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我們從信息科學的角度來看一看現在的圖書館,應該如何進一步加強與信息科學的結合,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轉變管理理念,把圖書館的服務做好。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理念;轉變
1 當前圖書館管理的現狀與不足
圍繞讀者的閱覽內容把讀者分成不同的讀者群,針對分層的群體來安排館藏結構和服務流程。高校館和公共館、科研館的建館目的不同,所服務對象也不同,由于歷史的原因經過不同時期館藏的收藏和調整,甚至保存大量的文物性文獻,現時期圖書館的觀念變化已經把“藏書閣”變成“信息中心”,館藏文獻強調的是利用率。高校館的服務群是教師和學生是以科研和教學為目的。科研所需文獻的量小而求其新,以期刊為主,圖書為輔;學生所需文獻的量大而求其寬,以圖書為主,期刊為次。而寬的含義不僅是學科門類的寬,而且是同一類書甚至是同一名稱的書的具體意義上的寬,像由不同作者、不同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書等等。地區的封閉直接危害著圖書館的采購,造成同一地區的各館館藏幾乎雷同,沒有各館的特色,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文獻資源共享。華東的圖書市場從不進西北出版社的書,華北的圖書市場同樣見不到華南的書,讀者的視野僅僅局限于區域性范圍,可供挑選的圖書就這一點,所要的圖書連見都見不到,很難來提高讀者的到館率,許多工作人員一談到揭示館藏就把導讀工作與推薦書等同起來,在網頁上到處發布信息。殊不知圖書館是信息資源中心,每個工作人員不可能是哪個學科門類的專家,工作人員的所有館藏揭示活動都應該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即便是館內不免有一些某個行當的專家,推薦書刊也只是他個人的行為。圖書館應該是薦書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參加者,要組織眾多的讀者來讀書,來推薦書;工作人員一方面是將薦書中有說服力的內容組織起來向讀者介紹,另一方面是通過新聞、報紙、雜志等收集書評向讀者推薦,這樣才能客觀地揭示館藏。主觀地、以圖書館名義向讀者推薦圖書的做法,沒有科學依據,更有將個人的觀點以組織的名義強加于人的感覺。圖書館可以通過借書統計來分析,哪些是被讀者借出最多的熱門書,哪些是被專家推薦的卻沒有多少借出的好書,以及哪些是被專家、讀者認為是差的沒有多少借出的滯銷書等等。
2 圖書館面臨的管理問題有
2.1 文獻采購質量
文化市場的波動直接影響館藏質量。高定價低打折、盜版等文化市場惡習,圖書內容雷同、多卷書、多輯書、修訂版、再版等出版市場怪現象都是對采訪人員素質的考驗。如何來判斷那些熱門書、暢銷書、有爭議的書,以及是否要增加復本?前瞻性、學術性、高價位的資料類文獻,是否要購買,如何確定?
2.2 流通閱覽概況
傳統的圖書館的館藏利用率是以某一時段的圖書利用情況對總館藏的百分數來定義的,實現計算機管理以后,這種定義就沒有多少現實意義,而更多的是要求能針對具體哪一類書、哪一種書,甚至是哪一冊書的借閱情況。不同的讀者群有不同的需求,借閱規則(如借出期限、借出冊數)是按照讀者群來設置的,而圖書館又強調的是圖書的利用率,成為一對矛盾。如何解決讀者群中平等的借閱權利和他們應該對在手的圖書承擔及時歸還的義務?
2.3 服務人員工作
館員的服務直接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和館藏的利用率。圖書館一般的崗位分配無論是按技術還是重要性都是把服務一線的流通借閱室作為最不重要的、技術要求最低的、任何人都能勝任的;而把起支撐作用的崗位(如辦公室、網絡技術部門、采訪編目部門)認為是關鍵性崗位。甚至同在閱覽服務部門也將服務對象進行分等,電子閱覽室、期刊、資料、樣板書室、特藏部等都成為重要部門,而恰恰是為眾多的讀者服務的圖書借閱室卻疏于管理,僅僅是把那些能力比較弱的工作人員安排在圖書流通閱借室,那么如何才能把服務一線的水平提
高呢?
2.4 網站維護
網站是網絡化以后才出現的事務,各部門都有網站尤其是圖書館,它從另一個角度來宣傳圖書館,向讀者說明如何使用圖書館。新穎獨特的信息資源,別具風格的網頁,成為網絡世界又一奇葩。當然,有的是以一張大圖片作為首頁,有的是放入一大堆課件,有的則要進入三四層才能看到內容,更有的希望建一些與讀者交流的平臺,成為新的BBS 或FTP服務。網站的建站目的到底是要干些什么?有沒有建站的標準?
2.5 多載體文獻
普通圖書館的文獻載體以紙張為主,磁、光盤為輔,又以電子版書刊作為補充,但是在采購價格上卻不會出現輔助、補充的比例,而往往其價格要超過年總圖書購價數,而且越來越多的是購買網上使用權,連館藏備份都沒有。一年不買十年皆空,有被人逼迫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那么這些電子版的書刊的具體利用情況都控制在這些書刊網站上,用戶無法經常獲知,讀者的反饋意見也很難得知。這樣的電子版的書刊有沒有如期刊那樣的連續性?
3 改進圖書館的管理
圖書館是最先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的部門之一,也是最早利用因特網把館藏資源發布給讀者,光盤也是最早得以在圖書館進行有效地利用,所有這一切都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把握科技成果,使其在圖書館發揮作用,而最主要的目的是全心全意地為讀者而考慮,為讀者的方便來服務。如果僅僅把圖書館的館藏管理得井井有條,而忽視了為讀者提供便利的服務,那么這樣的管理方式是一個失敗的模式。在我國圖書館的所謂“自動化”管理起步不算太晚,特別是近年來,上規模的管理系統花費了圖書館的不少經費,但是其效果在兩三年后卻暴露出許多缺憾,而最根本的是它不是為讀者設計的,不能為讀者提供所需的解決方案,反而會給館員與讀者之間造成許多誤解和隔閡。圖書館已經被歸入信息科學的范疇,那么圖書館的管理應該跟上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功能和作用。信息技術在各個圖書館都已經體驗到它的現代化作用在書刊的管理上使用計算機和專用軟件,在信息發布上采用主頁更新消息等等,使信息流動更快,讀者閱讀更方便。但是,如果圖書館界的管理觀念不改變,其設計的軟件仍然是舊方法的翻新,用新設備新版本軟件管理舊的模式,勢必會造成資金投入上的浪費,所以需要提出新的管理觀念來適應實際發展的需要。
一個功能強大、文獻類型齊全、簡明方便的圖書館管理集成化系統應該囊括全部館藏,應是智能化、多媒體信息的體現,而不是以模擬傳統文獻的管理以減少體力勞動為目的。信息時代中信息技術的帶動作用無疑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生機,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創造出許多新的管理理念。圖書館雖然不是企業是一個非盈利部門,但絕非把讀者的服務排斥在工作之外,需要盡快地接受這些信息管理的成果,把他們融入到圖書館的真正的自動化系統中,首要的工作,把圖書館的面向讀者服務與支撐工作分離,加大為讀者服務的范圍和力度,減少與讀者服務相關的管理環節。支撐工作應本著少而精、高效率的原則,在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中要采用“業務外包”的國際通行做法,其目的是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改善,使圖書館能最大限度地適應以讀者/用戶、內外競爭、文獻載體變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服務環境,解決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服務目標。利用客戶關系管理的理念來分析圖書館的讀者借閱信息,通過富有意義的交流溝通,把讀者想要的、近期打算要乃至今后希望得到的文獻提供給他們,求得理解并影響客戶行為,達到讀者自我創利的目的,最終實現提高讀者的文獻獲得率、讀者的到館率,把成為讀者的顧問視為讀者滿意程度的最高境界留大量庫存積壓,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調配,縮短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周期,降低交易成本。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是圖書館要做的而又沒有去做的,是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需要進一步改進的。
從圖書館生存和發展來講,根據信息的不斷變化和讀者需求的多樣化,能夠及時提供解決方案或指導讀者獲取信息的能力,就要求圖書館不斷改革自身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在變革過程中的生存力,特別是管理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接受管理研究的成果,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變化。隨著電子出版物的出現,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存儲技術的快速應用,出現了數字化文獻的館藏形式,那么為了區別這兩種文獻形式,使其各自在服務形式上發揮作用,把相對于數字化文獻的、具有實際載體的文字記錄的文獻稱之為實物文獻。數字化文獻和實物文獻的區別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服務形式,如果文獻是以實物形式流通的,哪怕是光盤和硬盤,乃至更大容量的存儲載體都是實物文獻;數字化文獻是以網絡形式提供服務的,讀者得到的不是文獻載體而是顯示的內容。一旦把記錄有數字化文獻的光盤和硬盤從設備上取下來人藏就是實物文獻。
參考文獻
[1]王力宗,岳劍波 信息管理概論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2]肖勇 現代信息科學結構與內涵分析,圖書情報工作,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