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環
后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的臨床療效觀察
葉芝環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后腹腔鏡實施切除腎上腺腫瘤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接收治療的200例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分析, 根據術式分為腔鏡組和對照組, 每組患者100例, 其中腔鏡組患者接受后腹腔鏡下切除腎上腺腫瘤手術, 而對照組則是采取傳統開放手術進行切除治療, 對比分析手術的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以及出血情況和術后引流管留置等4項指標, 對腔鏡微創手術應用于切除腎上腺腫瘤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結果通過對比分析, 腔鏡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 腔鏡組手術時間為(0.53±0.23)h, 而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1.56±0.65) h, 術中出血量腔鏡組為(47.82±25.91)ml, 對照組為(158.15±44.84)ml, 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均無并發癥。結論利用腔鏡實施微創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不僅創傷小、而且安全可靠、恢復快等特點, 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腎上腺腫瘤; 開放手術; 腹腔鏡術
當前, 微創手術在外科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尤其是對后腹腔鏡的研究應用, 對于泌尿外科手術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20世紀90年代初利用腹腔鏡切除腎上腺手術初次報道, 在腎上腺疾病治療領域產生較大影響, 外科治療方法產生了較大變化。在臨床上, 采用腹腔鏡切除腎上腺的腫瘤手術成為了治療該疾病的“金標準”。本院開展腹腔鏡手術以來, 和傳統開放性手術比較, 不僅手術時間明顯縮短, 而且術中出血少, 身體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 效果令人滿意。本文就回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100例腹腔鏡切除腎上腺腫瘤手術臨床資料數據等,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接收治療的200例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分析, 所有患者經彩超以及CT掃描配合腎上腺常規生化檢測, 確定腺瘤的性質和定位。根據術式分為腔鏡組和對照組, 每組患者100例, 其中腔鏡組有男67例, 有女33例;患者年齡在25~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15)歲。瘤體在左側有65例, 在右側有31例, 雙側均有病變的患者4例。瘤體的直徑在0.7~8.4 cm之間。對照組有男69例, 有女31例;患者年齡在24~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14)歲。瘤體在左側有65例, 在右側有30例,雙側均有病變的患者5例。瘤體的直徑在0.8~8.6 cm之間。
1. 2治療方法 將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接收治療的200例腎上腺腫瘤患者根據術式分為腔鏡組和對照組, 每組患者100例,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開放手術進行切除治療。而腔鏡組患者接受后腹腔鏡下切除腎上腺腫瘤手術。方法如下。
1. 2. 1術前準備 術前開展常規檢查, 包括心肝肺腎等器官功能, 患者的凝血功能和電解質情況等。高血壓患者需要接受控制血壓治療, 對于原發性的醛固酮增高癥需要糾正低血鉀情況。懷疑或確診的嗜鉻細胞瘤需要控制血壓, 術前3天做好擴充血容量工作。患者手術前晚接受清潔灌腸。
1. 2. 2手術方法 對患者實施全麻措施, 取健側臥位, 在腋后線的十二肋緣下方做切口, 切口大約2 cm, 將腰背筋膜進行鈍性分離, 腹膜分離后用手指探入間隙, 實施擴張, 建立其后腹腔。分別在腋后線的十二肋緣下以及腋中線的髂嵴上方2 cm處置入10 mm級的Trocar套管, 再于腋前線的肋緣下方置入5 mm級Trocar套管。腹腔鏡通過腋中線髂嵴Trocar套管置入, 12~115 mmHg的CO2建立氣腹。游離或清理腹膜外的脂肪。將Gerotas筋膜打開, 沿著腰大肌和腎周圍疏松脂肪間隙游離到腎臟的上極, 然后從腹側的腎周脂肪和腎包膜游離到腎上極, 從腎上極的表面將腎周脂肪橫斷, 然后壓迫腎臟使腎上腺完全露出。將腎上腺和腫瘤游離。沿著腫瘤的包膜切除腫瘤, 必要時可將部分正常組織一同切除。若腫瘤的體積較大, 或與腎上腺的界線不清, 可連同腎上腺切除。觀察無出血在腹膜后放置一根引流管, 然后縫合切口。
通過對比分析, 腔鏡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 腔鏡組手術時間為(0.53±0.23)h, 而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1.56±0.65)h, 術中出血量腔鏡組為(47.82±25.91)ml, 對照組為(158.15±44.84)ml, 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均無并發癥。術中患者的血壓均得到平穩控制;腔鏡組患者在術后46~72h將引流管拔除。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x-±s)
腎上腺腫瘤作為泌尿外科的一種常見病種, 大多數為良性, 一般可開展手術進行治療, 研究顯示預后普遍較好。Gagner等[1]于1992年實施腹腔鏡切除腎上腺腫瘤, 外科治療腎上腺腫瘤開始向微創轉變。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升,手術器械不斷豐富和改進, 為實施腹腔鏡切除腎上腺腫瘤提供較好條件, 且有取代傳統手術的趨勢。本文研究利用后腹腔實施手術, 可以有效的避免對腹腔內臟器的損傷, 但存在不易處理雙側腫瘤的缺點。該種術式適用大多數的腎上腺疾病。最佳適應證是腫瘤直徑<6 cm。直徑>6 cm腫瘤, 應慎重選擇手術方式[2]。目前, 腹腔鏡手術研究不斷深入, 手術取決于腫瘤的包膜是否完整, 與下腔靜脈以及腹主動脈關系等。本研究中腫瘤直徑最大的為8.4 cm, 手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且術后恢復良好。
總之, 腹腔鏡治療和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具有時間短、恢復快、輸血率低優點, 腹腔鏡手術成為腎上腺腫瘤治療的“金標準”是治療腎上腺疾病首選方法。
[1] Gagner M, Lacroix A, Bolte E.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in Cushing’s syndrome and pheochromocytoma . N Engl J Med, 1992, 327(14):1033.
[2] Salomon L, Rabii R, Soulie M, et al. Experience with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 for pheochromocytma.JUrol, 2001, 165(11):1882-1883.
[3] 張旭, 葉章群, 陳忠, 等. 腹腔鏡和后腹腔腎上腺手術與開放腎上腺手術的療效比較.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2, 23(4):332-334.
[4] 付秀榮. 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配合體會.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5, 36(1): 117-118.
[5] Henry JF, Sebag F, Iacobone M, et al.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for Large and Potentially Malignant Tumors.WorldJ Surg, 2002, 26(8):1043-1047.
528445 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