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麗
摘 要:“面子”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都渴望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為自己爭得面子,同時也會為交談對方考慮,給對方留面子,以此達到交際的和諧。通過介紹布朗和列文森(Brown & Levison)的面子理論,以現在熱播的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中會話為例,從主持人、求職者、波士團成員和心理專家的互動交流出發,分析會話者的面子威脅行為,面子維護行為,并希望以此給求職者和老板們一些幫助。
關鍵詞:面子理論;面子威脅行為;非你莫屬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2-0158-03
引言
“面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中國,“面子”歷來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己或對方的面子,以此來達到交際的目的。對于大學生,“面子”不僅在日常交際中很重要,在進入職場面試時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懊嬖嚒笔且环N特殊的會話交際,是用人單位和應聘者之間的第一次面對面的交流。應聘者是否能成功應聘,面試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試圖通過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論分析當前熱播的求職節目——《非你莫屬》,并希望以此給求職者和老板們一些幫助。
一、面子理論
格賴斯(H.P.Grice)的“合作原則”(Cooprative principle)和“會話含意”(Conversationalimpl icature)學說完成了言語交際中從“意義”到“含義”的過渡,是語用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但是,我們在日常言語交際中常常出現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于是,利奇在1983年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同情準則。隨后,禮貌原則得到了一些補充,其中幽默準則、反語準則也被囊括其中。布朗和列文森基于對禮貌、面子等言語交際行為理論提出了面子威脅行為(The Face Threatening Acts,簡稱FTAs)及相關理論,這不但加深了人們對禮貌現象的理解,同時把言語行為和禮貌結合在一起。
布朗和列文森從面子(face)、威脅面子的行為(FTAs)以及禮貌策略三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禮貌的普遍性。他們認為,禮貌是“典型人”(Model Person)為滿足面子需要所采取的各種理性行為。理智的交際者都具有一定的面子觀,而且交際時都會彼此維護彼此的面子,他們還把面子分為正面面子和負面面子。所謂正面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以及認同。如果這些條件中的一項得到滿足,正面面子就得以維護與保留。負面面子則是指有自主的權利、行動的自由,或者自我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與阻礙。在這里,“負面”不是“壞”的意思,而是與“正面”相對而言。在社會交往中,既要尊重對方的正面面子,又要照顧對方的負面面子,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將交際中的風險降到最低,從而使交際順利進行。
二、《非你莫屬》節目簡介
《非你莫屬》是2010年10月30日由天津衛視制作的一檔職場招聘類節目。真實的求職現場以及一流企業高管組成波士團的現場招聘吸引了求職者和廣大社會群體的關注。節目中有一位現場主持人、一位外場主持人、12名波士團成員以及兩名國內資深職場人士及心理專家。每期節目有12名一流企業高管組成波士團進行現場招聘,同時有4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真實求職者前來應聘,場上的兩位心理專家將用專業知識給求職者提供就業指導意見、心理把握和職場忠告。節目分為“自我介紹”、“天生我有才”、“談錢不傷感情”等環節。波士團成員將以亮燈和滅燈的方式來決定應聘者的去留。節目中,主持人、求職者和波士團成員的話語交流較多,較激烈,所以本文主要分析這三者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運用面子理論分析《非你莫屬》節目中的對話
(一)波士團成員面子受到威脅
史曉燕(波士團成員之一):你用最高的一個職位,給他又描繪了一個虛幻的夢想,其實他應該從基層做起,(同時說話)
主持人張紹剛(以下簡稱“主”):各位,各位我們不討論了,因為是我的。
主:都不要說話了,不要說話了,沈東軍,
沈東軍(波士團成員之一):做保安,做廚師,做司機,還不夠說得很清楚嗎?
主:不要說話了。這是我的最后一期節目,我不想憤怒。(20130806期)
在這段對話中,主持人對波士團成員實施了面子威脅行為,直接威脅了波士團成員的積極面子。由于沈總給一位曾經犯過錯誤的求職者的薪資比較低,引起了波士團其他老板們的爭議與不滿,所以現場一片混亂,在主持人說了幾次不討論,不要說話的前提下,老板們還是爭論不休。這時,作為具有話語權的主持人必須掌控好現場,所以不得不威脅老板們的面子,用了命令最直截了當的方式來實施面子威脅行為。主持人這一威脅波士團成員的積極面子是為了調控把握現場的秩序以讓節目更好地進行下去。
在面試中,老板有權決定求職者的去留,所以老板的地位、權力完全在求職者之上。由于地位權力的差別,往往存在老板威脅求職者面子的行為。有時候,主持人為了保全求職者的面子,會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求職者補救面子。
謝欣(波士團成員之一):其實你如果看過我們西直門的那個海報,你能看到她實際上是用了幾種不同的動物來代表不同的特點。
主:大家覺得是他那個動物好還是人這個什么皮包,紅領巾,哪個好?
心理專家:小歐的好,絕對是小歐的好。因為人人都是旅游體驗師,動物哪一個是人???
主:你又不是動物都是旅游體驗師,是人人都是旅游體驗師。
謝欣:因為你如果只談到人的話,其實你要應該再往前走。
主:有本事你們讓一個狗帶著照相機還給你發微博。(20120108期)
在求職者說完自己的方案后,謝總認為求職者的方案不如自己原有的方案。這違反了禮貌原則的一致原則,并威脅了求職者的面子。但是作為一名剛畢業沒有職場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求職者的方案已經很好了,所以,主持人為了幫助求職者挽回面子,很巧妙地說“有本事你們讓一個狗帶著照相機還給你發微博”。這句話很幽默地回擊了謝總對求職者的質疑和否定。雖然威脅了老板的面子,但并沒有讓老板感到難堪,與此同時還為求職者爭得了面子。
在面對較優秀的求職者時,波士團成員會毫無免疫力。為了爭奪求職者,波士團成員們會相互違反禮貌原則并相互威脅各自的面子。
主:慕巖,人家對搞對象的網站沒興趣。
慕巖(波士團成員之一):那是剛才沒興趣。
主:我現在要求大家,我現在破例啊。我為了小蔡,在節目里破例,可以補滅燈。你告訴他(對應聘者小蔡說),你現在有沒有興趣,搞對象網站。
慕巖:我給你職位會非常吸引你的,包括薪金,會超越你的想象。
蔡耀輝(求職者):不感興趣,謝謝您!
(一位老板強行把慕巖的燈暗滅。)
慕:這違反規則。他不感興趣,我可以留燈。不要破壞節目規則。
主:好好好好。不是,慕巖,我就是說,強扭的瓜不甜啊! 慕:那只是現在嘗起來不甜,等到成熟了就很甜了。
黃海南(波士團成員之一):慕巖,你不要自取其辱。慕巖,你真的不要自取其辱。(20121210期)
求職者小蔡外表沉穩,談吐得當,有著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在校創業經歷,表現非常出眾,是各位波士團成員爭搶的對象。小蔡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將要踏入職場的行業選擇也非常明確。主持人張紹剛希望無關的企業老板能主動滅燈,但因求職者小蔡表現非常優秀,老板們都不舍得滅燈離開。而小蔡入職行業非常明確,最后迫不得已按滅了自己的燈。唯有慕總還是不肯放棄,沒有暗滅自己的燈,所以出現了以上的對話。主持人張紹剛毫不含蓄地對慕總表示了求職者對搞對象的網站沒有興趣,但慕總卻狡辯說是剛才不感興趣,這是對主持人威脅他面子這一行為的補救方式,也是希望求職者能選擇自己公司的一種表達。但很不幸的是,求職者很直接地拒絕了慕總,說不感興趣。這是求職者對老板面子毫無保留的威脅。接著,另一位波士團成員下位強行把慕總的燈按滅,主持人再次對慕總實施了面子威脅行為說,“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要慕總自覺地把燈按滅。最后,波士團一位成員插話,對慕總說,“不要自取其辱”,這也是對慕總正面面子的威脅。在這段對話中,慕總的面子遭到了多次威脅,有來自主持人的兩次威脅,其他波士團成員的兩次威脅和求職者的一次威脅。
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求職者或老總們不免會碰上些比較尖銳的問題,這時,主持人、應聘者和老總們會遵守幽默準則,但可能某一方的面子會受到一定的威脅。
慕:他有58同城期權嗎?
主:為什么所以美好的事情到他那都能變庸俗?最后一個人。慕巖,不許說話。(20121210期)
在快要結束面試時,慕總問了58同城老總關于期權方面的問題,因為不好回答,所以,主持人出來解圍,為了活躍氣氛,主持人以調侃、開玩笑的方式威脅了老板面子。雖然威脅到了老板的面子,卻沒讓老板有任何難堪之處。
(二)應聘者面子受到威脅
主:你還是傳媒大學出來的學生,可恥!當你把那個東西,把Facebook放在報紙上的時候,它還叫Facebook嗎?那不就叫報紙分類廣告嗎?你可氣死我了。
亢樂(求職者):我們改了個名叫Facepaper。
主:名字是什么不重要。
亢:對。但是我覺得我們跟那個分類廣告或者跟一些指向性的老年人雜志還是有區別的。(20110619期)
由于主持人張紹剛以前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所以當有求職者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張紹剛會格外的關注,因為是自己母校的學生,也希望自己母校的學生在場上能有優異的表現,求得一份好工作。所以,當這位求職者講了自己一個不太靠譜的想法時,立刻遭到了主持人的反駁,當場威脅了求職者的面子。求職者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便對自己的想法做了些解釋,不過最后,還是對主持人的話給予了肯定,贊成了主持的說法。因為求職者心里清楚,主持人雖然威脅了自己的面子,但還是為自己好,為自己解釋。況且威脅主持人的面子對自己不利,所以很禮貌的先表示了肯定,遵守了一致準則,不過還是加上了自己的解釋。這樣,既沒有太損失主持人面子,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表達。
慕:你一年學了多少門課?就那社會學專業。
郭杰(求職者):5門課吧。
慕:5門課就給你一個本科的證書?
郭:算是吧,這樣子。
慕:哇,還有這么美好的學校呀?。?0120520期)
求職者郭杰介紹自己在法國留學10年之久,并拿到了國際貿易碩士、社會學本科、導演本科三個證書,這讓大家都非常感興趣。但郭杰在場上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所以遭到了波士團成員的質疑。慕總的最后一句話遵守了反語準則,威脅了求職者的面子。慕總不相信5門課在法國就能拿到一個本科證書,表面上說這么美好的學校,背后的話語含義其實是對郭杰拿到本科文憑的懷疑。
文頤(波士團成員之一):恕我直言哈,如果你要是讀哲學或者這一類,它要求法文的基底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它有很多東西,你要非常熟知它的這種背景,包括文化,而且很多是很難讀……
郭:對,對,對
文:讀了N多年還都沒有畢業,所以,我不知道您能夠在法語這種狀況下,這么快就能輕松畢業。
主:一年拿到一個社會學的本科,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
郭:它是這樣子的,社會學它不是一個哲學。(20120520期)尊酷網副總文頤因為在法國生活過,對法國的升學體系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綜合求職者郭杰一系列的表現,對他的文憑表示懷疑,認為他不可能拿到這么多文憑。但文頤并沒有直接說出,而是很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雖然如此,還是威脅到了求職者的面子。所以,求職者為了維護面子,開始為自己解釋。但這樣卻適得其反,引來更多波士團成員的懷疑,導致最后求職者當場暈倒。
李凱(求職者):我換了五家酒店的八個部門,然后目的是為了學習酒店的整體運營。
杜子?。úㄊ繄F成員之一):這個打斷一下,你這太可怕了。你隨便把別人公司當白老鼠,你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履歷,是吧?你這叫在座的哪個老板敢招你?太可怕了,我覺得。這涉及職業道德問題,我說重一點。你兩年玩了五個酒店,兩年玩了五個酒店,你知道吧?(20121119期)
求職者因頻繁跳槽引來杜子健老板的不滿,所以與求職者對話時,當場說出威脅求職者面子的言語,認為求職者把酒店當成自己的試驗品,不認真對待工作,沒有考慮老板培養人才所付出的代價,而是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對此,求職者只是想了解不同部門是如何運作的,對各個部門的崗位進行學習,以發現自己最感興趣、最適合的部門。求職者的這一解釋稍微挽回了一些面子。
四、結語
通過面子理論對《非你莫屬》求職節目中的對話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求職者語言表達得體,一般不會說出威脅波士團成員的面子的話語。然而,波士團成員威脅求職者面子的行為卻大量存在著。當面對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求職者時,波士團威脅求職者面子的話語比較多,當面對比較優秀的求職者時,波士團成員之間會互相威脅各自的面子,以此來爭奪求職者。與此同時,主持人有時會以詼諧的方式幫助求職者挽回面子。在面試中,我們應該靈活運用面子理論,尊重對方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得面子,以提高面試的成功率,求得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陳融.面子·留面子·丟面子.外國語[J].1986(4):17-31.
[2]高航.面子、禮貌與語用.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J].1997(2):24-28.
[3]李捷,何自然,霍永壽.語用學十二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