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輝
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效果分析
張紹輝
目的探討藥學干預在減少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兒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其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及藥學干預效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嚴重程度與兒童年齡、病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關, 特別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藥學干預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是43.33%, 干預后為8.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藥學干預能明顯提高抗生素用藥合理性, 有效降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藥學干預;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效果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主要指的是服用抗生素藥物后出現與之相關的腹瀉癥狀, 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1]。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每年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高達30%。為此及時的預防及治療至關重要[2]。本研究對本市某醫院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癥狀的兒童患者采取藥學干預措施, 效果明顯, 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本市某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診斷標準的患者130例, 排除食物中毒、慢性腸炎等引發腹瀉的病例。其中, 男74例, 女56例, 年齡在0.5~13歲之間, 平均年齡(7.2±2.1)歲。所有患者服用抗生素藥物2 d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 主要表現為大便持續稀薄且水樣, 停用抗生素藥物后癥狀好轉或消失。
1. 2方法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準則制定針對性的藥學干預措施, 主要方法如下:①加強宣傳。抗生素作為臨床治療中的常見藥物, 類型多樣且雜, 能有效的抑制細菌滋生, 避免感染。但若用藥不當, 則可能造成不良反應, 如腹瀉, 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為此必須加強抗生素合理用藥宣傳, 提高醫護人員抗生素合理用藥意識及水平。②提高抗生素臨床用藥合理性。醫院領導要認識到抗生素藥物合理應用的重要性, 加強抗生素藥物管理, 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 同時對抗生素藥物使用過程全面監控, 保證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和正確性。③對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疾病)、抗生素應用(種類、劑量、用法、次數、療程、不良反應)、糞便常規檢查等資料進行詳細的整理和分析, 并統計分析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產生的原因, 并以此為依據, 制定行之有效的藥學干預措施。④給予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癥狀的患者藥物治療, 治療過程中保證患者營養及水分充足。
1. 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分析 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齡、抗生素使用種類、抗生素使用天數、抗生素聯合應用、病情、住院時間等, 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兒童抗生素腹瀉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2. 2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藥學干預結果 藥學干預后抗生素使用、光譜青霉素類使用、細菌培養標本送檢等與干預前相比, 明顯改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從43.33%下降到8.86%, 干預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藥學干預前后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情況(%)
目前臨床上因服用抗生素后出現腹瀉現象不斷發生, 所占比例在10%~40%之間, 主要是抗生素會造成腸道正常寄生菌群失調。兒童正處于發育初期階段, 免疫系統還不是很完善, 難以抵抗外界環境的變化, 特別是服用抗生素后, 更易引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癥狀。
相關研究表明, 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除了與抗生素用藥不合理有關外, 還與兒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住院時間等有一定的關聯[3]。為此根據兒童年齡、病情調整抗生素用藥方式及劑量, 提高抗生素利用效率至關重要。本研究對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等一般資料及抗生素應用(種類、劑量、用法、次數、療程、不良反應)、糞便常規檢查等資料進行整理統計發現, 不足1歲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62例,發生率47.69%(62/130);不足3歲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為74.62%, 說明3歲以上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高, 這可能與兒童免疫系統及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有關。此外, 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情況與抗生素種類、抗生素使用天數及抗生素聯合應用有關(由表1可知)。為此需采取藥學干預治療, 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
本研究對本市某醫院呼吸道感染兒童患者采取藥學干預治療:加強抗生素藥物使用規范及合理用藥宣傳, 提高醫護人員合理用藥意識, 并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對抗生素藥物使用過程全面監控, 同時治療過程中保證患者營養及水分充足等。藥學干預后, 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聯合使用率、廣譜青霉素類使用率、細菌培養標本送檢率與干預前相比均明顯改善(由表2可知), 由此可見藥學干預能明顯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此外, 藥學干預前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從43.33%下降到8.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合理的藥學干預能明顯減少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上深入研究應用。
[1] 張麗安, 羅錫英.嬰幼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微生態療法及專科護理.當代護士(專科版), 2011(06):73-75.
[2] 鄭躍杰, 黃志華, 劉作義, 等.微生態制劑兒科應用專家共識.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1(1):21-22.
[3] 李曉俠.藥學干預對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2(35):175-177.
516001 惠州市康弘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