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病區質量控制小組對提高腫瘤患者PICC置管護理質量的效果評價
李娜
目的探討病區質量控制小組(質控組)對提高腫瘤患者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置管護理質量的效果。方法回顧性總結40例相關治療資料。結果觀察組患者置管操作時間小于20 min者16例(80%), 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置管時間;另外, 觀察組患者在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數和并發癥方面也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病區質量控制小組(質控組)對提高腫瘤患者PICC置管護理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質控組;腫瘤患者;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置管;護理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在臨床上主要是指對腫瘤患者外周靜脈的穿刺插管, 其操作比較復雜, 作者回顧性總結40例相關資料, 旨在探討病區質量控制小組對提高腫瘤患者PICC置管護理質量的效果。
1. 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1年9月~2013年10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腫瘤化療置管患者共計40例, 其中包括男性24例和女性16例, 年齡范圍為42~75歲, 平均年齡為(57.3±14.8)歲, 在病區質量控制小組成立前進行護理的20例設為對照組, 在病區質量控制小組成立后進行護理的20例為觀察組, 兩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平均年齡、化療方案和生活質量評分等)經統計學檢驗, 結果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組腫瘤患者在病區質量控制小組成立前后的插管護理質量結果具有可比性。
1. 2護理方法 首先成立病區質量控制小組:通過考核方法選拔出三名具有較強責任心、護理能力和溝通能力的護士組成質控組, 主要工作內容是日常護理和病區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維護、宣教和質量控制。具體方法:一是規范制度,尤其是對導管的維護制度要嚴格加以規范, 制定維護檢測列表, 內容包括患者信息、導管的型號和品牌等、維護記錄以及拔管的時間和原因等。二是規范宣教制度, 質控小組成員應該對每個進行置管的患者從入院開始就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置管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和應對措施, 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和注意事項進行指導, 與存在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的患者積極溝通, 做好心理護理。
1. 3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腫瘤患者在病區質量控制小組的護理下, PICC置管護理質量獲得明顯提高(P<0.05), 主要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ICC置管護理質量結果比較表(n=20)
本院自2012年成立病區質量控制小組以來, 對腫瘤患者的PICC置管護理質量獲得較大的提升, 與2012年以前未實行質量控制的對照組患者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置管操作時間、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數和并發癥情況等均獲得比較明顯的提升。質控小組通過制定嚴格的導管維護制度, 能夠保證腫瘤患者有一份完整可查的置管監測資料, 方便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制定針對性處理方法, 通過循環反復的評價達到逐步改進的目的。規范的制定完善的宣教制度的原因是對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不但與護士的維護有關, 也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治療依從性有很大的關系, 通過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宣教, 可以使患者在置管治療過程中更密切的配合醫護人員, 提高治療成功率[1]。
[1] 任文芳, 曾鳳霞, 郭云, 等.以問題為中心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PICC置管術臨床實踐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32):39.
476200 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