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曉東 李留法
粘連性腸梗阻應用手術方案治療體會
裴曉東 李留法
目的探討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方法將80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按照拋硬幣方法隨機分為兩組, 標記為實驗組、對照組。對照組40例患者使用開腹手術治療, 實驗組40例患者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等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而且術中出血明顯少于對照組, 切口長度顯著短于對照組, 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 兩組患者在并發癥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開腹手術治療相比, 腹腔鏡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和進食時間, 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患者健康恢復,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粘連性腸梗阻;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效果
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 臨床診斷并不困難, 但是需要密切觀察粘連性腸梗阻病情進展, 準確評估病變程度, 然后選擇治療方法。粘連性腸梗阻最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為手術治療, 但是手術后又會重新發生新的粘連性腸梗阻[1]。腹腔鏡手術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開腹手術給患者造成的醫源性損傷和術后并發癥, 引起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的關注, 而且已經廣泛應用于治療粘連性腸梗阻[2]。本實驗研究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取得滿意效果,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80例進行該項研究, 均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將80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按照拋硬幣方法隨機分為兩組, 標記為實驗組、對照組。對照組40例患者,其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齡50~85歲, 平均年齡(55.6±14.5)歲;實驗組40例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齡48~85歲, 平均年齡(54.7±13.2)歲, 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所有患者都進行全身麻醉, 然后做好術前充分準備, 包括術前常規檢查(如三大常規、凝血功能、胸片及影像學檢查等)。對照組患者使用開腹手術治療, 實驗組患者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3 d治療預防感染, 禁食、營養支持等術后處理。
1. 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及切口長度等情況及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臨床數據進行匯總、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進行t檢驗, 計數資料用率進行表示, 行χ2檢驗。當P<0.05時, 表示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 表示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及切口長度情況比較 具體見表1。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而且術中出血明顯少于對照組, 切口長度顯著短于對照組, 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實驗組患者術后發生腸管損傷1例, 腹腔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腸管損傷3例, 切口疝2例, 感染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0.0%, 兩組患者在并發癥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770, 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及切口長度情況比較( x-±s)
粘連性腸梗阻臨床發病率較高, 內科保守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但是不能夠解除粘連的腸梗阻[3]。手術治療可從根本上解除腸道梗阻, 緩解患者癥狀, 是臨床上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最主要、最有效的臨床方法。但是開腹手術可再次造成患者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形成一種“手術-梗阻-再手術-再梗阻”惡性循環,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切口小,對患者創傷小, 腸管炎癥輕, 形成粘連性腸梗阻的幾率小;②減少手套、滑石粉等異物對患者場館的刺激, 減輕腸管炎癥, 降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③封閉的手術環境也可減少腸管的損傷。
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而且術中出血明顯少于對照組, 切口長度顯著短于對照組, 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 兩組患者在并發癥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可明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可以打破開腹手術造成的“手術-梗阻-再手術-再梗阻”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 與開放性手術相比, 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 術中出血少, 顯著減輕術后腸管炎癥,明顯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小勛, 周永醇, 張兆明, 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0, 25(11): 924-925.
[2] 易磊磊, 冉進寶.腹腔鏡與開腹手術用于粘連性腸梗阻治療的療效比較.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21): 79.
[3] 汪學倫, 丁俊濤, 方榮新.開腹手術、高頻電刀與超聲刀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療效分析.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1, 5(5): 24-26.
[4] 馮北錦, 廖南生.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比較.浙江臨床醫學, 2013, 15(11): 1698-1699.
450000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