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良 (諸暨市文化藝術中心 311800)
為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五十周年,我們浙江省諸暨市文化藝術中心創排演出了現代越劇《平安楓橋》,用越劇藝術詮釋了《楓橋經驗》豐富的內涵,并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成效。我作為該創作團體的主胡演奏員,參與了排練和演出。以下是我在該劇主胡演奏實踐中的幾點想法和體會。
作為主胡演奏員,除了有扎實的基本功、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外,更應該對劇情、人物基調作全面的了解,所以熟讀劇本不只是演員的事情,尤其是主胡演奏員,更應該認真地閱讀劇本、了解劇情、認識人物。記得我在排練過程當中多次和導演、作曲以及劇中的主演探討,在我影響最深的是第四場主人公楊萍的大段唱腔上,第一句降B大調的長過門當中,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演奏效果,我們多次修改,把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唱詞,每一句唱腔都反復練習,直到大家滿意為止。
要吃透唱腔,對作曲家根據人物性格而寫出的樂譜加以認真研究,作理性分析、正確領會與體驗樂曲的情緒內涵進行二度創造,達到越劇音樂清麗婉轉、優美動聽的神韻。在該劇的第七場當中,主人公楊萍為了不讓群眾去供電所鬧事的這一段唱腔,因為板式多,唱腔節奏變化大,特別是為了發揮袁派的唱腔特性,如:“叫一聲父老鄉親們莫亂主張”的張字上,它的落調拖腔變化相當大而且速度的變化也很難把握,所以我和演員之間每天反復練習,在大樂隊練曲時候也多次配合,使其得到更好更完美的效果。
越劇流派,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鮮明影響也更大,在曲調組織上,旋律、板眼變化上各有風格,形成不同的韻味,有些細微之處還包括著不少曲譜難以色容,也無法譯盡記錄的特殊演唱形態,卻更能體現各個流派唱腔不同的形式色彩。這也要求主胡演奏員在熟悉基本曲調的同時,還要在伴奏中靈活處理各種流派的伴奏,尤其是越劇主胡常用的“烘、拎、墊、托”四個在字上更要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該劇第六場香榧林小梅為她父母相約的這場戲中,其中他們三個人的一段對唱中,因為角色的性格和相約目的不同,所以這一段唱腔的節奏和流派都有相當明顯的對比,尤其是供電所樓所長和楊萍的唱腔,他們情緒激昂,話語中針鋒相對,所以作曲者特地寫了幾句尾音腔的重唱,如“你居高臨下逞剛強,話不投機莫再講”,這二人一人一句的唱腔,只所以性格不同,他們的唱法也就完全相反,根據這樣的情況,我也對這些情緒及唱腔尾音的拖腔做很了多功課,使演員們在表演的時候能夠不用顧及唱腔的節奏,更好地詮釋角色情緒的內涵。
在該劇演出中,樂隊還增添了十把小提琴、OP和QL等許多西洋樂器的多聲部演奏,這對劇中人物、劇情增加了更多更強的渲染力。這對我們這樣的小劇團也是一種嘗試更是對越劇伴奏形式的業種創新。作為主胡演奏員對整個演出的成功與否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主胡琴聲清脆亮麗的特有音色,結合作曲家及演員要表達的演唱意境和韻味,細膩貼切、抑揚有致,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在伴奏中,既要體現出主胡的特點,又要與西洋樂器的有效配合。尤其是在第二場幕外的那場戲中,因為劇情是反映陽光中心調解員楊萍在黑夜里冒著傾盆大雨去當事人家中作調解的路上,這段音樂的配器上作者運用了幾乎所以個西洋和民族樂器,這時候特別是作為主胡又要突出其應有的樂器性能,但又不能掩蓋其它樂器的聲音,在多次的排練當中我摸出了許多演奏技巧。如:在其它樂器出來的時候我盡量控制自己的琴聲,當該讓主胡出來的時候我會讓我的琴聲絲音高揚。
現代越劇《平安楓橋》在省、市第十二屆戲劇節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榮獲了優秀新劇目獎和主胡單項演奏獎。
上述是我主胡演奏在該劇中的實踐、探索之管見,如有不當之處望請專家及同行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