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
(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南京210018)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剛剛起步,發展空間巨大,不僅具有很大的消費市場和能夠解決大量就業問題,還能夠為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提供巨大支持,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資源,也是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掣肘。藝術專業學生專業功底扎實,實踐能力、創意能力俱佳,尤其工科院校的藝術專業學生,接受過工業設計等訓練,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這類學生往往缺乏創業的意識和技能,雖具創意能力卻缺乏創富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何加強工科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提升創業力,在當前全社會重視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值得探討。
所謂創業力,簡單地說,就是創業的能力。關于創業能力的具體指標,國內外學者的定義很多,不外乎“適應能力、競爭性、自信、紀律、動力、誠實、組織、毅力、說服力、冒險、理解和視野”等[1]。但是,就具體而言,中國大學生受主客觀環境的影響,創業率僅為2% -4%,遠低于美國和歐洲國家。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本文要探討的藝術類學生創業力,更多的聚焦于創業的啟蒙意識、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創業的基本技能方面,這也是當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側重點。
2013年,中國面臨就業的大學生多達699萬,受宏觀經濟影響,就業形勢嚴峻。我國設有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超過1000所,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壓力更為突出。為幫助學生就業,各高校紛紛開展創業教育工作,希望能夠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但是,一方面,創業教育在中國開展的時間很短,沒有形成體系,各高校投入的程度不一,嚴重制約了創業教育的質量,學生能夠掌握的創業知識有限;另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藝術設計學生更向往“藝”的工作狀態,即自主性強、隨性等,而往往忽略了設計帶有的“工”的特質。因此,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生,在行動上,選擇自由職業的較多,選擇自主創業的較少。
為了解藝術專業學生的創業意圖,筆者對某工科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70名學生(其中有6人為創業團隊,3人已畢業)進行了采訪調研發現:贊成創業的占68%;贊成但自己不會創業的占26%;僅有6%的同學不支持創業。另外,近九成的學生對“能發揮專業特長的創業”更感興趣,但同時有近八成的學生認為“沒有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總體而言,被訪對象基本能夠認同創業,但內心存在顧慮。特征如下:
一方面,雖然近七成受訪學生贊成創業,但不少學生認為,贊成的背后具有無奈的成分。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和文化創意市場仍處于雛形狀態,藝術專業的學生普遍具有失業危機感,因此走創業之路是很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無奈選擇;另一方面,藝術專業學生普遍喜歡工作環境輕松、時間彈性、能發揮自主能動性的工作,且比較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又認為創業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受訪對象認為,在工科為特色的高校學習藝術專業具有優勢,尤其是部分專業(如工業設計、動漫設計等)能夠接受和工科生相似的機械類和計算機類的相關課程,對藝術類學生提升設計能力具有很大幫助。但同時也認可,相對而言,藝術類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比較封閉,很少愿意主動選擇創業教育類課程和活動,也導致了多數藝術專業學生的創業知識比較匱乏。
藝術專業更多關注自主創意的訓練,因此藝術類學生往往獨立意識強、自主設計水平高、對投緣者比較欣賞卻容易忽略其他。多數受訪對象認為,藝術專業學生設計能力強,但其他方面能力不足,因此通常愿意選擇能力互補的伙伴形成團隊;關注流行和時尚的元素,創新創意特征明顯,但絕大多數是微創新微創意,真正具有原創色彩的并不多。受資金、市場等諸多因素限制,藝術專業學生更愿意從事如家裝設計、工業設計、文化產品設計等投入較少、以創意為資本的項目介入創業。
受訪者認為,藝術類大學生更多注重專業經驗的傳授,更多從專業教師的經驗接受專業知識,包括創業的意識和方式(很多藝術專業教師會兼職從事設計、家裝等工作),反而很少愿意或者主動接受學校的創業教育,也極少參加各類創業訓練活動。
藝術專業學生個性突出、思想多元、創意活躍,非常符合創業的特質,但往往這樣的專業很少專設創業相關的教育。從現有的教學培養來看,特征如下:
從現有的教學體系來看,藝術類學生除了專業課程外,一般要求修習2-6個左右的創業教育學分。但是,一方面,這類學分多為經濟管理類的基礎課程,一些高校會使用《管理學基礎》、《經濟管理基礎》等課程,這些課程雖然是創業所需的基礎知識,但對到底什么是創業、如何創業并無涉及;另一方面,這些課程一般都設置為通識類選修課,一些青年教師為了工作量而承擔這些課程,與專業毫無關聯,專業教學和創業教學完全脫節,使得學生無法將兩者產生聯系。
有些能力不是學生在教師教學中能獲得的,學生必須在實踐中感悟,即需要具備主觀能動性。因此,高校必須通過分析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各自的特點,才能有目的地進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業力培養。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藝術設計類學術的實踐環節較之一般專業要多,但基本都是專業課程的實踐,用于創業相關的實踐幾乎沒有。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有很多都開有自己的公司,或者在社會公司兼職擔任設計總監等職務,實戰經驗非常豐富。但是,這些實戰經驗更多體現為單打獨斗,很多的兼職或者臨時項目,都屬于打零工,即便是自己開設公司,大多也是有專人經營承接項目,教師則主要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因此,專業教師并不能夠在創業方面教授給學生專門知識和經驗,反而傳遞給學生這樣的信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將來只能做做設計類的個體。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開展創業具有特色優勢。在工科院校,通過加強在工程設計、工程經濟學、創業課程等的訓練,使得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不僅具備創新創意能力,同時兼具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以期對未來有更多自主選擇機會。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高校乃至整個社會對創業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淺顯。而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起步早,而且發展迅速,目前已設立創業學專業可授予學位,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美國的成功經驗對于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美國創業教育著眼于“為未來幾代人設定‘創業遺傳代碼’,并以造就最具革命的創業一代作為其基本價值取向”[2]。我國高校應當進一步深化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不應將其僅僅作為就業教育的補充,而當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積極應對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發展的世界作準備,進而從思想上解決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問題。藝術類高等院校肩負著為藝術類專業培養出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與實踐整體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寬廣的視野,能適應藝術行業各類工作,并具有開拓性、創造性、創新性和應變能力的復合型藝術類人才的任務。為此,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加強藝術類人才創業教育觀念,樹立起全面的教育價值觀。
創業教育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樹立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是創業教育的核心,也是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依據。長期以來,藝術類專業在人才素質和能力培養模式上相對比較單一,往往將人才培養目標簡單定位在職業人才角色上,或只注重專業技能,突出設計訓練技巧,而忽視了綜合素質、創新思想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校應當深化教育教學實踐改革,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豐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學科基礎,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系列課程,以必修課、選修課或實施學分制的形式來改變當前創業教育方法不多、途徑單一、模式封閉、內容陳舊的現狀[3]。推進以培養創業意識為主的課程體系構建,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創業類通識課程,包括創業基礎課、區域特色創業課程、專業創業課程;開設創業類專業課程,課程內容融入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的元素。
通常情況下,大學生所創之“業”往往是與其所受到的專業教育直接或間接相關[4],而藝術類大學生所創之“業”更是與所學藝術專業密切相關,因此,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高校要注重將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使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業理念,特別是在實踐教學的環節中,努力貫徹創業教育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獨立工作的能力,從而形成文化課、專業課、實踐課、創業課互相協調、功能互補的多元化創業教育系統。設計專業課程的實用性特點,決定其創業領域到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到城市規劃、建筑發展空間,小到衣食住行如廣告、包裝、室內外裝修、服飾等。
目前在學校從事創業教育教學的教師大多自身缺乏創業經歷,在為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訓時,理論遠遠多于實戰,難免陷入“紙上談兵”的尷尬;而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雖然實戰經驗豐富,但往往是兼職打工性質,不懂真正創業。因此,學校應重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采取學校培養與校外聘請相結合的方式,聘請創業成功人士或親身體驗創業過程的教師或企業人員擔任創業教育的教師,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教研組,為教師創造到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以不斷滿足創業教育師資的需求[5]。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課程實踐較多,但缺乏創業教育實踐,工科院校的最大優勢就是擁有數量龐大的企業類實踐基地。兩者進行整合,引導藝術類學術更多地走進企業、創業園、產學研合作基地等。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校企合作,加強與創意產業結成產學研聯盟或者基地,搭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通過這些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主動地將學校、風險投資機構、企業、科技園、“孵化器”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等創業教育支持體系整合起來,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此彌補學生社會實踐經驗的不足和克服課堂教學的局限。
[1]姜紅仁.以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46 -49.
[2]周紅霞.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0):79 -80.
[3]王凱宏.關雪侖、姜在新、黃磊.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2,(6):170-172.
[4]李燕凌.大學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10):35 -38.
[5]謝志遠.構建大學生創業的“溫州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5):68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