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玲 萬德勝 謝小燕 周曉玲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測定與分析
羅燕玲 萬德勝 謝小燕 周曉玲
目的檢測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25(OH)D]的水平, 并初步探討其臨床意義。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IASA)測定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結果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與正常健康志愿者對照組比較水平降低,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平均水平較正常人群低, 維生素D不足率較正常人群明顯升高。
丙肝病毒感染者;酶聯免疫吸附法;25-羥基維生素D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圍內最為嚴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 HCV)的感染率約為3% , 估計約1.5億人感染了HCV[1]。維生素D是一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 來自食物和自身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入血后先后經肝25-羥化酶與腎1α-羥化酶的催化生成活性形式1, 25-(OH) 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可能會由于丙肝病毒損害肝細胞線粒體, 線粒體內25-羥化酶的減少或缺乏引起維生素D肝臟羥化功能受損而影響血清維生素D水平。由此, 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維生素D進行了檢測, 并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試驗組:隨機選擇東莞市人民醫院2013年5月~10月丙肝病毒感染者(丙肝抗體及丙肝核酸檢測陽性者), 其年齡在20~50歲的男性丙肝病毒感染者33名, 平均為(33.9±6.4)歲。健康對照組:隨機選取同期在東莞市人民醫院體檢的男性, 年齡20~50歲, 健康體檢者33名, 平均為(34.8±6.1)歲。兩組年齡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1. 2樣品制備 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4 ml, 放入真空干燥管中, 離心, 吸取上層血清-20℃低溫保存, 供檢測用。
1. 3方法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25(OH)D水平, 試劑盒為英國IDS公司產品。儀器為THERMO Multiskan Ascent酶標儀。
1. 4診斷標準 目前, 國內尚無評估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統一標準, 但多以血清25(OH)D水平低于25 nmol/L定義為維生素D缺乏, 血清25(OH)D水平≥25 nmol/L且≤74.0 nmol/L定義為維生素D不足, 25(OH)D水平>75.0 nmol/L為正常。
1. 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 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試驗組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為(67.2±20.4) nmol/L,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2.9±12.3)n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25(OH)D]的水平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x-±s, nmol/L)
2. 2對照組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充足的比例是94% (31/33), 不足為6%(2/33), 無缺乏者。試驗組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充足的比例是36.4%(12/33), 不足為63.6%(21/33),無缺乏者。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 維生素D的缺乏增加了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感染危險性。近年來大量研究報道了其與HCV感染之間的關系, 發現即使給予標準的聯合抗HCV治療, 維生素D嚴重缺乏者幾乎不能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 而若同時給予維生素D補充治療則可提高患者的持續病毒學應答。以上提示維生素D與HCV感染存在一定關聯。來自以色列Tel-Aviv大學Sackler醫學院肝臟分子實驗研究所的Meital Gal-Tanamy及其同事首次利用能感染并復制HCV 的體外肝細胞系-Huh7.5肝癌細胞株, 該研究證實維生素D3可直接抑制Huh7.5細胞內的HCV復制, 認為維生素D具有天然抗病毒活性, 闡述了肝臟維生素D 內分泌系統與HCV感染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證明了維生素D可以和a-干擾素以協同作用的方式抑制HCV的復制。該研究提示, 維生素D與干擾素的協同抗病毒作用能提高HCV感染者的抗病毒療效[2]。
由于干擾素是目前治療丙型肝炎最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但影響其療效的因素眾多, 同時由于干擾素治療應答率較低,費用昂貴且副作用較多。因此, 尋找副作用少且廉價的藥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若在干擾素治療前, 對患者進行維生素D的檢測, 并補充維生素D達到一定的水平, 對于提高干擾素治療應答率, 提高干擾素治療效果, 減少干擾素的劑量從而減少治療費用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1] 楊明, 饒慧瑛, 魏來. 維生素D與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相關性研究進展. 重慶醫學, 2013, 42(23): 2791-2793.
[2] Naderi M, Saeedi A, Moradi A, et al. Interleukin-12 as a genetic adjuvant enhances hepatitis C virus NS3 DNA vaccine immunogenicity. Virologica Sinica, 2013, 28(3):167-173.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