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琴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臨床特點及治療體會
肖玉琴
目的 對特發性間質性肺炎臨床特點以及治療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和觀察。方法 32 例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 , 對全部患者進行對癥治療 , 分析臨床療效。結果 經過對癥治療后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控制 , 與治療前相比 , 治療后患者的動脈氧分壓以及肺活量獲得了明顯的提高 ,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12 例患者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 ,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37.5%, 1 例患者死亡 , 死亡率為 3.13%。結論 及早使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獲得確診并根據患者具體身體狀況和病情給予其對癥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預后。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 ;治療方法 ;臨床療效
作為良性疾病 ,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主要特征為肺實質纖維化以及炎癥 , 會影響患者的心臟等系統以及呼吸功能 ,因此 , 必須在患者病情獲得確診的條件下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1]。藥物治療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 , 本次研究就特發性間質性肺炎臨床特點以及治療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和觀察。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 32例在本院進行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治療的患者 , 其中女 13例 , 男 19例 , 最短病程 2個月 , 最長病程 3.7年 , 平均病程 (2.1±0.9)年 , 患者最小年齡為 30歲 , 最大年齡 72歲 , 平均年齡 (56.4±3.2)歲 , 陣發性咳嗽以及進行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 , 罹患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以及彌漫性習支氣管肺泡癌的患者均排除本次研究。
1. 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即給予其基礎治療 , 應用長春新堿、環磷酰胺以及甲潑尼龍 , 應用劑量分別為 2 mg/d、1500 mg/d 和 250 mg/d, 每個療程為 4~6 h, 持續治療 4~6 d時間左右后給予患者甲潑尼龍口服治療 , 口服劑量為 40~80 mg。待患者病情基本趨于穩定后 , 對上述藥物的應用劑量進行適當縮減 , 縮減劑量應該循序漸進 , 不可一次縮減過大 , 患者需接受為期 1年時間的治療。在接受治療的期間 , 需要根據患者的呼吸狀況給予患者適當吸氧治療 , 從而減輕和患者的缺氧現象 , 若患者出現合并感染現象需要根據具體的合并病癥進行對癥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分別與治療前后對患者的動脈氧分壓、肺活量變化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形式表示 , 實施 t檢驗 ;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治療前后患者動脈氧分壓以及肺活量變化比較 經過對癥治療后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控制 , 與治療前相比 , 治療后患者的動脈氧分壓以及肺活量獲得了明顯的提高 , 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動脈氧分壓以及肺活量變化比較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動脈氧分壓以及肺活量變化比較
項目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肺活量 (L) 32 2.1±0.3 3.4±0.7動脈氧分壓 (mm Hg) 32 49.0±8.9 65.2±7.1 t -9.6562 -8.0492 P <0.05 <0.05
2. 2 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1例患者白細胞減少 , 2例患者胃腸道反應 , 2例患者感染 , 2例患者皮膚病 , 5例患者骨質疏松 ,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37.5%, 1例患者治療期間由于出現呼吸衰竭不治身亡 , 死亡率為 3.13%。
近年來 ,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發生率不斷升高 , 大多數患者發病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 , 而且 , 當前該病的發生原因尚未達成統一。相關研究認為 , 動物皮毛、煙霧、汽油等環境污染物以及有毒氣體和粉塵等為該病的致病原因 , 此外 , 某些藥物過量使用以及免疫系統繼發疾病等也會引發該病[2]。患者發病初期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心率增快、口唇紫紺、呼吸頻率加快以及干咳、黏痰等 , 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 , 患者呼吸通暢性逐漸變差 , 若不及時控制病情發展會導致患者死于呼吸衰竭[3]。
為了使患者病情及早得到確診 , 需要對患者進行肺組織病理檢查 , 主要方法為經支氣管鏡活檢 , 磁共振以及 CT 檢查在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診治中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肺組織受損后未能進行有效修復的過程即為肺纖維化 ,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抗纖維化以及抗炎治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 , 吡非尼酮、干擾素、N- 乙酰半胱胺酸等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4]。
本次研究中的治療方式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 , 糖皮質激素能夠使免疫效應以及抗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 從而使肺纖維化過程中包括巨噬細胞在內的多種炎癥細胞浸潤獲得有效控制并對細胞因子的釋放發揮抑制作用。若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者具有較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可進行細胞毒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的聯合應用或者單用。
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 , 若患者治療期間出現呼吸道感染則表明患者病情惡化 , 需要進行藥物調整 , 可配合應用抗生素。給予肺心病患者、肺動脈高壓患者以及低氧血癥患者吸氧治療能夠使其病情得到明顯控制。較高濃度吸氧治療不但可改善缺氧現象同時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1]楊薇,賀蓓.臨床指標對于診斷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意義 .中華醫學雜志 , 2010, 90(22): 1570.
[2]農光民 ,陳慧中 .兒童常見間質性肺疾病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 .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 2012, 27(11): 810-811.
[3]鄭心 ,李雪妮 .間質流膏治療特發性間質性肺炎 30 例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 2012, 31(6): 27-29.
[4]龍啟忠 ,杜娟 ,張先明 ,等 .干擾素 -y、N- 乙酰半胱氨酸及小劑量強的松聯合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療效分析.貴陽醫學院學報 , 2011, 36(5): 465-469.
2014-04-10]
450052 鄭州市第十人民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