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永 王煥超
呼吸機在重癥心衰患者的搶救應用體會
張書永 王煥超
目的探討呼吸機在ICU重癥心衰患者搶救中的療效、意義。方法對本科35例經呼吸機搶救治療的重癥心衰患者經呼吸機搶救治療后各項指標改變及預后進行總結分析。結果患者應用呼吸機治療2 h后與應用呼吸機前比較, 觀察各指標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呼吸機在重癥心衰患者搶救治療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能大大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 改善預后, 值得推廣。
呼吸機;重癥心衰;搶救
入住ICU心衰患者, 多為其他相關專科積極應用強心、利尿劑擴血管等藥物搶救無效患者, 病情危重緊急, 合并癥多, 常規藥物治療效果差, 病死率高[1], 如不及時搶救, 可致全身臟器不可逆的缺氧代謝損害, 直接危及生命, 應用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可迅速改善癥狀、低氧血癥, 也可改善血循環功能, 作者對因常規治療效果不佳轉入本科35例重癥心衰患者進行呼吸機搶救治療, 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2010年8月~2013年5月份由本院其他科室及其他醫院經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重癥心衰患者35例,其中男23例, 女12例, 年齡48~83歲, 病因:冠心病2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5例);高血壓心臟病6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圍產期心肌病3例, 合并慢阻肺病例7例。
1. 2方法 本組35例患者入科前均應用常規抗心力衰竭,效果不佳, 入本科時均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呼吸表淺、變慢或不規則;合并嚴重心律失常等;入本科后, 均緊急給予經口氣管插管, 接呼吸機輔助呼吸, 通氣模式:開始選擇A-C模式, 待患者氧合改善, 循環穩定后改為SIMV+PSV模式, 最后以CPAP模式脫機;呼吸及參數:潮氣量6~8 ml/ kg 呼吸頻率12~20次/min, 壓力支持水平 10~20 cmH2O, 呼吸末正壓5~10 cmH2O, 吸氧濃度開始>60%, 氧合改善后<60%,早期常規應用咪達唑侖或丙泊酚鎮靜, 減少心臟做功及氧耗, 待患者一般情況好轉后逐步停用鎮靜藥物, 呼吸機支持治療同時, 繼續應用擴血管、強心、利尿等治療心衰藥物,加強液體及出入量及患者內環境管理, 盡量保持液體負平衡500~1500 ml/日左右。在應用呼吸機治療過程中, 嚴密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改變, 心率、呼吸頻率、平均動脈壓, 應用呼吸機2 h后復查血氣分析, 評價應用呼吸機效果, 每日清晨常規復查血氣分析,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及參數, 評定能否停呼吸機, 患者神志恢復清楚, 自主呼吸恢復正常, 心率、血壓、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正常, 自主咳痰有力時可考慮停用呼吸機, 觀察2 h后復查血氣分析,指標正常時考慮拔除經口氣管插管。
1. 3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SPSS14.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 采用t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入科呼吸機治療2 h前后觀察指標改變情況( x-±s)
重癥心力衰竭是ICU常見危重癥, 常伴發呼吸衰竭, 藥物治療效果差, 心力衰竭時, 肺毛細血管靜水壓升高, 大量漿液外滲到肺間質和肺泡內, 引起肺泡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從而導致低氧血癥和(或)CO2潴留。嚴重的低氧血癥將加重心功能的損害并導致肺淤血加重, 肺毛細血管壓增加及肺順應性下降, 通氣/血流比例及肺通氣功能進一步惡化,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患者短時間內發展為意識喪失、呼吸緩慢,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緊急行經口氣管插管, 呼吸機輔助呼吸,能迅速糾正低氧血癥, 打斷上述惡性循環, 搶救患者生命, 并可以減少缺氧造成的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和MOF的發生[2,3]。
綜上所述, 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重, 常規治療效果差, 病死率高, 及早給予呼吸機輔助支持, 能大大提高重癥心衰患者搶救成功率, 改善預后, 值得推廣。
[1] 侯靜靜, 王齊兵, 朱蕾, 等.經面罩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 2005, 25(12):101-104.
[2] 展春, 秦英智, 張納新, 等.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機械通氣治療效果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6, 18(6): 350-354.
[3] 滕秀池, 李銳, 任延波.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左心衰 66例體會.現代醫藥衛生, 2008(24):1301-1302.
054800 河北省清河縣中心醫院ICU(張書永);河北省清河縣中醫院內科(王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