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宏偉,袁旭霞
(1.陜西省氣象干部培訓學院,西安 710016;2.西安外國語學校,西安 710016)
陜西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專業發展措施
岳宏偉1,袁旭霞2
(1.陜西省氣象干部培訓學院,西安 710016;2.西安外國語學校,西安 710016)
教師是課程的執行者,教師的能力直接關乎課程內容的傳遞程度和參訓學員的學習效果,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分析陜西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師的選拔、培養和評價三個方面闡述了提高教師崗位能力的具體做法,以期對氣象教育培訓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崗位;發展措施
教學有三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其中教師是關鍵。“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1]對培訓而言也是如此。對于陜西氣象培訓部門來說,擺脫目前培訓就是“開門關門”的尷尬局面,必須加強氣象培訓核心能力建設,努力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目前,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人員、專業、職稱結構不合理,對教師的評價存在片面性,嚴重制約著氣象教育培訓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影響氣象教育培訓的質量。
1.1 教師結構不合理
陜西省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原陜西省氣象培訓中心,下簡稱“學院”)成立于1992年6月24日。目前,學院共有教師13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7人。55歲以上5人,50~55歲0人,40~50歲4人,30~40歲4人。教師結構的優劣關系教師隊伍的穩定,從而直接關系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從整體上看,學院的教師老中青分布均勻,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大部分從事教學管理工作,從事教學工作的較少。在年齡方面,5年內將退休5人,40歲以上教師有3人步入50歲,30歲以下年輕教師沒有。在職稱方面,高級職稱人數較少,中級職稱人數較多,且中高級職稱數已滿,不利于教師職稱晉升和流動。
1.2 專業層次不健全
在教師專業結構方面,呈現氣象、計算機、防雷等多種專業,但作為一個行業性專業化強的培訓機構,大氣科學專業只有2人,僅占15.4%。專業人員的匱乏導致教師專業團隊發展遲緩,近幾年才逐漸形成預報預測、綜合觀測等研究團隊,對氣象業務培訓方面研究不夠深入。
1.3 教師評價不完善
目前學院在教師評價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教師評價往往通過工作量多少或者工作辛苦程度判斷,缺少客觀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對教師的評價通常采用定性評價,沒有通過多角度對教師完成工作的態度、效率、質量、結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同時,缺少對教師跨年度進行跟蹤評價和某一專業教師團隊的整體評價。
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應向前向后延伸教師專業發展途徑,通過嚴把教師入口關、加強教師培養、健全教師評價機制等,全方位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2.1 嚴格選拔制度
與傳統教師相比,氣象教育培訓教師,不僅要求具有教師的基本技能,而且需要有較強的氣象專業知識背景。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時效性較強,教師備課時間短,需要根據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的變化,選擇適合的培訓方法和培訓方式,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教師的選拔,是氣象教育培訓事業發展的基礎,一方面決定著教師的成長方向和發展目標,也對未來教育培訓核心能力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1.1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嚴把教師入口關 每年根據崗位需求,確定教師引進計劃。結合上級有關政策,通過招聘、調入等途徑及時補充教師隊伍。在教師招聘或調入過程中,應嚴格根據崗位需求計劃,遴選適合的專業人員,便于其后期盡快進入預定角色。
2.1.2 建立教師準入機制,強化教師專業水平 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可根據工作性質和要求,設置為管理、教學、教輔、實習指導等崗位,如表1所示。結合各個崗位教師能力要求,制定教師上崗標準和準入細則,如普通話水平、授課技巧、專業能力、從事崗位工作年限、學歷層次、職稱級別等,堅持“培養一個,上崗一個”的原則,嚴格控制教師上崗質量,從源頭保證教師的專業水平。

表1 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崗位資格要求
2.2 完善培養方案
教師培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對于氣象教育培訓教師,應密切關注氣象事業的發展方向,緊跟氣象業務新技術的推廣,通過專業團隊建設、外出參加培訓或業務交流等形式,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2.2.1 成立專業師資團隊 按照學科建設目標,成立與氣象業務發展緊密結合的專業學科團隊,針對氣象事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結合崗位的基本職責,深入研究學科建設框架體系、培訓計劃、教材講義、培訓方式和崗位要求等,研制提升崗位能力路線圖。成立案例式教學、體驗式教學、訪談式教學等培訓方式研究團隊,側重研究培訓方式的創新和引入,培訓方式的適用范圍和使用效果,通過培訓方式的研究,促進培訓內容的傳遞,提高培訓質量。通過專業團隊建設,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不僅有利于某一學科的持續深入研究,更有利于發揮團隊共同體作用,促進專業教師成長。
2.2.2 參加培訓或學術訪問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2]要求,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于90學時。單位每年結合教師專業發展方向制定年度計劃。其一,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系統內外的相關培訓,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和學術訪問等活動,了解培訓發展前沿,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培訓能力。其二,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優秀教師特別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境內外高校和上級干部教育培訓部門學習進修[3],提升教師某一領域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領軍人物。
2.2.3 開展業務交流或掛職鍛煉 氣象教育培訓工作要與氣象業務發展相適應。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在掌握了教師基本能力的同時,需要時刻關注和掌握氣象業務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才能適應氣象培訓的需求。對于教師崗位,可根據工作需要或年度計劃開展業務交流活動,安排教師到業務單位跟班學習,時間不少于3個月,掌握業務一線工作的基本要求、流程和規范,有助于培訓班型設計的科學性和規范化。對于管理崗位,可以選派到省氣象局直屬單位或市縣局掛職,加強對業務單位和基層單位的了解,豐富教師的工作經驗,鍛煉教師的管理水平。
2.3 健全評價機制
教師評價是教育培訓活動的保證,良好的評價機制有利于教師隊伍穩定和教師水平的持續提高。在氣象教育培訓中,應建立靈活機動的評價機制,輔以嚴格的教師退出機制,才能有效保證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
2.3.1 建立主、客一體的多元評價機制 確立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一體化,突出教師也是評價主體的地位,改變過去僅有領導、專家單一評價主體的狀況,使教師充分參與到評價的開發及實施過程中去。[4]根據崗位要求,制定教師崗位能力評估標準,主要包括職業道德、業務能力、科研水平、學員評價、同行鑒定、相互合作、任務完成等方面,客觀分析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對于評估優秀的教師,在年終考核、評優中優先推薦,也可結合相關政策進行表彰或獎勵。
2.3.2 推行教師退出機制 對于評價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可根據相關的管理辦法,取消教師任職資格,調離原崗位。可對其送外培訓或業務交流,待水平提升,符合教師的基本要求,再按照教師準入機制進行考核,達到要求方可進入教師崗位。退出機制有利于保證教師隊伍的積極性和競爭性,有利于教師水平的整體提升。
[1] 國務院. 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2012-08-20)[2017-03-09].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209/141772.html.
[2]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EB/OL].(2015-08-03)[2017-02-27].http://www.gov.cn/xinwen/2015-08/23/content_2918264.htm.
[3] 岳宏偉.提升陜西氣象培訓能力的思考[J].陜西氣象,2012(5):46-49.
[4] 陳嘯,萬曉畫.有效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保障機制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3(6):145-148.
1006-4354(2017)04-0043-03
2017-03-10
岳宏偉(1982—),男,山東榮成人,碩士,工程師,從事培訓管理和研究。
G726
C
岳宏偉,袁旭霞. 陜西氣象教育培訓教師專業發展措施[J].陜西氣象,2017(4):43-45.