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慕端 林哲姍
三點一線定位法在嬰兒股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余慕端 林哲姍
目的 觀察對于嬰兒選用三點一線法定位進行股靜脈采血的效果。方法 118 例嬰兒隨機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 各 59 例。對照組嬰兒采取傳統的采血方法 , 即直刺法進行股靜脈采血 , 而對于觀察組嬰兒在進行股靜脈采血時應用三點一線的定位法完成操作 , 對兩組嬰兒一次性采血者分析 , 比較兩組一次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嬰兒的采血的一次成功者為 57 例 (96.61%), 比對照組的嬰兒一次成功人數多31(52.54%),計算得χ2=4.47, P<0.05,也就是說兩組的一次成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對嬰兒股靜脈采血時 , 選用三點一線定位法比常規直刺法效果更好 , 會顯著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
嬰兒 ;股靜脈 ;采血 ;三點一線 ;定位
隨著醫療環境的變化 , 幾乎每位住院嬰兒都要進行采血化驗 , 而采用股靜脈穿刺采血在兒科非常普遍 , 其對于疾病診斷具有重大的意義 , 所以要求護理人員一定要熟練掌握該技術。對于成人的采血一般來說是很好操作的 , 但是嬰兒的采血 , 對護理則可以說是一種挑戰 , 不僅要求技術熟練 , 而且要求其一次性成功率。但是嬰兒往往由于年齡小 , 體表的血管較細 , 煩躁哭鬧不配合 , 使采血增加了很大難度 , 加上病重嬰兒的四肢血管沒有很好地充盈 , 所以末梢血采取較困難。兒科臨床護理中 , 小兒血液標本的采集難度較大 ,嬰兒血標本采集較困難 , 如采血量超過 3 ml者常需行股靜脈采血[1]。作者將三點一線法應用在嬰兒的股靜脈采血上 , 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 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 , 選取 2013年這一年中本院兒科的住院嬰兒 , 共收集到 118例 , 年齡在 1~12個月內 , 均為足月兒。隨機分為兩組 , 各 59例。觀察組的嬰兒平均年齡 (2.3±0.6)個月 , 其中男 :女嬰兒數比為 39:20, 平均體重(6.0±0.3)kg;對照組的情況分別是平均年齡 (2.2±0.7)個月 ,男 :女嬰兒數為 41:18, 平均體重 (5.9±0.4)kg。通過計算 , 數據顯示兩組嬰兒的基本情況可比 , P>0.05, 兩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 2 方法 對照組嬰兒取血 :囑家長協助使嬰兒采取仰臥體位 , 用大毛巾或中單將嬰兒軀干及上肢用木乃伊式包裹好 ,并使其穿刺側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彎曲 90°呈蛙狀。將穿刺側腹股溝區完全暴露 , 操作者嚴格無菌下 , 消毒嬰兒腹股溝處皮膚及自身左手食指 , 使用消毒過的食指摸及股動脈搏動處 , 做好標記。右手持注射器 , 針頭和皮膚成 90°或 45°, 在股動脈內側 0.5 cm 處刺入 , 回抽見暗紅色血時 ,依需要取血[2]。采血至所需量后 , 使用無菌棉球在穿刺局部按壓約 5 min左右 , 直至不再出血或滲血。觀察組嬰兒 :嬰兒采取上述體位 ,將腹股溝區徹底暴露 , 操作者站于嬰兒穿刺側腳下方位。肚臍為A點 , 腹股溝中段股動脈搏動點為B點 , 連接 A、B點 ,并向B點延長 2.0~2.5 cm處為 C點[3]。取 C點進行穿刺 , 在常規的進行皮膚消毒后 , 操作者取針頭采血器 , 針頭斜面朝上 , 與皮膚成 45°角 , 沿 C點刺入 , 沿著之前的 AB點穿刺 ,回抽見暗紅色血后 , 據所需血量進行取血 , 取血完成后 , 拔出針頭 , 同樣使用無菌棉球在穿刺局部按壓約 5 min, 直至不再有出血及滲血。
1. 3 評價指標 該研究中 , 各操作者嚴密觀察兩組嬰兒穿刺時的情況 , 如穿刺 2次仍未采到血或者是血量不足 , 則停止穿刺 , 或是出現血腫等情況 , 應當及時上報 , 并給予局部加壓等對癥處理。根據穿刺采血所需次數及是否取得所需血量分為一次性穿刺成功、迂回穿刺和失敗[3]。
1. 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 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行 t檢驗 ,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嬰兒采血結果的比較。本研究中 , 計算發現 , 觀察組嬰兒的采血的一次成功者為 57 例 (96.61%), 比對照組的嬰兒一次成功人數多 31(52.54%),計算得χ2=4.47, P<0.05,也就是說兩組的一次成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見表1。
表1 兩組嬰兒采血結果比較[n (%)]
在兒科的各項技術操作中 , 股靜脈采血術是一項護士必需的且難度較大的基本操作 , 不能熟練并成功的采血不僅加重嬰兒的痛苦 , 耽誤疾病的診治 , 影響醫患關系的同時 , 延誤較好的治療時機。對醫患雙方帶來的損失是很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 , 減輕患者疼痛 , 是日常護理工作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4]。傳統的股靜脈采血直刺法 , 直針頭注射器 , 針頭與乳頭距離短、穿刺時護士手感差、且不靈活、不易固定導致失敗[5]。而嬰兒在穿刺時哭鬧 , 體位的扭動會增加誤傷周圍組織及穿刺并發癥的機會。嬰兒由于其特殊性 , 年齡小 ,周身血管細 , 股動脈不如成人搏動強烈 , 不易捫及 , 不能準確的定位所以傳統的采血方法難度較大 , 成功率不是特別高。股靜脈位于股三角內 , 在股三角上緣 , 由外向內依次為股神經、股動脈、股靜脈[6]。三點一線定位則是根據腹股溝區域血管的解剖位置來進行準確的定位 , 該方法不需要操作者捫及動脈搏動 , 是按照股動脈走行及深度來定位從而直接進穿刺 , 成功率更高 , 且對操作者要求不是很高 , 可行性較好。且由于頭皮針還帶有針翼 , 操作手法與靜脈穿刺差不多 , 方便操作且易于掌握 , 在針頭刺入血管后其容易被固定。同時 ,頭皮針帶有較長的硅膠管 , 可避免因嬰兒哭鬧、扭動而使針頭滑脫出 , 可以增加穿刺成功的機會。股靜脈穿刺采血成功的關鍵是準確定位和掌握正確的穿刺方法 , 正確的體位和適當的肢體按壓是穿刺的基礎[7]。
本研究中 , 作者通過對選取的嬰兒分組 , 分別給予不同的方法定位 , 對股靜脈穿刺然后進行采血 , 發現三點一線的方法進行定位基礎上穿刺采血比常用的垂直刺入法效果更好 , 提高了一次成功率 , P<0.05,兩組的成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且結果示觀察組嬰兒采血失敗者也是比對照少的。
總之 , 三點一線法在嬰兒的股靜脈采血應用上較成功 ,比常用方法效果好。三點一線定位這種方法是很有效且易于掌握的一種定位方式 , 其應用于股靜脈采血 , 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成功概率 ,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嬰兒的疼痛 , 緩和了醫患間的緊張關系 , 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 , 在臨床操作中值得采用。
[1]劉法麗 ,劉法娟 .小兒股靜脈采血方法進展 .中國現代醫生 , 2009,47(27): 28-29.
[2]熊衍君 ,杜偉 ,李晶晶 .三點一線定位法在嬰兒股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 , 2013,27(10):3139.
[3]唐瑤 .十字定位法在新生兒股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 2010,8(10):2653-2654.
[5]張小蓉 ,李霞 .新生兒股靜脈采血方法的改良 .解放軍護理雜志 , 2011,28(11):27-31.
[4]錢愛娟 .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在靜脈采血中的應用及評價 .中外醫學研究 , 2012,10(28):60-61.
[6]張英 ,徐萬玲 .垂直定位法在早產兒股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 2012,33(4):828-829.
[7]梁 妙玲 ,陳淑 芳 .股靜脈穿 刺采血 技 術的研 究 進展 .內 科 , 2010, 5(2):195-197.
2014-04-11]
515031 汕頭市中心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