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體會
張微
目的總結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體會, 以供參考。方法將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納入本研究, 隨機分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對比兩組在護患滿意率方面的差異性。結果與對照組對比, 實驗組護患滿意率較高, 經統計學分析后認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過程中強化健康教育, 有助于增進護患關系。
鼓膜穿刺術;分泌性中耳炎;護理體會
分泌性中耳炎以傳導性耳聾、鼓室積液為主要臨床特征,鼓膜穿刺術抽液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這一操作可引起一定的痛苦, 患者耐受性較差, 甚至對醫護人員的工作不滿,引起不必要的護患糾紛。本文總結了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體會,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納入本研究, 年齡19~60歲, 平均年齡(45.23±4.75)歲;體重49~78 kg, 平均體重(60.22±3.57) kg;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24±0.78)年;其中男50例,女40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專16例、高中35例、初中24例、小學10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鼓膜穿刺術治療。研究對象剔除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異常、智力低下、神經系統疾病、未成年者。根據隨機法分組, 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發現其在年齡、體重、病程、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 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 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術前徹底清除患者外耳道分泌物, 碘伏消毒耳廓、耳周皮膚, 醫用酒精消毒外耳道皮膚、鼓膜表面。以2%地卡因噴霧麻醉鼓膜表面。將患耳耳廓向后上牽拉, 充分暴露骨膜, 并固定患者頭部以便于醫生操作。穿刺成功后協助醫生固定針頭, 抽吸鼓室內積液。將注射用藥物預熱至37.0℃左右后注入鼓室內。退出穿刺針后外耳道口填塞無菌棉球。術后建立靜脈通路, 給予抗生素治療[1]。
實驗組加強健康教育, 術前向患者講解鼓膜穿刺術的治療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等。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的疑問, 盡量消除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告知患者穿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疼痛、不適, 如出現疼痛時可語言或舉手示意, 不可隨意移動頭部,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傷。術中與患者交談, 以分散其注意力, 必要時可握住患者的手。如注藥后出現頭暈目眩等反應, 告知患者屬于正常反應, 平臥10 min后可緩解。術后囑患者稍事休息, 詢問患者咽部有無藥液, 告知患者如咽部有藥味則說明咽鼓管通暢,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2]。
1. 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 數據處理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對比, 實驗組護患滿意率較高, 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組間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護患滿意率比較[n(%)]
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積液如不能及時清除, 可導致鼓膜萎縮、鼓室粘連、硬化甚至聽骨壞死等, 引起聽力障礙。鼓膜穿刺術可有效清除積液, 鼓室內注藥可直接發揮抗感染、消除炎癥的作用。鼓膜穿刺術作為一種有創性治療, 可引起患者緊張、恐懼等心理, 術中可引起肌緊張度上升, 增加疼痛感, 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術前加強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了解鼓膜穿刺術的操作過程和配合要點, 消除不良情緒, 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操作。術中與患者交談可轉移其注意力, 緩解緊張情緒, 并握住患者的手給予其鼓勵和支持, 改變了常規護理時護理人員機械地配合醫生完成操作的模式, 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人性化關懷, 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過程中強化健康教育, 有助于增進護患關系。
[1] 李榮.護理干預對減輕耳內窺鏡下鼓膜穿刺痛苦的影響.臨床護理雜志, 2012, 11(4):33-35.
[2] 張藝.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體會.中國醫藥導報, 2010, 7(7):91-92.
454001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