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艷
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觀察
張巖艷
目的 探討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 62 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 , 隨機分為兩組 , 對照組 31 例 , 給予基礎治療及復方血栓通膠囊口服 ;觀察組 31 例 ,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服羥苯磺酸鈣口服。結果 治療后兩組總體有效率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 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可以改善患者視網膜狀況 , 提高患者視力 , 療效顯著。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羥苯磺酸鈣;療效觀察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臨床常見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 , 是糖尿病患者致盲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改善或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 , 保護患者的視力顯得非常重要。作者近年來應用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取得顯著療效 ,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1 年 6 月 ~2013 年 11 月在本院治療的 2 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共 62 例 , 均為雙眼視網膜非增殖期病變 , 排除 1 型糖尿病患者 ;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患者;青光眼、白內障等原因眼底不能分級者[1], 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 31 例 , 男 16 例 , 女 15 例 , 年齡 36~78 歲 , 平均年齡(60.30±7.82)歲 , 糖尿病病程 3~18 年 , 平均病程 (9.64±3.01)年 , 視網膜病變Ⅰ期 7 例 , Ⅱ期 16 例 , Ⅲ期 8 例 ;觀察組 31例 , 男 17 例 , 女 14 例 , 年齡 39~77 歲 , 平均年齡 (61.06±8.17)歲 , 糖尿病病程 4-16 年 , 平均病程 (9.61±2.92)年 , 視網膜病變Ⅰ期 8 例 , Ⅱ期 14 例 , Ⅲ期 9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視網膜病變分期等治療前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 (飲食運動治療 ,健康教育 , 應用口服藥或胰島素降糖 , 降壓 , 調脂等 ), 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給予復方血栓通膠囊 , 3 粒 /次 , 3 次 /d, 口服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服羥苯磺酸鈣 , 0.5 g/次 , 3 次 /d, 口服 , 兩組患者均連續口服 2 個月為 1 療程 , 連服 3 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療效的比較。
1. 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用 SPSS18.0 統計軟件分析 ,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行 t校驗 ;計數資料用率 (%)表示 , 應用χ2檢驗 ,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評定標準[2]顯效 :治療后患者眼底檢查病變穩定 ,微血管瘤與治療前比較明顯減少或者無增加 , 出血點明顯吸收 , 滲出物明顯吸收減少 , 視力與治療前比較提高在 2 行或以上 ;有效 :患者眼底檢查病變穩定 , 視網膜出血有所吸收 ,滲出物少量吸收或者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增加 , 視力穩定或者與治療前比較提高在1行以內;無效:患者眼底檢查病變與治療前比較加重 , 視力下降 , 重者可有玻璃體出血、或者有新生血管形成。
2. 2 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總體有效率相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治療后兩組總有效率比較[n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中的一種 , 在臨床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臨床主要分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 非增殖期主要表現為眼底的微動脈瘤、靜脈串珠樣改變、點狀出血、硬性滲出等 , 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將會導致患者視力減退乃至失明[3]。本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 但與患者的病程、胰島功能、血糖、血液流變學及相關細胞因子等相關[4]。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進展 , 出現胰島素及細胞代謝的異常 , 可引起患者眼組織、神經及血管微循環的改變 , 眼的血液供應及微循環降低 , 導致視功能的受損。另外患者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可使血紅蛋白糖基化 ,血紅蛋白糖基化后可使組織缺氧 , 紅細胞變形能力變差 , 血中血小板的黏附力及聚集功能升高 , 視網膜血液的有效灌流量減少 , 導致血液微循環障礙及微血栓的形成 , 出現缺血缺氧狀態 , 最終形成視網膜病變[5]。所以對于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 , 及時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羥苯磺酸鈣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質引起的血管高通透作用 ,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6], 從而改善基底膜膠原的生物合成 ;可降低患者血液的高黏滯狀態 , 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增高 ,從而減輕視網膜的滲出、出血及微血管瘤的形成[7];可穩定患者血 - 視網膜屏障 , 降低患者視網膜血液的外滲 , 降低血漿蛋白及紅細胞的凝聚性 , 改善眼組織的血液循環 , 防止缺血的發生;改善微小血栓和毛細血管的閉塞、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8], 從而起到提高或穩定視力 , 達到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作用。本次臨床觀察顯示 , 應用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 , 可以改善患者眼底情況及提高視力 ,療效優于對照組。因此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早期進行有效干預和治療 , 可以取得良好療效。
[1]賈育梅 ,徐援 ,楊金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腎病關系的研究 .首都醫科大學學報 , 2011,32(5):594-597.
[2]黃錦歡 ,覃燦彬 .高壓氧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影響 .四川醫學 , 2011,32(4):521-523.
[3]牛淑玲 ,周志云 .運動療法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療效觀察 . 國際眼科雜志 , 2011,11(10):1825-1826.
[4]任洪芹 ,朱鴻 ,施彩虹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風險評估的判別研究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 , 2011,13(6):439-443.
[5]尚軍潔 .羥苯磺酸鈣膠囊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血液流變學影響 . 醫學信息 , 2010,23(8):2598-2599.
[6]朱春娟 .激光聯合羥苯磺酸鈣膠囊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療效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志 , 2010,10(24):5859.
[7]帖紅艷 ,汪曉凱 .羥苯磺酸鈣聯合益脈康治療單純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山東醫藥 , 2010,50(14):92.
[8]張嚴卓 ,于永斌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氬激光聯合導升明療效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 2009,30(10):1157-1159.
2014-04-15]
471000 河南洛陽中建二局二公司職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