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娟利,鄧芳蓮,楊家鋒,張紅娟
(1.陜西省氣象信息中心,西安 710014;2.陜西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西安 710014)
MDOS系統新型自動站異常數據質量控制
妙娟利1,鄧芳蓮1,楊家鋒2,張紅娟1
(1.陜西省氣象信息中心,西安 710014;2.陜西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西安 710014)
MDOS系統提高了國家、省、臺站三級氣象資料數據質量控制時效,但儀器故障時,臺站如何對MDOS中的數據做正確處理尤為重要。利用MDOS(氣象資料業務系統)和CDQC(地面自動站觀測資料三級質量控制軟件)對黃龍站和洛川站2016年7月異常數據進行質控分析,得出遇儀器故障時異常記錄的處理方法,為臺站處理此類問題提供參考。
MDOS;CDQC;新型自動站;質量控制
2015年7月氣象資料業務系統(meteorological data operational system,簡稱MDOS)正式運行,地面氣象觀測數據在上傳時效、質量控制時效、月報表數據制作上均發生了變化。7月之前的月報表數據,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簡稱A文件)、分鐘觀測數據文件(簡稱J文件),是臺站用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operational software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簡稱OSSMO)制作,7月開始省級用MDOS制作。MDOS系統提高了國家、省、臺站三級氣象資料的數據質量控制時效,提高了氣象資料的應用能力,但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以及異常天氣現象的發生,會出現電子干擾、儀器性能不良,甚至儀器損壞等問題。
2016年7月24日黃龍站、7月6日洛川站,MDOS系統提出質控信息。兩站在處理信息時,對錯誤和連續缺測數據按地面氣象觀測規范[1]和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技術規定(2016版)[2],用備份自動站數據代替。用MDOS系統和CDQC(地面自動站觀測資料三級質量控制軟件)對7月A、J文件進行質控審核,發現個別要素月線不平滑,有漂移現象[3]。
1.1 黃龍站
2016-07-24,MDOS系統對黃龍站19時160~320 cm地溫提出質疑信息“未通過時變檢查”,臺站及時給出了反饋意見,即:黃龍新型自動站故障,導致深層地溫出現異常,臺站用備份自動站數據代替。
在19時MDOS質量控制信息處理列表中,第一條疑誤信息被突出顯示(高亮),在數據顯示與查詢區域分別顯示出黃龍160 cm地溫時間變化曲線(圖1)、19時黃龍160 cm地溫與相鄰站的空間對比圖(圖2)。由圖1得知,160 cm地溫18時以前為新型自動站數據,19時則為用備份自動站代替的數據,具體數值18時為17.4 ℃,19時為16.2 ℃,1 h內下降了1.2 ℃。由圖2可知,黃龍19時160 cm地溫與位于其北部的洛川、富縣、宜川三站相比,數值沒有偏高,反而明顯偏低。

圖1 2016-07-24黃龍160 cm地溫時間變化

圖2 2016-07-24T19黃龍與相鄰站 160 cm地溫(單位為℃)
在MDOS系統查詢得知,黃龍24日19時—27日23時地溫采集器故障,40~320 cm地溫用備份自動站數據代替,27日24時采集器恢復正常,臺站重新用新型站數據。
1.2 洛川站
2016-07-06T24,MDOS提示氣溫、氣壓等要素的小時極值出現時間錯誤,80 cm地溫與前一時次相比超出可能變化值。從MDOS查詢得知,自動站遭遇雷擊,傳感器故障,從24時起缺測數據用備份站記錄代替,7日10時傳感器恢復正常,啟用新型自動站記錄。
從MDOS上的時間變化圖(圖略)和空間對比圖(圖略)分析,發現用備份站代替40~160 cm地溫數值明顯偏低,其它要素值(氣溫小時值、氣壓小時值、0~20 cm地溫、320 cm地溫)變化不明顯。
(1)A文件質量控制結果分析
利用CDQC對黃龍7月A文件做時間一致性和空間一致性分析[4],發現40~320 cm地溫日變化、月變化波動異常,故障期間跳變明顯,數據偏低,0~20 cm地溫正常。
利用CDQC對洛川7月A文件做質控后發現,故障期間40~160 cm地溫有跳變,數據偏低;0~20 cm地溫、320 cm地溫整月數據變化連續,無異常;氣溫、氣壓數據正常。
(2)數據來源分析
黃龍現用儀器為華云DZZ5新型自動站,備份站為長春DYYZ2B自動氣象站,雖然型號不同,但均為鉑電阻溫度傳感器,測溫原理相同。造成地溫跳變的可能原因:一是某些層次傳感器接線插口松動;二是地溫套管進水;三是采集器出現問題。
通過與洛川站溝通得知,現用儀器安裝在2號站,備份儀器安裝在距2號站西北方向約3 000 m的3號站,儀器型號均為華云DZZ5新型自動站。因2號站探測環境遭破壞,準備遷往3號站,故2號站上無備份自動站,當儀器故障時,臺站啟用遠程監控的3號站數據。造成地溫代替前后數據不平滑的可能原因:一是不同站址對地溫數據會有影響[5];二是備份站址上的儀器缺乏定期維護,也會對數據造成影響。
由上述分析得知,黃龍、洛川從故障到完全恢復正常期間,一是2個站地溫均存在問題;二是用備份站代替的個別層次地溫數據差異大;三是洛川用備份站代替的氣溫、氣壓要素未發現明顯異常。
另外,數據分析的結果也反映出備份站性能基本穩定(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對備份站每2年進行一次年檢),只有地溫等個別要素數據有漂移。多要素集成的新型自動氣象站采集數據的精度和準確性更高。自動站通訊系統經過防雷控制,理論上可更有效地防護雷電和雷擊。MDOS系統實時質量控制快捷、有效。
用CDQC和OSSMO對7月A、J文件做質量控制,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和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技術規定(2016版),并結合多年來的審核經驗,對不具代表性的記錄做缺測處理,保留其他記錄,具體做法如下。
黃龍2016-07-24T19—27T23,40~320 cm地溫按缺測處理,對臺站原備注信息做相應調整。
洛川現用儀器和備份儀器安裝在不同的站址上,臺站并未進行正式的對比觀測,盡管臺站用3號站代替的記錄除40~160 cm地溫跳變明顯外,0~20 cm地溫、320 cm地溫、氣壓、氣溫并未有明顯的差異,但是考慮到站址環境對記錄代表性的影響等綜合因素,故2016-07-06T24—07T09用備份站代替的A、J文件中小時、極值、分鐘記錄按缺測處理,并告知臺站以后遇到這種問題時的處理方法,對臺站原備注信息做相應調整。
值班員在守班期間除監控正點數據上傳外,還要查看數據正確與否。在自動站遭遇雷擊或遇采集器故障時,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依據相應規范對記錄正確處理。夏季強對流天氣降水量偏大,在過程結束后,要檢查儀器安裝是否水平,地溫套管內是否進水等等。
如果遇兩套儀器地溫數據長時間偏差大,在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來不及維護時,臺站可先自己檢查,具體做法是:在維護狀態下,將兩個傳感器都拿出來,放在同一環境同一平面同一位置看溫度是否接近。一旦出現故障,要及時解決。
臺站在MDOS上反饋信息與處理時,不能只查單個時次,應參考系統提供的鄰近時次、鄰近站以及其他要素綜合考慮。所有異常記錄的發生原因與處理方法,除在MDOS上信息反饋時注明反饋意見外,還應在元數據中進行詳細備注,以備做月報表和年報表時使用,或使用數據時做參考。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121.
[2]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技術規定[Z].北京: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2016.
[3] 張紅娟,任芝花,陳高峰,等.自動與人工觀測的氣壓差異分析[J].氣象科學,2010,30(3):402-406.
[4] 任芝花,趙平,張強,等.適用于全國自動站小時降水資料的質量控制方法[J].氣象,2010,36(7):123-132.
[5] 張紅娟,李亞麗,曾英.佛坪站址遷移對氣象要素均一性的影響[J].陜西氣象,2010(4):32-34.
1006-4354(2017)04-0035-03
2016-12-28
妙娟利(1977—),女,陜西岐山人,學士,高工,從事地面數據質量控制。
P416.2
B
妙娟利,鄧芳蓮,楊家鋒,等. MDOS系統新型自動站異常數據質量控制[J].陜西氣象,2017(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