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利 閆會琴
護理干預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田華利 閆會琴
目的討論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方法和效果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心內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與對照組相比, 干預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 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總體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急性心力衰竭;每搏輸出量;護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因發生心肌損害、心臟負荷加重等原因造成急性心臟急性病變, 心肌收縮力在短時間內下降, 心排量減少導致機體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發生淤血現象[1]。作者選取本院心內科收治的60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與護理的同時增加舒適護理干預, 護理方法和效果總結如下。
1. 1一般資料 本院心內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120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男80例, 女40例, 年齡65~74歲, 平均(66.5±3.5)歲, 體重45~55 kg, 平均(46.2±3.2)kg。病程1~8 d, 其中冠心病62例, 瓣膜性心臟病32例, 高血壓型心臟病26例。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60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
1. 2護理方法
1. 2. 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臨床護理, 包括對患者一般情況的檢測, 如血氧飽和度、心率、心電圖監測等;營養支持, 為患者提供適量營養, 避免血容量過大加重心臟病進程;及時執行醫囑, 包括按時給藥等護理。
1. 2. 2干預組 干預組在進行與對照組基礎護理一致, 加以舒適護理干預, 主要措施有[2]:①心理護理:老年人發生急性心衰患者多數心理承受能力不高, 感情敏感而脆弱。進行心理干預應該促進交流, 增加對患者的了解。另外, 對于患者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時, 護理人員應該采取鎮定神情進行心理暗示, 對患者進行疏導和關心。②體位選擇:采取坐式體位會增加心臟疾病患者舒適程度。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采取坐位, 將枕頭放于背后, 腿部下垂, 緩解心臟的壓力, 進行適量的床邊運動以防止發生下肢靜脈栓塞。如老人需要長期臥床, 則應注重防止褥瘡、肺炎的發生。③健康教育:醫護人員應該向患者和家屬耐心講解關于急性心衰的產生原因,指導家屬為患者準備合理的飲食, 應選擇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蛋白質和低糖、低脂的飲食進行調理。
1. 2. 3指標測量 本次試驗中采用超聲心動圖測量患者進入本科住院進行護理前后的每搏輸出量(SV), 測定為同一技師操作, 相似體位, 患者配合進行檢查。
1.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 干預組心功能好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舒適護理后各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x-±s)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 心臟衰竭是人體功能衰退較為顯著的表現, 心理因素及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加重心衰的嚴重程度, 發生反復咳嗽、喘息、低氧等癥狀, 讓患者進一步產生了恐懼心理, 發生惡性循環[3]。因此臨床上的舒適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醫護人員在注重對心衰患者的對癥干預同時,更應注重對其心理的調節。
舒適護理的采取, 使得心衰患者的不愉快感受有所下降,增加了患者舒適感受, 體現了臨床醫療中的人文關懷, 同時也使患者的恢復效果更好, 增加了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就本次試驗結果來看, 與對照組相比, 干預組患者的每搏輸出量(SV)值恢復明顯更優,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舒適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在發生急性心衰疾病后的住院恢復, 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總體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推薦在臨床護理中加以推廣施行。
[1] 王卉琴.護理干預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1):41-42.
[2] 何曉燕. 78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心理護理的臨床實踐探討.時珍國醫國藥, 2009, 20(6):1487.
[3] 朱杰, 蘇彤春.有氧運動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及左心功能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 2002, 6(7):948-949.
454000 河南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院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