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丹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523000)
社會形象是抗戰紀念館外在特征,是紀念館在開展專題研究、文物展覽和歷史宣教等各項工作中逐漸形成的特定形象,也是抗戰紀念館總體價值和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是抗戰紀念館提升社會公眾影響力的必要手段,也是獲取社會公眾信任與支持的有效措施。因此,抗戰紀念館應當加強社會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不斷增強自身的“軟實力”和美譽度,最終達到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價值指數的目的。同時,良好的社會形象還可以在內部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員工感到自豪與滿足,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是展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歷史的專題紀念館,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王嶺村,于2005年9月建成開館,館區總占地面積為53319平方米,館舍總建筑面積為3965平方米。東江縱隊紀念館是屬于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分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和東江縱隊主題展覽兩大部分,而紀念館陳列包括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復原陳列和東江縱隊歷史主題陳列,其中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在2006年被國務院正式批準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的主體建筑具有東江當地建筑特色,保留了嶺南建筑和抗戰時期客家村落建筑的風格,體現了革命歷史的時代特色。
東江縱隊歷史主題陳列共分為九個部分,內容緊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客觀、全面地展示東江縱隊的創建、發展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斗爭歷程,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兩廣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協同作戰,解放南粵的光輝史實。館內共展覽了200多件東江縱隊歷史革命文物,以及600多幅歷史圖像,其中包括油畫、照片、版畫等,同時還采用現代多媒體影像技術將歷史事件形象逼真地展覽出來,比如電子沙盤、幻影成像等,大大增強了展覽的觀賞性和感染力。同時展覽以東江縱隊的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為核心,將東莞地域文化、民族傳統、地理特征等元素有機融合,注重其抗日教育意義,完善和提升其藝術特點,把握其空間節奏感,體現抗日紀念館的壯烈和莊嚴,并將東江縱隊的頑強拼搏、不畏犧牲的抗日精神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期間,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在大嶺山創建抗日根據地,并開展了一系列抗日斗爭活動,并遺留了當時的革命根據地,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該遺跡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多年的歷史變遷,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仍保存有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操場、糧食加工場、中山書院、醫務所、連平聯鄉辦事處9處文物舊址,在充分尊重歷史原貌的基礎上,按照抗戰時期的特征將文物進行陳列,也是華南地區歷史風貌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抗日文物群體。
抗日戰爭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偉大意義的解放戰爭,也是一次振奮民族的偉大勝利。在新時期社會環境下,我們仍然需要這種不屈不撓、頑強斗爭、為國犧牲的偉大精神,而抗戰紀念館正是凝聚和弘揚革命精神的最佳場所,也是愛國教育和傳承優良傳統的理想課堂。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建設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需要抗日戰爭精神為支柱,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各項經濟和事業獲得較快的速度發展,但距離構建和諧小康社會的目標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且未來一定時期內仍然面臨較大的困難,需要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排除萬難,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國民安居樂業。抗戰精神是民族團結的具體體現,在新時期下弘揚抗戰精神可以有效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精神,促使其為社會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貢獻自身的能力。因此,弘揚抗戰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效推動力。
思想道德的建設和發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提升國民素質和發揚傳統美德的有效途徑。我國是禮儀之邦,尤其注重道德與人文精神的建設。隨著法制社會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抗戰精神是中華傳統美德不可分割的體系,其不僅均有海納百川的豁達,又有抵制外敵入侵的戰斗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因此,弘揚抗戰精神不僅豐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內容,更是熏陶國民文化的必要手段。
當前社會是科技信息時代,傳媒技術高速發展,并以各種形式傳遞信息,使得國民獲取外界信息更加便捷。抗日紀念館要提高知名度就應當與時俱進,借助傳媒力量,不斷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將特色收藏、知名品牌、精神主旨等進行廣泛宣傳,擴大抗戰紀念館的影響范圍,提高其社會公眾知名度。
東莞市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日文物,先后被公布為廣東省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加強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在廣東省和東莞市有關部門的統籌規劃下,依托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的歷史資源,建設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全面維修各文物點,并按照抗戰時期的歷史風貌復原陳列,自2005年9月3日建成開放以來,不斷提高展示水平,打造品牌宣教活動,在社會上受到了較高的關注。
抗戰紀念館不僅有收藏和保護歷史文物的功能,同時具有弘揚和宣傳抗戰精神的功能,還是教育和研究革命歷史意義的有效課堂。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紀念館只有不斷創新理念、優化管理模式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影響力,實現其自身的社會價值。首先,紀念館應當加強與媒體的合作,樹立品牌價值理念,構建一流的服務模式,借助媒體對紀念館深層次內容進行宣傳,比如研究成果、管理機制、服務特色等,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以及網絡等方式將紀念館的特征進行正面宣傳,才能加深公眾對紀念館的認知程度。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堅持構建“以精品活動為支撐、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成果、推動紅色文化旅游不斷發展為目標”的多元宣教平臺,自2006年成功打造“東縱小戰士”紅色夏令營精品活動以來,先后推出包括“港九小英雄紅色冬令營”“粵港青少年交流體驗營”“東縱杯青年志愿者講解大賽”等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特色宣教活動,受到各類媒體的廣泛報道,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提升了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美譽度是社會公眾對特定對象形成的美好印象。抗戰紀念館作為社會公益性機構,應當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其外在形象和提升內在價值,比如陳列文物環境、館體建筑色調、館內格局設計等外在形象,或者建設藏品特色、構建主題思想、還原歷史細節等,全面豐富紀念館現代功能,提升公信力和美譽度,并利用新聞媒體加以宣傳,不斷增強紀念館的社會形象。
2013年元旦以來,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多次在節假日期間策劃開展“山歌悠悠,老區紅韻”原生態客家山歌專場表演活動,組織當地文藝愛好者演出了山歌《歌唱東縱紀念館》《年紀輕輕瞞出嫁》、舞蹈《敬愛的毛主席》《碧蘭村的姑娘》等多個充滿濃郁客家特色的節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及附近民眾前往觀看,為廣大人民群眾送上豐富的精神大餐,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擴大了在公眾和業內的影響力。
增強親和力是紀念館塑造和推廣社會形象的必要手段之一。抗戰類紀念館作為抗戰精神及革命意義的主流傳播機構,其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更應當采用有效措施,增強紀念館的親和力,吸引公眾眼球,才更好的為公眾服務。比如可以通過報刊、電視臺、網站等多種媒體宣傳紀念館的正能量,及時發布各種具有社會價值的信息,使公眾從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升素質,實現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提升。
經過多年的館建工作,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目前已形成主題陳列、舊址復原陳列、國防科普、臨時展覽、流動展覽、網上紀念館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展示體系,直接面向不同觀眾群體開展愛國主義宣教工作。我們通過開辟國防教育展區,舉辦國防歷史展覽,陳列展示飛機、高射炮、航空導彈、雷達車等重型國防武器,配套建設模擬戰壕、碉堡等拓展訓練設施,為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戶外拓展體驗平臺;連年把“東縱史實流動圖片展”送展到高校、中小學及社區、企業,派出講解員隨團講解,讓觀眾在家門口零距離感受東縱精神;先后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廣東醫學院等多所高校及解放軍駐莞部隊、武警部隊開展基地共建工作,整合多種資源,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成效。
總之,抗戰精神的精髓是團結拼搏、不畏犧牲、不屈不撓、和平博愛等,其對現代公眾同樣具有巨大號召力和凝聚力,對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抗戰紀念館人只有不斷解放思想,積極創新,勇于開拓,才能樹立抗戰紀念館良好的社會形象,確保紀念館發揮應有的價值。
[1]劉麗.增強博物館的公眾親和力芻議[J].中國博物館,2005(04).
[2]王春.談如何使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J]. 學理論,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