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王威
金融政策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調節經濟的發展,為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金融政策對不同區域市場的調節作用不同,導致區域經濟的不平衡性越來越明顯,政府要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制定相應的區域金融政策,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對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就如何制定有效的金融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相關策略。
實體經濟利潤的高低,影響該區域利息率的高低,受經濟水平的影響,西部的利息率還是由政府規定利息率,而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的實際利息率受實體經濟利潤的影響,已經成為市場化[1]。東部地區經濟利潤高,許多銀行樂意將貸款貸給實體經濟利潤比較高的企業,東部地區要比西部地區的貸款多,東部地區的資金比較多能夠加快東部地區基礎經濟設施的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而西部地區貸款資金比較少,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加快西部地區的建設,導致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東西部貧富差距變得越來越大。
統一的存款準備金政策,容易造成區域貨幣的不均勻分布,最終造成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貨幣乘數也比較低,在統一的準備金政策下供給西部地區的貨幣比較少,貨幣少就帶動不起西部經濟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更不利于西部地區的發展。東部地區的貨幣信用水平要比西部地區高,相比于東北部地區的西部地區的漏損率比較高,導致西部地區的貨幣乘數不斷降低,導致沒有足夠的資金促進西部地區的發展,從而不斷拉大東西部的經濟水平。
我國的再貼現利潤體系發展得還不夠完善,沒有實行差別利率。現在我國的票據市場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在票據市場存在票據跨地區比較困難、特別重視票據的真實性等現象,沒有充分發揮出票據市場的融資功能,嚴重阻礙了票據市場的發展,這種現象在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利于西部地區的融資和經濟建設,阻礙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金融機構分布不均勻主要體現在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政策性銀行等在區域上分布的不均勻,東西部地區融資情況不同,相比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金融機構分布比較少,降低了西部地區的融資能力,不利于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能夠給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資金,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分布上不均勻,導致一些區域沒有足夠的資金發展該區域的經濟。外資銀行能夠促進資金的流動和合理配置,從而推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外資銀行一般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阻礙了其他區域經濟的發展[2]。政策性銀行是國家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融資機構,但是由于缺乏對政策性銀行的重視,政策性銀行沒有在經濟落后地區發揮出其真正價值。
國家在對市場經濟實行宏觀調控時,主要通過貨幣的供應量來實現,貨幣供應量是金融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中間目標變量,只有將目標變量控制合理,才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貨幣的多少影響著現代經濟的發展,過量的貨幣就會造成通貨膨脹,物價不斷上漲,過少的貨幣會造成通貨緊縮,物價不斷降低,這兩種現象會導致經濟市場的紊亂,不利于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3]。為此,政府應該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保證地區貨幣的供應量處于合理狀態,這樣才能夠保證市場經濟的穩定,促進市場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
利率是金融政策實施的工具,利率的變動會影響到投資、資金的供求和消費的增長,利率的變動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利率增加,那么企業融資的成本就會增加,隨著成本的增加,就會不斷減少企業的融資,減少了企業的投資,同理,利率減少會帶動投資的增加。從整個經濟體系中來說,通過利率的變動,可以控制整個社會的投資水平,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利率增加,企業貸款的成本增加,會減少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利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減少利率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對消費的增長來說,利率增加之后,群眾的消費成本增加,降低了居民的消費欲望,不利于經濟的發展,相反,利率減少會促使人們增加消費,帶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政府利用信貸政策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調控,可以起到指導、監督金融機構的作用,信貸政策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通過為信貸的投向做導向,不斷調整信貸的結構,調整現代產業的結構。信貸政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控。信貸政策和國家制定的一些金融政策相互協調一致,根據金融政策中的貸款貼息、利率差異等,將信貸資金引向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通過增加該地區的資金,來促進該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信貸是指具有一定信譽的優秀企業才能夠得到貸款資金,促進了先進企業的發展,淘汰一部分落后企業,這樣才能夠不斷優化該地區的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4]。
(2)能夠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一些落后地區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為間接融資。信貸越多,企業進行融資和投資的資金也就越多,為現代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不斷創新經濟的發展模式,促進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
為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則要不斷調整相關的金融政策,特別要加強對金融組織體系的構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減少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提高對政策性金融的重視,在落后地區加大對政策性金融的運用,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5]。例如在西部地區,要明確政策性銀行的職責范圍,將政策性銀行的資金用到國家急需建設發展資金的項目上,加快西部地區的建設發展,這樣才能夠為市場的運行提供便利,更好地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主要用來加強政府對落后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為此,政策性銀行要保證為區域的基礎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這樣才能保證落后地區基礎建設的持續發展。在落后區域建立專用于該地區經濟建設和開發的金融機構,配合國家制定的相關建設發展政策,為落后地區經濟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例如可以在西部地區建立西部開發銀行,為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保證建設資金穩定,完善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建設,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為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還要加強金融體系的構建,通過建立統一的金融市場,調節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中,金融市場出現分割現象,造成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不斷拉大,要想逐漸減小東西部經濟的發展差異,就必須在國內建立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這樣才能夠促進資金在東西部地區的流通,實現了資金的有效利用,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建立統一整體金融市場之下,還要在區域內部加強區域金融市場的構建,根據各區域經濟水平來建立符合自己區域發展的金融市場,提高金融市場的層次性,為不同層次的企業提供融資的便利,從而促進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6]。
加強金融調控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做好區域資金的宏觀調控,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斷完善中央銀行的制度建設,實行中央統一集權,各區域銀行分權的制度,這樣可以加大地區中央分行的權力,有利于區域的融資,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各區域的中央分行在利率、貼現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決定權,區域中央分行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確定利率、貼現率的變化,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7]。在不同的區域要實行不同的存款準備金率,會增加經濟落后區域的貨幣供應量,讓落后區域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來加快區域經濟的建設,從而不斷減少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例如根據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可以在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制定不同的存款準備金率,并且東部的存款準備金率最高,西部最少,這樣就可以增加西部的資金流通,促進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減少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金融政策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政策對不同的區域經濟具有不同的影響,通過分析金融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情況,來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在不同區域制定不同金融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才能夠在我國協調東部經濟和西部經濟的發展,逐漸減少東西部經濟的發展差距,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1] 胡洪曙.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03(03).
[2] 周建霞,李進英,張喜英.“十二五”期間構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建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03(03).
[3] 魏乾梅.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1,09(16).
[4] 李冬梅.芻議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稅收政策[J].銅陵學院學報,2013,06(04).
[5] 李平,胡凡,肖麗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我國財稅制度的創新[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09(03).
[6] 徐丹丹,孟瀟.我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走向分析——基于貨幣政策對貨幣供給量、GDP以及物價水平影響的判斷[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04(04).
[7] 陳建平,王祖強.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杭州發展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