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河池學院藝術學院 546300)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式之一。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技術應用到所從事的社會工作的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各行各業的分工將更為精細,對學有專長的技術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長,并且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能要求更高。在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現行的視唱練耳教學不夠突出“應用”方面的培養,因此當加以改進。
視唱練耳課程的主要教學訓練內容分為“視唱”和“練耳”兩個部分,即通過對音高、節拍、旋律、調式、調性、等諸多綜合音樂知識的系統學習,訓練學生讀譜唱譜、音樂聽覺和記憶、音樂各要素的感知和記譜能力,并且將基礎樂理等音樂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及訓練方法,科學地融入每個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為學生的聲樂、鋼琴、和聲學、配器、音樂欣賞等整個音樂專業課程的學習與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本門課程與音樂專業的其它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當前地方高校音樂方向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主要有:中小學音樂教師、幼兒園教師、MIDI音樂制作人、電臺電視臺的音樂編輯、各種企事業單位職員、國家公務機關公務員、鋼琴調律師、考研究生(按相關規定:本科畢業生如果考上研究生也算就業)或文化傳媒公司的職員等。無論他們從事什么工作,都與視唱練耳有密切的關聯。例如,中小學教師或幼兒園教師在從事教學時就需要用到彈和唱的技能。作為音樂教師,他必須具備扎實的視唱練耳功底,才能帶領自己的學生學習歌曲,傳授一些音樂基本知識。如果這名教師的識譜能力不過關,將會誤人子弟;一名MIDI音樂制作人要為影視劇、網絡游戲制作和配樂,他要對各種樂器的音色和音域等了如指掌,能夠正確把自己創作出的旋律記錄下來,才能制作出優秀的配樂;一名電視臺的音樂編輯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鑒賞素質才能在節目的后期制作時恰如其分的配上適合的音樂,使電視節目更加栩栩如生,才能滿足審美品位越來越高的觀眾;而如果大學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招考面試時的專業加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面試,視唱練耳都是必考科目。一個音樂專業的學生不論在什么單位,他們在每逢過年過節的文藝晚會或是單位之間舉行各種文藝比賽,都會擔負著組織排練的任務。拿到一份合唱譜,他首先自己要識譜,準確唱譜才去教同事唱曲,在排練過程中他才能聽辨得出每個聲部的演唱是否正確,糾正錯誤,組織練習,這就考驗著他們的視唱練耳功底。再如一名鋼琴調律師必須要有一雙訓練有素的耳朵,才能校對樂器的音準,進行調律工作。
視唱練耳的技能是否純熟往往也是一個音樂專業人士的專業素養體現。在“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或者“金鐘獎”等國內權威的音樂比賽中,視唱練耳都作為決賽綜合素質考察的必考項目。我們常常看到,一些選手的演唱演奏技藝精湛,但一到視唱練耳環節就不盡如人意,說明在平時的專業訓練中,某些選手的基礎課程還不夠扎實。這些問題不光出現在業余的音樂愛好者身上,也有可能出現在音樂專業初學者身上。例如:鋼琴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或練習時,有可能出現不能正確視譜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會彈奏錯誤。其它專業的學生在拉一首樂曲、吹奏一段旋律或者演唱一首歌曲時,他演繹出的音準是否準確,全靠他自己的耳朵去聽辨分析,如果他沒有一雙訓練有素的耳朵,他就不能夠正確判斷出自己的錯誤,像讀書念了白字。更有甚者,諸如上述的錯誤如果發生在膾炙人口名曲的演出中,就會使演出者貽笑大方。如果是合唱或器樂合奏,每個聲部和每位演奏者之間節奏、速度、音準各方面的配合就更為重要,因此每位演奏者和演唱者的視唱練耳水平都要求非常的扎實。
視唱練耳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教學不能突出“應用”性,教學限于技能培養。目前我們的視唱練耳教學都是以老師彈奏鋼琴、學生閱讀教材來學習。這樣的培養方式導致我們的學生能很流利地唱出教材的視唱曲,但如果任意拿一份教材外的樂譜,他們就不能順利識譜;學生能聽記教學內容范圍內的樂曲,但可能不會聽辨出實際環境中的音樂。換言之我們的學生只能“紙上談兵”而不能“學以致用”。這點有悖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初衷,亟須解決。
2.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眾多,授課缺乏邏輯和重點,導致學生的技能得不到扎實訓練。本課程教學過程一般都包含有這些環節內容:復習、課堂檢查學生回課情況和點評、新課視唱曲學習、模唱和節奏訓練,聽音訓練,課后作業幾大部分。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要訓練的技能項目眾多。老師們也是出于負責想要把課上好,多給學生做練習,但如果一堂課的內容過多,就容缺乏授課的邏輯性,條理不夠清晰,重點難點不突出,面面俱到。這些問題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3.學生缺乏視唱練耳應用實踐的機會,有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我們的學生對于本課程的訓練一直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技能的培養。他們認為完成教材中的練習就足夠了,卻不知道視唱練耳的實用性。這也和老師授課有極大關系。老師在授課時往往只傳授知識,并沒有給學生灌輸“視唱練耳具有實用性”的思想。此外,高校對視唱練耳的實踐也沒有搭建足夠的平臺,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
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就勢必要求課程培養的目標和方式都要與學生今后的就業和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了更好地培養高校音樂專業方向應用型人才,視唱練耳教學勢必要做出一些相應的改進。這些改進的措施要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那就是突出學生的學以致用,更注重培養他們運用音樂知識的能力。因此提出以下一些建議:
1.教學突出實用性,運用技巧訓練與優秀音樂作品賞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視唱訓練中,不僅扎實學習教材內容,訓練學生的技巧,還可以適當訓練首調唱法,并將最新的、流行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視唱或聽音訓練的內容。例如在旋律聽記練習中,教師可以拿一些近年來流行的優秀音樂作品旋律片段作為材料讓學生聽記;也可以拿一些地方民歌音樂旋律作為材料,給學生模唱。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而且突出了實用性,老師甚至可以拿一些鋼琴曲譜、聲樂曲譜、合唱曲譜當作材料讓學生視奏、視唱或彈唱,使學生適應將來的實際工作。
2.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授課的邏輯性。該課程涉及到的訓練內容十分豐富,所以講課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邏輯性。教師在備課時要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點難點,做到思路清晰,讓學生聽課聽得明白,練習練得到位。另外還要合理分配“視唱”和“練耳”兩大部分的比重,從而使學生的唱譜、聽音能力得到平衡發展。
3.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儲蓄他們將來的工作能力。對于中小學音樂老師而言,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學教師要把視唱練習曲當成音樂作品讓學生賞析,而不是單一的技巧訓練。給大一年級講課時老師可以結合有關的樂理知識來分析曲子,給大二年級講課時老師可以結合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或音樂鑒賞的相關知識,給學生了解音樂理論體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使用柯爾文手勢,以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
4.給視唱練耳足夠的課外應用實踐平臺。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來講解視唱曲,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和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定期開展視唱練耳音樂會,給學生藝術實踐平臺,讓他們有觀摩學習的機會。也建議高校在組織各種鋼琴聲樂比賽時增設視唱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陸婭妮.論視唱練耳課與聲樂課的交叉滲透式教學實踐[J].廣西:藝術探索,2012(1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